综合评估(一)
一、单项选择题
某一池塘中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
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A.调查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C.③②①
D.③①④
样方法
5.如图是某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
B.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类
不正确的是
()
型不相同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
D.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
时而
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
A.该曲线近似于“S”形增长曲线
2.下列与群落、生态系统有关的说法,正确
B.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
的是
()
数量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定逐渐
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
增大
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
B.一个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
化而上下波动
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6.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是指两个
C.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消费者所
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该区域往往自然环境复
同化的能量
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每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就是用于生
A.群落交错区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被植物
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循环利用
3.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
B.群落交错区中动物的分层主要依赖于植
线表示6(6=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物的垂直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C.群落交错区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
甲
系不发生变化
1.5
D.可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交错区的土壤小动
物类群丰富度
7.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
A.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
相同
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
B.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
相同
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C.多为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
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
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系统的一组是
()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②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87部分参芳答案
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城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采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
因素,D错误。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4.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
记重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所得数值为估算值,A项错误;为保
知识梳理
证调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
一、1.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数量2.(1)较小较大(2)①
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项错误:若两次捕捉的
随机选取计数平均值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问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标记个体死亡、标记物脱落等情况,使
二、1.(1)新产生的个体(2)死亡的个体2.迁入或迁出
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大,C项错误。
3.大于增大等于基本不变小于减小4.(1)雌雄
5,C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
(2)种群密度(3)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
典例精解
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枸是种群数量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
典例1:D解析:班级不是自然区城,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结
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
构、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致童特征,A错误:草坪上的杂草有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
很多物种,而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行道树灌木
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C项正确。
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妹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C错
6.C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题图中类型甲的
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
1:1,则出生率越高,D正确。
越来越多,A项正确,C项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季和死亡
变式1: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
率,进而彩响种群增长率,B项正确;类型乙的各年龄段的个体数
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
比例适中,年龄结构是稳定型,D项正确。
正确:城市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较高,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
7.C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
入和迁出桑是重要的指标,C正确: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
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
型、衰退型三种,D错误。
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用杀虫灯诱杀
典例2:A解析: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种解密
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城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
度值为(3十7十15十2十4十9十8十4):8=6.5(株:m2)。所求值为
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平均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
8.BD解析:跳蛎活动范国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
变式2:D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
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要遵循随机取样的
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
1
原则,A正确: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
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偏大;通过两次满获情况,该田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值应该是8,B正确;
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
图乙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该森林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
约为125只hm2
稳定,样方面积达到S,后,该森林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
9.(1)144大(2)如图所示:,02。
(3)3株m2
森林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S1,C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通常
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排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
叶草本植物则容易排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
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V,第一次捕获数为
当堂训练
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记数为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
1.B2.C3.C4.C5.AB
M(重捕个体数)
6.(1)a一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迁入率
数)=
m(重精中标记数)X加(标记数,即第一次满获数),即可得
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2)图中的b,即年龄结构。因为不
同年龄结构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
出N=288只。该样方面积为2hm,所以种群密度=28
=144
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m2)。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值偏小,所得的种群密度
(3)破坏了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
比实际值偏大。(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
课后巩固
角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取多组
1.A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幸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
数据的平均值。
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10.(1)标记重捕样方(2)季节年龄结构出生率
2.A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
(3)06
老年个体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
解析:(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大,应采用标记
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
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药、活动范国小,应该
故A项正确。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由题图可知,不同月份中未成热
3.A解析: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
个体、成熟个体和表老个体的比倒不同,说明该种动物种群的年
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
龄结构随季节而变化:由题图可知,6月份未成熟个体最多,且12
积大,A正骑;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需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又根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要将培东液摇匀后再取样,使计数更准确,B错误;标记重捕法所个月,说明6月份以后没有新出生的个体。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