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估(二)
一、单项选择题
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如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
年龄0+1+2+3+4+5+6+7+8+9+10+11+≥12
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
264
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
注:表中“1十”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
曲线依次是
类推。
A.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
50
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卵
标志重捕法
A.乙、甲、丙
B.乙、丙、甲
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
C.甲、乙、丙
D.甲、丙、乙
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2.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
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
确的是
()
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
A.物种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
B.群落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
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
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理的是
(
C.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
量便可反复利用
2400
150
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
so
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5101520253时间年)
5.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常表现出分层现
A.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
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A.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
B.第5年至25年的变化说明群落乙的抵抗
境资源的能力
力稳定性比甲弱
B.种植某种农作物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
C.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
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C.在农业生产上,应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
D.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
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物种替代的特点
D.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群落结构的形
3.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
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该鱼在3十时达
6.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
到性成熟(进人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
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
·92·
如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均保持不变
生物
草
兔
狐
狼
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
于死亡率
能量(×103kJkm2·a)
15.00
1.50
0.20
0.13
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
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
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9.人工养鱼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一种常见的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应用方式,下列关于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和
D.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
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的太阳能
A.碳元素能够在该池塘生态系统内反复循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
环利用
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B.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多种来源
途径
C.若该池塘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可
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D.该池塘中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传
绿色桩物
递效率均为10%一20%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10.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
B.野免、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
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
养级
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
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
累浓度可能最高
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8.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
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
7s
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
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
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生物群落内部是
正确的是
(
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到60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甲岛
50
-乙品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
40
30
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20
10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
"月4玥5办6月7方前9月10所1时
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
1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
生关系
正确的是
()
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
A.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
·93部分参芳答案
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城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采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
因素,D错误。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4.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
记重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所得数值为估算值,A项错误;为保
知识梳理
证调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
一、1.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数量2.(1)较小较大(2)①
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项错误:若两次捕捉的
随机选取计数平均值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问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标记个体死亡、标记物脱落等情况,使
二、1.(1)新产生的个体(2)死亡的个体2.迁入或迁出
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大,C项错误。
3.大于增大等于基本不变小于减小4.(1)雌雄
5,C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
(2)种群密度(3)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
典例精解
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枸是种群数量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
典例1:D解析:班级不是自然区城,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结
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
构、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致童特征,A错误:草坪上的杂草有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
很多物种,而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行道树灌木
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C项正确。
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妹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C错
6.C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题图中类型甲的
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
1:1,则出生率越高,D正确。
越来越多,A项正确,C项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季和死亡
变式1: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
率,进而彩响种群增长率,B项正确;类型乙的各年龄段的个体数
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
比例适中,年龄结构是稳定型,D项正确。
正确:城市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较高,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
7.C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
入和迁出桑是重要的指标,C正确: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
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
型、衰退型三种,D错误。
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用杀虫灯诱杀
典例2:A解析: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种解密
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城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
度值为(3十7十15十2十4十9十8十4):8=6.5(株:m2)。所求值为
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平均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
8.BD解析:跳蛎活动范国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
变式2:D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
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要遵循随机取样的
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
1
原则,A正确: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
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偏大;通过两次满获情况,该田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值应该是8,B正确;
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
图乙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该森林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
约为125只hm2
稳定,样方面积达到S,后,该森林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
9.(1)144大(2)如图所示:,02。
(3)3株m2
森林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S1,C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通常
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排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
叶草本植物则容易排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
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V,第一次捕获数为
当堂训练
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记数为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
1.B2.C3.C4.C5.AB
M(重捕个体数)
6.(1)a一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迁入率
数)=
m(重精中标记数)X加(标记数,即第一次满获数),即可得
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2)图中的b,即年龄结构。因为不
同年龄结构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
出N=288只。该样方面积为2hm,所以种群密度=28
=144
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m2)。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值偏小,所得的种群密度
(3)破坏了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
比实际值偏大。(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
课后巩固
角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取多组
1.A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幸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
数据的平均值。
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10.(1)标记重捕样方(2)季节年龄结构出生率
2.A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
(3)06
老年个体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
解析:(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大,应采用标记
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
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药、活动范国小,应该
故A项正确。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由题图可知,不同月份中未成热
3.A解析: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
个体、成熟个体和表老个体的比倒不同,说明该种动物种群的年
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
龄结构随季节而变化:由题图可知,6月份未成熟个体最多,且12
积大,A正骑;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需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又根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要将培东液摇匀后再取样,使计数更准确,B错误;标记重捕法所个月,说明6月份以后没有新出生的个体。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