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案(pdf版,含答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习方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案(pdf版,含答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14:03:47

文档简介

部分参芳答案
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城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采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
因素,D错误。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4.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
记重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所得数值为估算值,A项错误;为保
知识梳理
证调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
一、1.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数量2.(1)较小较大(2)①
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项错误:若两次捕捉的
随机选取计数平均值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问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标记个体死亡、标记物脱落等情况,使
二、1.(1)新产生的个体(2)死亡的个体2.迁入或迁出
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大,C项错误。
3.大于增大等于基本不变小于减小4.(1)雌雄
5,C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
(2)种群密度(3)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
典例精解
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枸是种群数量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
典例1:D解析:班级不是自然区城,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结
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
构、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致童特征,A错误:草坪上的杂草有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
很多物种,而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行道树灌木
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C项正确。
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妹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C错
6.C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题图中类型甲的
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
1:1,则出生率越高,D正确。
越来越多,A项正确,C项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季和死亡
变式1: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
率,进而彩响种群增长率,B项正确;类型乙的各年龄段的个体数
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
比例适中,年龄结构是稳定型,D项正确。
正确:城市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较高,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
7.C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
入和迁出桑是重要的指标,C正确: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
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
型、衰退型三种,D错误。
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用杀虫灯诱杀
典例2:A解析: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种解密
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城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
度值为(3十7十15十2十4十9十8十4):8=6.5(株:m2)。所求值为
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平均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
8.BD解析:跳蛎活动范国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
变式2:D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
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要遵循随机取样的
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
1
原则,A正确: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
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偏大;通过两次满获情况,该田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值应该是8,B正确;
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
图乙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该森林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
约为125只hm2
稳定,样方面积达到S,后,该森林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
9.(1)144大(2)如图所示:,02。
(3)3株m2
森林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S1,C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通常
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排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
叶草本植物则容易排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
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V,第一次捕获数为
当堂训练
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记数为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
1.B2.C3.C4.C5.AB
M(重捕个体数)
6.(1)a一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迁入率
数)=
m(重精中标记数)X加(标记数,即第一次满获数),即可得
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2)图中的b,即年龄结构。因为不
同年龄结构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
出N=288只。该样方面积为2hm,所以种群密度=28
=144
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m2)。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值偏小,所得的种群密度
(3)破坏了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
比实际值偏大。(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
课后巩固
角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取多组
1.A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幸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
数据的平均值。
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10.(1)标记重捕样方(2)季节年龄结构出生率
2.A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
(3)06
老年个体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
解析:(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大,应采用标记
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
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药、活动范国小,应该
故A项正确。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由题图可知,不同月份中未成热
3.A解析: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
个体、成熟个体和表老个体的比倒不同,说明该种动物种群的年
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
龄结构随季节而变化:由题图可知,6月份未成熟个体最多,且12
积大,A正骑;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需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又根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要将培东液摇匀后再取样,使计数更准确,B错误;标记重捕法所个月,说明6月份以后没有新出生的个体。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
·98第4章人与环境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特点:
知识蔬理
3.影响:对生物圈的
造成严重
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4.措施:正确处理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的关系,践行
相互协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
调的
理念。
,并产生大量的废物。
5.我国政府的做法
2.生态足迹
建设,将“全面
(1)概念:又叫
,是指在现有技
我国政府倡导
术条件下,维持某一
单位生存所需
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1)建设
,要求每一个
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

(2)特点
设中。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
,代表人类
(2)对于
的绿色生活方式,我
所需的资源越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
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
响就越大。

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
不同。
3.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
é典枫精解
(1)情况:人口
,未来城市化和
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典例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
(2)现状
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
①人口

明显
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
下降。
②已进入了
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水平国家行列。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
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
1.主要类型及原因(连线)
主要类型
主要原因
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
①全球气候变化
a.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②水资源短缺
b.人口剧增及人类的活动
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
③臭氧层破坏
c.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规划和建议。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说法错误
④土地荒漠化
d.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⑤生物多样性丧失
e.石油泄露、倾倒污染物等
的是
()
⑥环境污染
í.植被的破坏
A.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
·69
度的定性方法
变式2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
B.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
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
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
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
C.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
问题:
就越严重
D.日本每人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日本土
地、水源所具备的生产能力,所以日本只能利用
时回
别国资源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
变式1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
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
如果这种现
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
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
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
图中
曲线。
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有
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
效减小生态足迹
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
B.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
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
于农田
最适数量为
C.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能减少生物数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
量减小生态足迹
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
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
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
生态承载力
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
【典例2】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
览时,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
后两位数字)
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
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不正
当堂州炼
确的是
()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
1.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
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稳定性
(
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
·④
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
920
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
如·您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
1.02新3人出啡率)
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
A.①
B.②
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C.③
D.④
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
2.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
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