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参芳答案
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城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采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
因素,D错误。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4.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
记重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所得数值为估算值,A项错误;为保
知识梳理
证调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
一、1.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数量2.(1)较小较大(2)①
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项错误:若两次捕捉的
随机选取计数平均值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问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标记个体死亡、标记物脱落等情况,使
二、1.(1)新产生的个体(2)死亡的个体2.迁入或迁出
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大,C项错误。
3.大于增大等于基本不变小于减小4.(1)雌雄
5,C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
(2)种群密度(3)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
典例精解
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枸是种群数量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
典例1:D解析:班级不是自然区城,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结
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
构、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致童特征,A错误:草坪上的杂草有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
很多物种,而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行道树灌木
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C项正确。
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妹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C错
6.C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题图中类型甲的
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
1:1,则出生率越高,D正确。
越来越多,A项正确,C项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季和死亡
变式1: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
率,进而彩响种群增长率,B项正确;类型乙的各年龄段的个体数
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
比例适中,年龄结构是稳定型,D项正确。
正确:城市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较高,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
7.C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
入和迁出桑是重要的指标,C正确: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
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
型、衰退型三种,D错误。
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用杀虫灯诱杀
典例2:A解析: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种解密
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城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
度值为(3十7十15十2十4十9十8十4):8=6.5(株:m2)。所求值为
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平均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
8.BD解析:跳蛎活动范国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
变式2:D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
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要遵循随机取样的
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
1
原则,A正确: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
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偏大;通过两次满获情况,该田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值应该是8,B正确;
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
图乙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该森林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
约为125只hm2
稳定,样方面积达到S,后,该森林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
9.(1)144大(2)如图所示:,02。
(3)3株m2
森林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S1,C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通常
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排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
叶草本植物则容易排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
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V,第一次捕获数为
当堂训练
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记数为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
1.B2.C3.C4.C5.AB
M(重捕个体数)
6.(1)a一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迁入率
数)=
m(重精中标记数)X加(标记数,即第一次满获数),即可得
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2)图中的b,即年龄结构。因为不
同年龄结构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
出N=288只。该样方面积为2hm,所以种群密度=28
=144
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m2)。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值偏小,所得的种群密度
(3)破坏了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
比实际值偏大。(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
课后巩固
角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取多组
1.A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幸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
数据的平均值。
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10.(1)标记重捕样方(2)季节年龄结构出生率
2.A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
(3)06
老年个体少,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
解析:(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国大,应采用标记
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
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药、活动范国小,应该
故A项正确。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由题图可知,不同月份中未成热
3.A解析: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
个体、成熟个体和表老个体的比倒不同,说明该种动物种群的年
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
龄结构随季节而变化:由题图可知,6月份未成熟个体最多,且12
积大,A正骑;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需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又根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要将培东液摇匀后再取样,使计数更准确,B错误;标记重捕法所个月,说明6月份以后没有新出生的个体。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
·98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有害生物的
越识梳理
(3)濒危动物的
2.应用
一、非生物因素
(1)合适捕捞量的确定:研究表明,
1.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
的捕捞(捕捞量在
左右)有利
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1)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
(2)有害生物的防治实例:
林冠层的
,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
①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
到的
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通过减少其
(2)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的种子
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
,才
在春季萌发,这主要受到
的影响。
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3)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冬季到来时一般会全
②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
部死亡,这主要受
的影响」
药的方法,既造成
,又伤及害虫的
(4)对于东亚飞蝗来说,
正是
;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
某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2.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
是
的。
电典州撼解
二、生物因素
【典例1】如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
1.随着种群的增长,
会加剧,
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2.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种群都与其他种群有
着密切的关系。
2000
(1)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
1000
其他某种生物的
;如果食物匮乏,
0
时而
动物种群会出现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该值的
的现象。
大小受到气候等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森林中不同植物
阳光和养
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分,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
猎物,这
C.t1时该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以该
也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也达到最多
(3)作为宿主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
D.t1~t2种群数量变化既与食物、天敌等生
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
物因素有关,也与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变式1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
三、种群研究的应用
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研究的意义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
(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
密度下降
9
B.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
A.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能从根本上
高,但却可促使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
限制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
C.食物和捕食性天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
B.消灭捕食者,引入被捕食者是保护濒危动
较大,竞争者、寄生者等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物的根本措施
不大
C.在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防治,
D.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消耗的防治成本最低
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
【典例2】某生态系统中,昆虫甲常常伴随
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增产
植物乙出现,且甲的数量总是随着乙的数量变化
2.如图表示调查某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
而变化;在主要以甲为食的昆虫丙迁入该生态系
系的甲、乙昆虫某年度数量变化的结果(不考虑
统后,昆虫甲的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植物乙的数
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量小幅度增加,叶片完整程度显著提高。下列有
g乙
40
关叙述正确的是
12
30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20
B.甲的数量与乙叶片完整程度之间呈正
相关
4
9
10月份
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乙>甲
A.8月份时,甲、乙种群的数量相等
>丙
B.甲昆虫数量的变化是其内源性调节的
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量
结果
变式2科研人员将某种鼠引入某荒岛,以
C.7一8月份,甲、乙种群数量大于0,自然增
研究其种群数量增长方式。该种鼠的种群数量
长率也大于0
在若干年内快速上升,在其数量达到50000只左
D.乙数量的增加会使甲的数量减少
右时保持稳定一段时间,最后因暴发传染病而灭
3.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
绝。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关原理的是
()
A.鼠种群在岛内的生长曲线呈S形,其增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颜临灭绝的动植物
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活动
B.种群密度过大时,鼠的出生率在内源性调
的可持续进行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
节因素的作用下会下降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C.传染病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素,其致病力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C.②③④
D.②④
D.除研究种群数量增长外,荒岛上的该鼠
4.(多选)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
种群也可用于存活曲线、数量波动等的研究
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同时也属于非密
色当堂训练
度制约因素
B.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强度与
1.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无关
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
C.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内部生
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
物因素
复,都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捕食和种间竞争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
()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