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三单元。
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如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的
材料一:
春秋笔法,从名字本身推敲,我们很容易看出,“春秋”二字的来源,正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
长
想家孔子的一部具有历史性质的史书《春秋》。《春秋这本书是偏家学派的经书,它记载了从鲁
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这一时期的历史。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春、秋两个季节是各国的诸候
女
前往京都行礼朝会的时节。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了一年的轮回,因为一年必须经过春、秋
两季。而史书记戴的都是国家一年或者几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春秋”两字便成了史书的一
都
个专有的代名词。根据史料我们能够考证,《春秋这本书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就
已经失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版本,大部分是由《左传碱公羊传飘薇梁传》这三部史书拼接、
令
融合而成的。
孔子是曲笔隐讳手法的首创者和秉笔直书手法的继承者,《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之高,已
傑
是定论,但是从内容和写作手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中隐隐约约藏着明显的批
评倾向,所以孔子在记叙历史时所运用的这种暗舍褒贬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一秦朝建立统治之后,在思想上采取“楚书坑儒”等一系列
文化高压政策,从而使儒家的典籍几乎被焚烧殆尽,儒家的思想几乎消亡。然而秦玉朝的短命
使得儒家思想有了再度发展的机会,汉朝在建立初期,一直率行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家思想,儒家
思想虽未被国家立为正统思想,但是汉王朝也未对其米取打压的政策,从而使得儒家思想有了
十分迅速的传将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一历史叙迷手法的新生与
发展。
“春秋笔法”在史学作品中的运用比比皆是。《晋语》中记载:“蒸于武公,公称疾不与,使奚
齐莅事。”“国之大事,在礼与戎”,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能称得上大李的大概就只有两件事
一件是条祀,另外一件便是战争。然而对于祭祀武公这样的国家大事,晋献公身为国王,却不亲
自主持,而是让一位普通的公子奚齐代替他本人出席,这完全是无视太子储君的存在,很明显,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1】
I204B
·HEB-B1·河北省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春秋”成为史书的一个专有代名
词,其原因还在于春、秋两个季节是各国的诸侯前往京都行礼朝会的时节。B项,“《左传》运
用‘春秋笔法’更为成熟,对孔子的影响更大”于文无据。D项说法绝对,原文是“也许这才是
他所说的发愤著书的真义所在”。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春秋笔法同样也未得到发展”
错,原文的意思是儒家思想在汉初是有发展的,而儒家思想的发展必然也带动着春秋笔法这
一历史叙述原则的新生与发展。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能力。B项表现出李广为人端正,具有高尚的
品格。C项说的是李广受士兵爱戴,士兵愿与之同生死。D项表现出李广的骁勇善战。这三
项都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不同,而A项慨叹李广生不逢时,与“冯唐易老,李广难
封”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4.①以多种修辞手法来传达“微意”,如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达到“微而显”的表达效果。
②通过材料的取舍来彰显“微意”,司马迁会从自己的情感态度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剪
裁和组织。(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指明答案区间在材料二。从材料二的第一段和第二
段,得出第①点;从材料二的第三段,得出第②点。
5.在孟子的回答中,“诛”是指因为正义而诛杀有罪之人,“弑”则指下级杀上级。(1分)孟子认
为周武王诛杀纣王这一行为,并不是弑君之举,而是出于正义所为,(1分)孟子对“诛”与“弑”
的不同认识,暗含了其对武王伐纣的情感态度,既体现了对周武王伐纣的认可与赞许,又表现
出对纣王的厌恶与不满,孟子的回答彰显了“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达到了“微而显”的表达
效果。(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文中提供的观点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中“春秋笔
法”的含义,即把握文中的观点,然后运用这个观点分析题干中孟子的话,题干指明着重点是
“诛”“弑”二字,应围绕这两个字展开分析。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黄先生坟头开着的‘野
花’象征着‘我’对黄先生美好的祝愿”属于过度解读。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故事情节、细节描写的能力。原文中说黄先生是“困苦中
的天使也是平安中的君王”,并没有表现出“我”对黄先生有过不满,“最终还是理解了他”更是
于文无据
8.①既重规矩,又讲人情。黄先生凡关乎校规的,必须按照校规来行事,但在重规矩的过程中又
和同学们讲人情,显得慈祥宽厚。②好学不厌,认真专注。黄先生虽不敏,但勤奋好学,他常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204B·HEB-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