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铭仁园学校高2025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
总分: 100分 年级: 高一 类型: 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 一部成文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2. 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 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3. 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 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 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4.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 5 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 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5.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 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6. 根据所学知识及下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7. 图 2 所列为 12 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 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8. 17 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9. 16 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 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 18 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10. 1549~1560 年,约 4776 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 1536 人是工匠。他们将技 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 )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11. 16 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 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12.
上表是学者统计的 17-18 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13.16 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 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 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 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14. 1871 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 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 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15.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 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 教育主张 (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16. 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 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7.18 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 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18. 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 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9. 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 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20.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 世纪初,农业 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 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1. 1879 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 年,德国船队总 吨位由 1870 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 200 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 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22. 有人描写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 “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23. 19 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 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24.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 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25.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 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二、材料题
26.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 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叶延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 4 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 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孟德 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 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借古喻今”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孟德斯鸠为例,谈谈你对启蒙思想家“更为成熟”的理解。
27.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100)
——据赵虹《英国工业革命中工人的生活标准问题》等
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 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 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说明材料一社会状况与材料二反映的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指出材料二提出的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方式,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方式的可行性。
28.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部分)
1516 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乌托邦意为“空想的国家”。)
1817 年,以后圣西门的著作《论财产和法制》、《论实业制度》和《新基督教》等著作,阐述了系统的社会 主义思想体系。
1824 年,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4 年后失败。
1831 年、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71 年,巴黎公社。
1880 年,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17 年,俄 国十月革命。
选择合理的时间尺度,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
【解析】
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居民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而且创制了 世界上较早的楔形文字,制订了《乌尔纳姆法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生产劳动之余,两河流 域居民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故选 D
2. 【答案】C
【解析】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二里头宫殿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早的帝王宫殿, 宫殿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昔日奴隶制夏王朝的繁华;帕特农神庙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 侵略者的胜利而建,显示雅典人对其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尊崇。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灵魂安 息之所,同时也是法老王权的象征
3.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 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可知,古代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涉及出身、宗教、 伦理道德、公民义务等方面,突出本邦籍贯和成年男性这两个条件,故选 D 项;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才能, 且据所学,雅典的官员是抽签选举,对才能没有要求,排除 A 项;据所学,雅典官员是抽签选举和轮番而 治,对道德没有要求,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财产审查,且据所学,克里斯提尼时期就取消了议员的财 产资格限制,排除 C 项
4.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用大量家财……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钱可以获得政治支持,这对没钱的 公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选 C 项;贵族资助村民是为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不是 其义务,排除 A 项;公民参与政治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衰落”说法错误,排除 B 项;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够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所左右,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
5.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 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故 A 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 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 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故 C 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故 D项错误。
6. 【答案】D
【解析】
西欧封建制度是契约关系,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不同,故 A 项错误;封君相 对国王而言是封臣,因此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契约关 系,故 B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庄园是图中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 故 C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图中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 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支持,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 D 项是最佳选项。
7. 【答案】B
【解析】
路易六世支持城市公社,有利于推动城市工商业发展、缓和与城市市民阶层的矛盾, 并获得工商业阶层的支持;御前会议吸收忠于国王的中下层力量,有利于扩大其统治基础;让儿子娶公爵 女继承人为妻加强控制一些领土,有利于增强国王力量,即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加强王权,故选 B 项;10— 11 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民族国家指建立 起中央集权制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统一的民族文化的、由本国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 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且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排除 C 项;庄园是中古 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发展庄园经济不利于加强王权,与材料举措无关,排 除 D 项。
8.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贸易,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到 18 世纪末,茶叶在英国普通民众中得到普及,这主要是因为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茶叶的供应量加大,从 而导致其价格大幅下降,D 项正确。
9. 【答案】D
【解析】
16 至 18 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成立带有殖民性质的特许公司就是殖 民扩张手段之一。与英国同时,欧洲许多国家在海外创办特许公司,最终在 18 世纪末形成众多特许公司, 这说明当时欧洲殖民扩张呈现出竞争格局,D 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海外扩张形 式,排除 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排 除 B;划分势力范围成为争霸焦点是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后,时间同样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排除 C。
10. 【答案】D
【解析】
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受到加尔文在瑞士宗教改革影响,法国的逃难者涌向日内瓦,其中这些人将技术和资金投入到日内瓦的钟表业,促进了瑞士钟表业的繁荣,这说明当时 的宗教改革促进了日内瓦的经济发展,D 正确;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矛盾的缓和,A 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 发展和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B 排除;C 说法过于绝对,城市的生活面貌主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排除。故选 D。
11.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 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 选项排除。 君主立宪制是在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 选项排除。
12.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影响。材料表明,17—18 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 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可知这一时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人消费结构的变化, 故 C 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英国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A 项错误。17 世纪前,英国即已确立了海上贸 易的霸主地位,B 项错误。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尚未发生,D 项错误。
13.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材料关键词“俗语”“法国意识”可知,此时人文主义思 想盛行,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获得发展,A 项正确。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教会神权统治,但材料现象主要 是与文艺复兴运动相关,B 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时期,19 世纪才能称之为“迅猛发展”,C 项错误。“人民主权”属于启蒙思想,它出现于 18 世纪,D 项错误。
14.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根据材料中“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 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的信息可知,巴黎公社体现了工人政权的鲜 明特征,故 C 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并未建立起稳固的工农联盟,A 项错误;巴黎公社反对的是资产阶级政府,B 项错误;此时俄国革命尚未发生,D 项错误。
15. 【答案】A
【解析】
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整的人”,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质,体 现了对人的重视,结合“16 世纪”可知蒙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故选 A;推动资 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应该为发生在 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故 B 项错误。蒙田为法国 16 世纪人文主义思想 家,且材料无法反映“生而平等”的理念,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为蒙田的教育主张,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其 产生的效果,排除 D 项。
16. 【答案】A
【解析】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 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 A 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 2 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B 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 是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 C 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 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 D 项错误。
17. 【答案】A
【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18 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 符合题意;B、C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 与史实不符。
18.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的“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等可知 A 项符合题意。B 项化学工业主要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得到发展,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C 项与题意无关;D 项,工业革命时期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排除。
19.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史料的能 力。美国《独立宣言》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这体现的是“天赋人权”的原则。而 1787 年宪法中 7 关于五分之三非公民的规定,显然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原则,故选 B 项。
20.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表明,20 世纪初农业机器动力的使用相比工业 革命蒸汽机动力的使用更为便捷,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使“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 型化”,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的结果,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材料不能体现。C、D 两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皆排除。
2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 20 世纪初的欧洲。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非常迅猛,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 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2. 【答案】B
【解析】
“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 世 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 产阶级的贪婪,故选 B;1848 年欧洲革命,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19 世纪六七十年是法兰西第 二帝国统治时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排除 A。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 16 世纪,与题 意时间不符,排除 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 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 D。
23.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 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时, 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权力的强大,B 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 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 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 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 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 排除。
24.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 创造的作用,排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D。
25.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 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 B 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 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 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 C 项错误;后期的 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 D 项错误。
26. 【答案】
(1)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孟德斯鸠以理性主义为指导,主张自由平等,提出三权分立,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27. 【答案】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促使工 人运动兴起,又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2)方式:暴力革命。
可行性:1871 年,法国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17 年,俄国无产阶级 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8. 【答案】
阶段 1:1516—1848 年,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阶段。依据:1516 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阐述 8 了理想的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圣西门和欧文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 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阶段 2:1848 年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阶段。依据: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 (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第2页,总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