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地质版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地质版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4-06-03 18: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1. 技术的产生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造纸术、印刷术、飞机)
2. 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遵循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3. 技术的基本要素(按表现形态分)
①经验形态:手工制作的经验和技能,操作机器的经验和技能(通过五感获得)
②实体形态:手工工具,机器装置,自控装置
③知识形态:知识是经验的固化,表现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4.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社会属性: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或支持(克隆人的制约、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5.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6.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
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自然规律,它对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7.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科学是反映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和高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②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表现为理论、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定律、规则、论文等,不具有商业性;技术成果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可以商品化
③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有所发现,以增进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改造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④与生产的关系不同: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8. 技术的创新(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技术发明:从来没有的技术产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如四大发明、眼镜、马镫、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电力、内燃机、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
技术革新: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如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
9.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技术、利用电脑进行服装设计等)
10.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是历史的发动机,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导致生态危机)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也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别)
核技术(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
11. 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具有一定权力,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内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专利包括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
审批专利采用先申请原则、申请专利的途径有直接和委托
第二章 步入设计殿堂
1. 设计的定义
从确定的目标出发,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过程
2. 设计的一般过程:(不是规定程序,可以变化、重复)
(如右图)
3. 设计的特点
①设计课题的源泉是人类的需求;
②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③设计的领域很广泛
④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⑤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4. 技术设计的类型:
①开发性设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独创性的设计
②综合性设计:利用现有技术及其原理,进行重新组合,使设计系统化、综合化,从而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技术产品
③改进性设计:在总的方案原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局部变更,使其进一步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设计
5. 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
①造型: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物体的对称与平衡;
②美感:动感;节奏感;方向感;比例;
6. 技术美的基本内容
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工艺美;色彩美;舒适美;规范美
7. 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人机关系
人和外界(物体、环境、系统)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对人机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的科学称为人机工程学
8.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设计为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技术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设计追求的是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然而这种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实现
③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设计催化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与革新,从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设计是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核心过程,但设计也要依赖技术水平这个重要基础,任何新技术设计都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技术的发展又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使设计进入新的世界。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闪亮的结合点是创新
9. 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②实用性原则; ③创新性原则; ④安全性原则; ⑤经济性原则; ⑥美观性原则; ⑦技术规范性原则; ⑧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三章 体验设计实践

1.发现问题(提出设计课题)
①问题的来源:人类生存活动中遇到;别人给出;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
②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访谈法、问卷法调查、文献法、询问法);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2.明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定位)
①明确设计应达到的标准;
②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3.制定设计方案
①收集和处理与设计课题有关的信息
②借鉴现有信息、集思广益构思设计方案(头脑风暴法、模仿法、联想法)
③用草图表达构思(只用铅笔徒手绘画)
④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符合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应考虑功能、美学、人机工程学、经济成本、体积与空间、与环境适应、材料与工艺)
4.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①技术语言: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语言形式(图样、图表、模型、符号)
②图纸:设计交流的主要形式,设计交流的图通常有透视图和三视图
③制图标准:图纸幅面及格式(A0、A1 ( http: / / www.21cnjy.com )、A2、A3、A4)、字体(长仿宋体、斜体)、比例、图线(粗实线、细实线、细虚线、细点画线)、尺寸标注(尺寸数值、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④透视图:越远的物体看上去越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视觉现象就是透视现象,按照透视规律绘出的图叫透视图,根据消失点的数目,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图、二点透视图、三点透视图
⑤三视图:清楚表达物体各个表面的形状,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左俯视图宽相等;
⑥简单电路图的识读;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⑦设计交流注意事项(虚心征求、取长补短、重视意见、交流主动、反复完善)
第四章 展现设计成果
1. 材料的分类
①天然材料:取材于大自然,保持原本特质,如木材,黏(nián)土,石材
②合成材料:经化学变化或聚合作用而成,不保持原来的特性,如塑料,玻璃,钢铁
③混合材料:前两者的综合,保持部分原来的特性,如胶合板,纸,混纺料
2. 材料的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性能)
①物理性能:强度(压、拉、弯、剪、扭),弹性,韧性,硬度,延展性,导热导电等
②化学性能:抗氧化性、耐腐蚀性
③加工性能:熔铸成型(塑料、金属),锻造、弯折成型(金属),切削加工(木材)
3. 常见的材料
①木材:由天然树木加工成的圆木、板材、枋(fāng)材等建筑用材
天然材料:
质地较软的木材:松木(乐器制造)、杉(shān)木
软硬适中的木材:樟木、槠(zhū)木、梓(zǐ)木,樟木能防虫防腐,可制作书橱
人造板材:胶合板(夹板),纤维板,刨花板,饰面板
②金属: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
黑色金属(含铁的金属,如钢、铁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不含铁的金属)
③塑料: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方便地制成各种形状
热塑性塑料: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如水管、瓶类
热固性塑料:热加工成型后形成具有不熔不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固化物,再加强热则会分解破坏,耐热性高、受热不易变形(一次成型,如机械零件,电器外壳,工具手柄等)
4. 常用的木工工具(锋利,修磨,擦油)
①锯子:框锯、板锯、弓锯(钢丝锯)。用锯子锯开的木料,表面是粗糙的
②刨子:刨子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平刨中的中刨,刨身越长,越能将木料刨削得平直
③凿子:主要用于凿削榫(sǔn)眼及局部形状的铲削
④钻子:手电钻,台钻床,弓摇钻(钻较大的孔),牵钻
⑤其他:斧头,羊角锤,板钳等
5. 常用的钳工工具(钳工指利用手工工具及设备对金属工件加工)
①画针:在金属工件上画线。画针由钢丝磨制而成,为提高硬度,须经淬火处理
②画规; ③样冲:冲眼; ④直角尺; ⑤手锯;
⑥手锤及錾(zàn)子:用于錾削金属
⑦锉(cuò)刀:用于锉削金属。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工锉,整形锉和异形锉
⑧攻丝和套丝:攻丝是加工内螺纹的过程,套丝是加工外螺纹的过程
⑨钳台,虎钳,砂轮机,钻床
6. 工艺
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一般过程:备料--形成坯件--零件加工--部件制作--总装配--表面涂饰
7. 木工工艺
①加工方法:锯割、刨削、凿削、砍削、钻削
②联接方法:钉联接、胶联接、榫联接、活动联接
③操作方法:画线、测量、制作
④迴(huí)转体(中心线的两边为对称)木制品可用木工车床制作
8. 钳工工艺
①加工方法:锯、锉、錾、刮、研、钻孔、攻丝、套丝
②联接方法:铆接、黏(nián)接、螺栓联接
③操作方法:画线、测量、装配
9. 原型与模型
①原型:用于测试、评价、交流的实物原型(第一个产品)
②模型:按比例缩小或放大制作的样品
③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步骤:
a、看图备料
b、下料(画线、锯割)
c、构件制作(确定联接方式、刨削、榫头画线、做榫头)
d、组装
e、表面涂饰
第五章 再创设计新意
1. 创新思维的特征
①开放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乐于接纳新信息,善于输出新信息;能够打破现有框架的束缚,把设计过程视为推陈出新的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多向性: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时能提出多种设想,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的因素。当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善于转向思考或逆向思考(人和物过河的方案)
③独立性:敢于提出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见解,能大胆突破前人设计的时代局限(半导体的发明)
2. 创新设计的类型
①原理创新:原理创新是运用一种新的技术原理于产品设计中,从而产生出新颖、先进的技术产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②结构创新:涉及材料选用、加工制作的工艺性、产品的经济性及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诸多因素(普通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③外观创新:运用技术手段与艺术处理相结合而赋予产品美观外形的创造活动(手机)
3. 技术测试
一项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它的设计是否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技术测试来回答。技术测试包括技术检测和技术试验,是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使用通用的或专用的量具或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测试工艺进行的。技术测试是检验产品性能、质量的科学手段,也是评价、优化设计方案的必要前提
4. 技术测试一般存在于生产过程的三个阶段中
①生产施工前的测试:如材料的性能测试、原料的质量检测、建筑工程的测量准备等
②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测试:如加工零件的尺寸与形状检测、部件的组合质量与功能测试、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食品药品的配料成分检测等
③生产成品的测试:包括各方面的质量、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等
5. 技术测试所用仪器
①常用检测仪器: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硬度计和多种专用量具等
②专业技术测试:电子水准仪、万能试验机、钳式硬度计、高精度测试仪、测厚仪等
6. 简单的技术测试实践
①对两种不同型号电池进行性能测试
②材料的抗弯强度测试
③木纹的横向和竖向抗剪强度比较测试
7.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①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订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②技术试验报告是技术试验工作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后应当形成的成果,其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试验报告的文字应力求简明扼要
③试验记录作为试验的原始记录,应该是完整和真实的,记录内容应包括试验的全过程,当试验现象反常时,应做出明显标记,作详细的记录
8. 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及运用
一般说来,可以将科学、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优化设计的方向,运用好上述原则,还得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问题一:存不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问题二:评价原则应不应该分轻重主次?
问题三:如何协调互相矛盾的评价原则?
9. 评价、优化简单物品的设计
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应优先考虑什么评价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对多功能用品盒评价的首要原则是使用功能,其次是美观性,然后考虑其他因素;对自制小板凳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实用性、安全性(结构强度是否达到),其次是美观性,然后考虑新颖性等
10. 产品说明书(Product Specification)
产品说明书,也称为用户手册,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它可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
为了恰当、安全、高效地使用产品,在使用产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性能,懂得产品的使用或操作方法,掌握产品的保管和养护常识。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制作原型或模型
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
优化设计方案
测试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