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六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17: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威六中 2023年春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生 物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选题 (每题 2 分, 共 33 题,共 66 分)
1 .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停滞,发生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 GH 进 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临床上可用适量 GH 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
B .血液中 GH 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 GH 增多
C .GH 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 GH
D .GH 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2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给小鼠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 小鼠会出现体重快速增加的现象
B .人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C .运动时, 肾上腺素水平升高, 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3 .如图, a、b 物质对应的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家兔血液中两种激素的
含量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a 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②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③b 的含量变化对 a 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
④b 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 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 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
液调节
B .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 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 D,从而使血糖上
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C 与 D 表现为拮抗作用
D .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 甲、乙、丙表示不
同的器官,a、b、c 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 错误
的是( )
A .器官甲除分泌激素 a 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
B .a、b、c 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 .激素 c 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 .器官丙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可以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 .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相关腺体、血管或肌肉,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
的是( )
A .冷觉感受器均分布在人的体表, 能将寒冷刺激转换成动作电位
B .人体在温暖环境中的散热量比在寒冷环境中的要少
C .若图中相关结构是传出神经, 则可以支配毛细血管,使其舒张
D .若图中相关结构是腺垂体, 则乙可以是肾上腺或甲状腺
7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 血钠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此时血液中( )
A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B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 醛固酮浓度增加
C .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醛固酮浓度增加 D .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
8.人体中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参与渗透压调节。下列情况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
A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B .剧烈呕吐和严重腹
C .食用过多腌制食品 D .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
9 .有关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等; ②造血干细胞分化为 B 淋巴细胞不属于内环 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③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④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
由免疫细胞产生;⑤抗原、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0 .DC 细胞是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能力。如图是 DC 细胞在摄取和处理
抗原后将信息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C 细胞只参与特异性免疫, 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 .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类型与 DC 细胞呈递的抗原种类有关
C .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细胞毒性 T 细胞没有作用
D .图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精卵间的细胞信息交流方式不同
11.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自 2022 年起,南京市决定按自愿原则,为在校初 一适龄女生免费接种 HPV 疫苗。下图表示首次注射 HPV 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
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试卷·第 1 页(共 4 页)
A .多次接种 HPV 疫苗能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
B .物质 A 为细胞因子、物质 B 为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细胞①③⑤都能识别、摄取、提呈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
D .接种 HPV 疫苗后细胞④能在机体被 HPV 感染后迅速分泌抗体
12 .某同学花粉过敏,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附在肥大细胞上的抗体可在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之结合
B .组织胺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 导致过敏者流涕、打喷嚏
C .该同学在春季应尽量减少出门,有事需要出门时一定要戴好口罩
D .过敏反应主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3 .2022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5 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人体感
染 HIV 后, 免疫系统随之进入“ 战斗”状态,HIV 同时也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进入人体后 HIV 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导致其数量增加
B .HIV 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C .体内的 HIV 抗体是 B 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 .艾滋病患者往往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14 .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免疫抑制剂主要使 B 细胞增殖受阻,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 .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是利用特异性免疫的特异性和记忆性的特点
C .理论上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可制成疫苗
D .同卵双生兄弟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几乎完全一样
15 .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使植物增高
B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为促进细胞分裂
C .乙烯属于气体类激素, 只能由发育中的果实产生,可促进果实成熟
D .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赤霉素促进发芽, 二者具有拮抗作用
16 .如图是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反应的关系示意图,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

B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C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D .不同的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
17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幼茎生长的影响。该植物幼茎表现出明显向光性,且背光侧的生长素 浓度为 2f。据下图推测该植物幼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
A .大于 0 小于 g
B .大于 0 小于 f
C .大于 0 小于 2f
D .大于 2f 小于 h
18 .植物生长节剂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大
棚种植草莓时会出现畸形草莓和超大草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草莓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增加 B .受粉不均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时会出现畸形草莓
C .与植物激素相比,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稳定
D .使用膨大剂可导致出现超大草莓,汁水和甜度增加
19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开花需经一定光照时长的诱导
B .温带地区树木中的年轮表现出季节周期性变化
C .光敏色素是唯一一种能接受光信号的色素分子
D .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 能感受各种环境信号
20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 c 是种群密度,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图中 b 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调查蚜虫、青蛙种群密度时可用样方法 C .一般性别比例越接近 1:1,该种群的出生率越高
D .统计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量即可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
高二生物试卷·第 2 页(共 4 页)
A .a B .b C .c D .d
27 .群落的结构是认识群落的重要内容,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其物种组成,这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物种可能会有变化 C .两物种间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例如可能同时存在捕食与竞争关系 D .湖泊的深水区和浅水区分布有不同植物, 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8 .在生活着多种生物的一个草原中,研究人员对其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食物进行了研究,如图是根
据研究结果绘制的曲线,阴影部分表示两种生物取食生物种类相同 的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生物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 .物种乙的取食地范围大于物种甲的
C .食物短缺时,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会变小
D .a 种食物减少时, 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可能基本不变
29.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物种都有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生态位
B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 .不同鸟类的活动空间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D .群落中种群密度大的不一定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30 .青土湖原是甘肃省武威市境内几近干涸的湖泊,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 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青土湖,对阳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区别荒漠和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B .青土湖区域沙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 .荒漠群落中有的植物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D .沙化综合治理改变了青土湖的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1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位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 B .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种间竞争也就越激烈 D .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2 .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 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 枕黄鹏等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就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B .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的生态位相同 C .研究红松的生态位只需调查出现频率、植株高度 D .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未来仍可能共存于该群落中
33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弃耕的农田可以演替出树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原状 B .如果该弃耕农田位于干旱的荒漠地区, 新形成的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 C .演替后期新出现的动物可以为植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D .演替早期的种群可能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也可能随演替的进行消失
高二生物试卷·第 3 页(共 4 页)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共 34 题,共 34 分)
34 .(每空 1 分,共 10 分) 下图是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参与体温调节并由腺体 A 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是

______
(2)血液中 A 分泌的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 和垂体分泌相关激
素,进而使该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此过程称为 调节。
(3)饥饿时血糖调节中主要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是 。
(4)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骨骼肌战栗, 这属于 反射, 其中 两种激素共 同来协调体温的升高。
(5)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作用于 后
会使尿量减少。
(6)不同的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 。
35 .(每空 1 分,共 8 分) 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参与免 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 免疫,该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 、 (填 名称)。
(2)细胞 B 、C 、D 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填字母)
(3)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 T 细胞外具有 作用的受体相结 合, 激活信号分子(S1 、S2),从而激发辅助性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 能力的细胞,除 DC 细胞和巨噬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细胞 (填字母)等。
(4)DC 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 DC 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 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 DC 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 T 细胞迅速产生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 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 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 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36.(每空 1 分, 共 6 分)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①放在暗盒里; 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 箔遮 住;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胚芽鞘 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 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 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看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 仍直立生长的有 。
(2)把装置 4 放在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给予右侧光照, 它的生长情况是 。
(3)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具有 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 。胚芽鞘尖 端能够产生 生长素,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运输的方向为 运输, 运输方式为
37 .(每空 1 分,共 10 分)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 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 应采用 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___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 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 ,从而使 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 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大、偏小)
(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47%。根据调查统计的 数据, 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 Nt=N0 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 型增长。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 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 1 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 2 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 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 1 中种群数量以 A 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 2 中,当 R 值 为 b 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
高二生物试卷·第 4 页(共 4 页)
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3题,共66分)
1.C 2.B 3.A 4.B 5.B 6.B 7.A 8.A 9.B 10.B 11.B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D 19.B 20.C 21.B 22.B
23.B 24.D 25.B 26.B 27.D 28.D 29.B 30.A 31.A 32.D 33.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题,共34分)
34.(每空1分,共10分)
(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不全不给分) 全身细胞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负)反馈
(3)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4) 非条件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答不全不给分)
(5) 增多 肾小管和集合管(答不全不给分)
(6)靶细胞膜上分布相应的激素受体
35.(每空 1分,共8分)
(1) 体液 细胞因子 抗体
(2) D
(3) (特异性)识别 C
(4)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
36.(每空1分,共6分)
(1) ①⑥⑦
(2) 直立生长
(3) 向光 胚芽鞘尖端 极性 主动运输
37.(每空1分,共10分)
(1) 样方 随机取样
(2) 性别比例 出生率
(3) 标记重捕 偏大
(4) J 增加环境阻力,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5) 不变 增长型
21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调查结果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 .采用标记重捕法时,若标记物使其容易被天敌捕食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D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数量时, 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22 .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农田田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 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为 λ, 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A 点之前, 田鼠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B .B 点之后,田鼠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 .曲线 AC 段田鼠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D .C 点之后, 田鼠种群数量开始上升
23 .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不考虑
迁入、迁出及自然选择等因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t2 时间段内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大于乙种群
B.t2-t3 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出生率/死亡率>1
C.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点分别为 t3 和 t4
D.甲、乙两种群的种群量在图示时间内均表现为“S”形增长
24.某人研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如下图所示结
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液中所有的酵母菌构成了一个种群
B.种群数量约在 250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a、b 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
2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
密度而变化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对种群
数量起限制作用,但是作用的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这些因素称为
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C.传染病与病毒、细菌的传播能力有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26.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实验内容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a
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计数该地区的蒲公英总数,再除以地区面积,作为该地区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b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测定
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培养液进行接种,稀释倍数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c
调查校园中灰喜鹊的种群密度
使用标志重捕法时,尽量选择师生经常活动的地区进行抓捕
d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常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A.a
B.b
C.c
D.d
27.群落的结构是认识群落的重要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其物种组成,这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物种可能会有变化
C.两物种间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例如可能同时存在捕食与竞争关系
D.湖泊的深水区和浅水区分布有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8.在生活着多种生物的一个草原中,研究人员对其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食物进行了研究,如图是根
据研究结果绘制的曲线,阴影部分表示两种生物取食生物种类相同
的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生物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物种乙的取食地范围大于物种甲的
C.食物短缺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会变小
D.a 种食物减少时,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可能基本不变
29.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点分别为 t3 和 t4
D .甲、乙两种群的种群量在图示时间内均表现为“S”形增长
24 .某人研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得到如下图所示结
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液中所有的酵母菌构成了一个种群
B .种群数量约在 250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 .a、b 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 .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 25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
密度而变化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对种群 数量起限制作用,但是作用的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这些因素称为 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C .传染病与病毒、细菌的传播能力有关, 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26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实验内容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a 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计数该地区的蒲公英总数,再除以地区面积,作为该地区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b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测定 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培养液进行接种,稀释倍数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c 调查校园中灰喜鹊的种群密度 使用标志重捕法时, 尽量选择师生经常活动的地区进行抓捕
d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常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