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0 19: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自强不息 奋进超越
【中国近代史】
侵华史
抗争史
1901--1911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系列的抗争前赴后继……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
政治:
经济:
思想:
②“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暴露无遗。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邹容及其遗著《革命军》书影
思考1:革命的潮流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
屈辱的克林德碑
背景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辛亥革命的背景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
1905年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
预备立宪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
1911年
废军机处,建立责任内阁制。
改革官制
编练新军
奖励实业
改革教育
改革法律
客观上推动了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1--1911)——清廷能自救吗?
主观上没达到挽救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新政的评价:
思考:清末新政为何加速清朝灭亡?
提示:可从皇族内阁、奖励实业、编练新军、新学堂以及留学等角度来分析
皇族内阁暴露满清政府的真实目的,使得清政府日益丧失民心
奖励实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编练新军,新军成为反清主要力量,部分新军支持辛亥革命;
新学堂、留学培养了进步人才,部分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者。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候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三民主义
①组织准备:
1894年,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1903年光复会成立,1904华兴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文学社坚持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
②思想准备:
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指导纲领
③军事准备: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1911年5月,保路运动兴起
基础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辛亥革命的准备活动
三民主义 十六字 纲领 内容 地位 范畴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涨价归公
前 提
补充发展
核 心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中国地图出版社
导火线:
四川保路运动
1
夺路、夺款
卖路、卖国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5月,清政府假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中国地图出版社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黎元洪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全国有十几个省市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分崩离析。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表达国家和民族至上观念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清帝退位诏书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4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立宪共和国体。…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国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1912.2.12《退位诏书》
末代皇帝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8-1912在位
隆裕太后被迫同意清帝退位
6岁宣统帝退位前留影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4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5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
1912.3.10.袁世凯在北京举行就职典礼
一个多月后,革命的成果就落入了袁世凯之手
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
捍卫共和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4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5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权
分立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责任
内阁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自由
平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
在民
君权
神授
专制集权
封建
等级
个人
独裁
法治
人治
体现了?
否定了?
临时约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权力中心在议会,以此限制袁世凯),而不是总统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作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地位: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历史之思: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想要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三、历史之思:辛亥革命得失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禁止缠足等
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变化?
思想解放 风俗改变
三、历史之思:辛亥革命得失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历史之思:辛亥革命得失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 功绩
除旧方面 (革命角度) 反封建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反帝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布新方面(现代化角度) 政治
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想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风俗
发生新的变化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意义:
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什么没有变化?
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
局限: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窃取。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 ——宋教仁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局限:
【中国近代史】
侵华史
抗争史
1901--1911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天下为公,无私奉献
前仆后继、坚毅不懈
除旧布新、民主妥协
爱国爱民、国家复兴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