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
白鹿洞书院---理学传播的中心
【时空坐标】
一、思想——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
二、文艺——宋词、元杂剧、话本等
三、科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四、文字——少数民族文字
辽宋金夏元的文化
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阐释经书字句,日益僵化
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又“尊道”
魏晋南北朝
唐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尊道、礼佛、崇儒
隋唐
三国至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儒学的复兴
①背景
1.儒学复兴运动
②兴起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③目的
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④口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⑤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儒学:
佛教:
道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不是天理?
材料三 (天理)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是“理”?
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天理是儒学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将儒学上升到哲学层面(客观唯心)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注:格物,即考查研究具体事物;致知,就是获取事物之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 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如何求“理”?
认识论、方法论: “格物致知”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要关注外界事物,体察世界得真知,在外物中求”理”。
一.儒学的复兴
主要思想
2.程朱理学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宇宙观
人生观
认识论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格物致知”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在哪
如何求理
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对我们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知识,日积月累,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
万物本原
宇宙观
人生观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认识论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身外
一.儒学的复兴
主要思想
2.程朱理学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241年,宋理宗下令以周、张、二程、朱熹五人从祀孔庙。
程朱理学在金、元之际开始北传。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官学统一教科书。
1313 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P71学思之窗】
积极影响: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从以下材料,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积极影响?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消极:①具有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因循守旧等封建观念;
②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从以下材料,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消极影响?
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特别强调(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存天理,灭人欲
1、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 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 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B
D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上述名言反映了他( )
A.提倡个性自由 B.致力于阐释经书字句
C.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4、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
A.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 B.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D.积极倡导经世致用
D
C
(1)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唐朝后期出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风格豪迈奔放,气势雄伟
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点
读者和创作者的完美邂逅
读者: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词迎合了这一阶层的审美品味。
创作者:宋代重文轻武,文治兴盛,大量文人士大夫投入到词曲的创作中。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
每一种文学风格都有孕育它成长的时代土壤
(1)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2)元曲
(散曲和杂剧)
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的音乐……蒙古人阿鲁威,女真人奥敦周卿、王景,畏兀儿人贯云石……等都是著名的散曲家。
——邓广铭、田余庆、戴逸等《中国通史》
【历史纵横】p72 元杂剧的渊源
(3)话本 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唐朝后期出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风格豪迈奔放,气势雄伟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曲(散曲和杂剧)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二.文学艺术
多民族政权并立
文学特点:多元、繁荣、
平民化、世俗化
1.文学
思考:文学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有哪些联系?
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农业和手工业明显发展
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特点: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2.艺术
二.文学艺术
书法
书法宋四家(行书):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 轼
突出个性化;有意无法
特点: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2.艺术
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
特点: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二.文学艺术
书法
绘画
宋徽宗赵佶(jI),在书法、绘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千古画帝宋徽宗 瘦金体代表作《秾芳诗帖》
书法宋四家(行书):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代书法尚法,法度森严,筋骨强健,端庄凝重,雄秀劲媚。宋元两朝书法尚意,文人笔下跨越门类,流贯四溢……(图1)宋元两朝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程朱理学的影响
B
图1
唐代书法艺术“尚法”,积极浪漫且感性,楷书、草书多样发展,法意相参;宋代书法艺术“尚意”,向内收敛,消极沉静,理性行书大兴,以闲适为主调,意趣兼备。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书法技巧的成熟
C.政局变动的频繁 D.理学思想的影响
D
答案: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火药武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活字印刷术
三.科技
表现
三大发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①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③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阅读教材,梳理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的表现。
意义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促使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括与《梦溪笔谈》书影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活字印刷、指南针、地磁偏角、第一个提出“石油”名称
涉及主要内容
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
三.科技
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3.元朝郭守敬:简仪与《授时历》
由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而赐名。精度与现行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4.元朝王祯:《农书》
王祯《农书》书影
《农书》中所绘载的水磨图
牛转翻车
汇集北方和南方农业技术,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三.科技
注重实用,服务生活
辽
金
西夏
元
四.少数民族文字 ---反映多民族国家的特色
阅读教材,梳理少数民族文字。
契丹大字、小字
用以刻石立碑和文学创作
女真文字
在科举中用女真文字答题,开设女真进士科
西夏文
编著佛经、法律、字典以及经史著作
畏兀体蒙古文
(使用畏兀儿文字
拼写蒙古语)
被用于修史,部分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八思巴文
(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的拼音符号)
用来拼写蒙古语及汉语等多民族语言
(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契丹大字
辽夏金文字的共同特点: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契丹小字
西夏文石刻
畏兀体蒙古文书法作品
女真文
元朝八思巴字《百家姓》
契丹文
西夏文
女真文
蒙古文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历史
促进文明的交流与借鉴
促进少数
民族汉化
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受汉文化影响)
少数民族文字
各民族均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造者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李)
元曲(散曲+元杂剧)
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两位科学家(沈括、郭守敬)
一部农书(王祯《农书》)
少数民族文字:模仿汉字字形(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
蒙古文(畏兀儿文字、八思巴字)
书法(宋四家、瘦金体)
绘画(山水画成就最突出)
思想:儒学复兴,理学产生(程朱理学影响最大)
文学
科技
艺术
小结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少数民族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有哪些联系?
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统一
宋代强化中央集权
农业和手工业明显发展
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门第观念变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程朱理学
少数民族文字
文学艺术
(多元、繁荣、平民化)
科技领先
1.“元代第一通儒”许衡是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主要传承者。元朝皇庆二年六月(许衡逝世三十三年),官府特以许衡及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等从祀孔子庙。材料表明元朝时( )
A.孔孟儒学的地位下降 B.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C.程朱理学逐渐官学化 D.统治者实现了汉化
2.两宋之际,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重大转变。前期之词,尽为闺阁之作,典丽故擅一时之胜场。至南渡而后,孑然飘零,遂一转而至凄怆,大体多苍凉之感。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受到( )
A.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 B.重文轻武理念的影响
C.科举取士变化的影响 D.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课堂练习
C
A
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当时被看作是道教化的人物,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一派又被后人视为禅学;程颐说其兄程颖的学术是“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这一现象表明( )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得以确立 B.民众对儒学的认同感增强
C.儒学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D.理学适应了现实政治需要
4.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据此能说明( )
A.活字印刷术是当时主要印刷技术 B.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领先
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 D.印刷术发展促进学术传播
课堂练习
C
D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中华文明的多元繁荣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时期
政治 ①从分裂割据到几个民族政权对峙并立,最后走向元朝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加强。
②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 ①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全面发展;土地兼并更为激烈,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
②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并在南宋时最终完成。
④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发达。
文化 ①儒家思想博采众长,理学兴起,使儒学思辨化哲学化世俗化,标志着儒学的转型成熟;
②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③市民阶层兴起,文学艺术世俗化趋势增强,多元化、市民化的文艺作品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