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观察土壤
【教材简析】
岩石与土壤是地壳表面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分别从土壤的组成、颗粒的形态、以及土壤成分三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对土壤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教材首先指导学生对土壤里面有什么展开观察,初步了解土壤的成分;接着是对土壤颗粒进行观察与描述,为土壤分类做铺垫;最后是土壤沉积实验,观察到土壤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会分出不同的层次,进一步认识到土壤的成分,同时也为五年级学习《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奠基。
【学情分析】
土壤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观察 土壤,对土壤的组成及基本特征并不了解。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由 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的成分,认识到土壤对生命的意义,同时也为五年级学习《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奠定相关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探究实践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态度责任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成分。
难点:用沉积实验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颗粒大小沉积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干燥土壤、教学课件。
学生:一份新鲜土壤、白纸、镊子、盘子、牙签、放大镜、玻璃杯、搅拌棒、水
【教学过程】
一、聚焦:土壤中有什么(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幻灯片]
[出示PPT1],明确任务:今天我们来观察土壤。
[出示PPT2],提问: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那么土壤中有什么呢?
学生猜测。(板书学生猜测)
二、探索:观察土壤中有什么(预设7分钟)
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材料准备:每组1份新鲜土壤、1张白纸、牙签、放大镜、学生活动单]
1.明确活动: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2.[出示PPT3],明确实验方法:
(1)幻灯片出示实验材料。
(2)师生交流观察方法
(3)明确活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闻;注意提示用手卫生。
(4)[出示PPT5],明确记录内容。
活动一: 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方法 我们的发现
看
闻
3.学生活动(3分钟)。
4.全班研讨:新鲜土壤中有什么?(板书记录学生发现与学生猜测形成对比)
(二)观察干燥土壤(18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份干燥土壤、1张白纸、牙签、放大镜、活动记录单]
提问:刚刚新鲜土壤中有这么多发现,你们觉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
(预设:小石子、沙子、黏土等)
2. [出示PPT5],引出活动: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的颗粒物,我们再来观察一份干燥的土壤?看看这些颗粒物具体有什么不同。
3. [出示PPT6]明确实验方法与要求:
(1)用镊子挑出不同种类的颗粒物。
(2)同类型的颗粒物数量不需要太多!
(3)将你所挑出的颗粒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用刻度尺来量一量这些颗粒物的大小。
4. [出示PPT6]明确记录内容
活动二:观察干燥土壤
方法 我们的发现
摸、捻
颗粒物排队 大 ——————————————> 小(双面胶黏贴)
5.学生更换材料,开展活动。
6.研讨:
(1)干燥的土壤你有什么发现呢?
(2)这些颗粒物大小有何不同。
(3)[出示PPT7],认识判断不同颗粒物的标准。
(三)土壤沉积实验(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份干燥土壤、烧杯、水、搅拌棒、学生活动单]
1.提问:土壤中还有什么呢?如果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会怎样?
2.学生猜测。
3.[出示PPT8],播放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方法。
4.[出示PPT10],学生活动,完成记录。
活动三:土壤沉积实验
方法 我们的发现
倒入水中
5.[出示PPT11],研讨:
(1)放入水中后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PPT12]出示土壤沉积实验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分层,为什么会有分层,最上面的是什么?)
四、拓展提升(预设3分钟)
1.[出示PPT13]提问:那些植物生长的特别好的土壤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呢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6.观察土壤
【作业设计】
1.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腐烂后,形成了( C )。
A.盐分 B.黏土 C.腐殖质
2.干土壤放入水中冒泡,说明土壤含有( A )。
A.空气 B.黏土 C.腐殖质
3.土壤在水中搅拌沉淀后,最大的颗粒( C )。
A.沉在最上面 B.沉在中间 C.沉在最下面
【教学反思】
在实验中,土壤出现分层需要长时间的静置,因此,课前就要完成,课上可用录像呈现实验过程,重在观察结果。
小石子、
根,
小动物
…
小石子、沙、动植物残留体、腐殖质、水、黏土、空气
小石子、 沙 、黏土
混合物
分层实验:大的颗粒在下面,小的颗粒在上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科学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3.6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探究实践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态度责任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新知导入
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很多食物都来自土壤生长的植物。
情境导入
那么土壤中有什么呢?
一、说一说我们对土壤组成的猜测。
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是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淋溶层(上部有明显的腐殖质累积,下部因雨水的不断淋溶,呈灰白色)
淀积层(紧实、不透水、矿物质养料丰富)
最下面是还没有受到明显成土变化的母岩层。
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净。
二、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
1. 在校园或田野里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2. 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分别闻一闻三种土壤,感觉有什么不同。
土壤还是有气味的呢。
我看见了小草和小虫。
有许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
土壤摸起来湿湿的。
水
刚刚新鲜土壤中有这么多发现,你们觉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
那干燥的土壤呢?一起来看看这些颗粒物具体有什么不同吧!
小石子、沙子、黏土
1. 用镊子挑出不同种类的颗粒物。
2. 同类型的颗粒物数量不需要太多。
3. 将你所挑出的颗粒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 用刻度尺来量一量这
些颗粒物的大小。
3. 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逐渐变小
又称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
岩石的颗粒
土壤中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实际上就是岩石中矿物风化而成的微粒。比如花岗岩风化后,其中石英风化成颗粒较大的沙土,而长石则分化为颗粒微细的粘土,在沙土和粘土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细片就是云母。
由于这些颗粒的大小不同,引起它们在性质上的不同。比如在保水性,透气性,粘度等方面。
如果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又会怎样?
4. 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分层
注意:
1、土壤的量要适当,将土壤装到容器内约1/3处效果比较好。(如果土壤太多,用力摇晃或用筷子搅拌时都比较费力,而且土壤不能随水的运动自然沉积,不便观察。)
2、容器应是无色透明的,最好是比较高的,可用饮料瓶剪去上部来代替。
3、静置的时间稍长一些效果较好,这样水中土壤的黏土微粒也几乎全部都沉降下来了,水也清澈了,层次更分明,便于观察。
气泡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动植物残骸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上面的颗粒小
下面的颗粒大
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静止后分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从上向下,颗粒越来越大。
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看 褐色、小石子、沙、动植物残体(有叶、根、虫子)、腐殖质
闻 泥土味
摸、捻 有水分、有大小不同的颗粒
倒入水 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为几层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黏土,其次是细沙。越到下面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上面的是动植物残体。
土壤观察记录
1、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为几层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黏土,其次是细沙。越到下面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上面的是动植物残。还发现水里有气泡,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可以得出结论:土壤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根据观察和实验,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沙砾、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组合而成。
3、你对土壤有哪些新的认识?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知识拓展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这句话吗?
土壤与生命
知识拓展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间和水营造空间。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知识拓展
观察植物生长繁茂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肥沃,含有大量腐殖质
湿润,含有充足的水分
疏松,含有充足的空气
拓 展
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沙砾、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根据颗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以上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土壤颗粒)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物也会沉积,一般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黏土,其次是沙砾, 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还发现水里有气泡,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
2.
课堂练习
3.
4.
课堂练习
5.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1、背熟并默写本课知识点
2、完成本课基础训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