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文言文二则》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
是:_____ 方:______
还:_____ 卒: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之”字指代什么?
问之,曰:“欲作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____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5.补全原文。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________
(3)以夜继日焉______________
7.根据原文意思回答以下问题。
(1)车胤在夜晚没有灯油的情况下,为了读书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胤是个怎样的孩子?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知道的古人勤学苦读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⑤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策⑦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陇:田埂。 ② 窃:偷偷地,暗地里。 ③辄(zhé):就,便。 ④挞:用鞭、杖等物打人。⑤曷(hé):同“何”,为什么。 ⑥潜:秘密地,偷偷地。 ⑦ 执策:拿着书。
9.结合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文中母亲的话,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由此可见,这是一位______的母亲。
11.王冕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这。 正在。 回去。 完成。 2.她,代指老妇人。 3.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过是溪:他路过这一条小溪。是:代词,意思是这个,这。
逢老媪方磨铁杵: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
还卒业:就回去完成学业。还:回去。卒:完成。
2.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问之,曰:“欲作针。”的意思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之”字指她,代指老妇人。
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感:被……感动。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4.本题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这个故事可知,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5.博学多通 练囊盛数十萤火 6. 肃静勤勉 经常 用 7. 车胤就用白色的薄绢做成袋子装萤火虫照明,晚上用来夜以继日地读书。 车胤是个勤学苦读、博学的人。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有电灯,更应该珍惜机会,刻苦读书,让书香照亮人生。 8.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铁杵成针
【解析】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囊萤夜读》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原文是: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故“恭勤”的意思是:谨慎勤劳。
(2)家贫不常得油: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故“常”的意思是:经常。
(3)以夜继日焉:夜以继日地学习着。故“以”的意思是:用。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车胤在夜晚没有灯油的情况下,为了读书使用的方法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2)《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实现目标的环境,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8.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点睛】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9.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忘记了,父亲大怒,狠狠鞭打了王冕一顿。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0. 这孩子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呢 和蔼可亲、通情达理 11.王冕具有专心致志、好学刻苦、意志坚定、顽强努力的精神品质。
【分析】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他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翻译。
(1)同学们在翻译句子时记得补充“王冕”到句子里使句子意思完整。
翻译: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忘记了,父亲大怒,狠狠鞭打了王冕一顿。
(2)土偶:泥塑的人像或神像。恬:安静;毫不动心;安然;不在乎。若:如;好像。
翻译: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是文章母亲说的话,意思是:这孩子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母亲支持王冕学习。由此可见,这是一位和蔼可亲、通情达理的母亲。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可以看出王冕在听书时十分入迷,非常好学。从“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可以看出王冕学习十分刻苦。从“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以知道王冕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因此,王冕具有专心致志、好学刻苦、意志坚定、顽强努力的精神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