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理解,填空。
①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的情景。
②孩子读的是《________》。
③第一句中“喧闹、声高”写出了________的外界环境,“听不见、哪管”写出了________。
2.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第二句中的“________”一词说明孩子懂得爱护书,一个“________”字说明孩子的笑是不自觉的,他一定是觉得书中的故事有趣而情不自禁地笑了。
②第三句中的“________”通过阳光的移动来说明时间在流逝;“________”指李逵,“________”指张顺。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吧!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角。经过几番惊险的搏击,得胜的公牛身披红布,在主人的牵引下,绕场一周,骄傲地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赞叹。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
看,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过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短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
B.这句话表达了家人过节时的欢快心情和邀请客人参加盛大节日的自豪。
C.这句话表达了彝家人害怕节日不热闹的着急心情。
5.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6.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习俗?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镇的早晨
①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lǔ)声,把小镇唤醒。
②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③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街上人来人往,好像欢乐的海洋。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chún)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④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⑤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8.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第③段加点词语的意思。
目不暇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先总写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再分别写了小镇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最后赞美了小镇的早晨。
(2)第④段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卖早点的招呼行人、________四个方面来介绍小镇早晨的忙碌。
(3)联系上文,从第②段“悄悄”和“轻轻”两个词语中,我体会到________。
10.我能仿照作者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新鲜的水果。
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
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④段最后写到“小镇在前进”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上文和联系生活,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小学生看书 水浒传 街头热闹喧哗 人物精神的专注与集中 2. 轻轻 漾 爬上 黑旋风 浪里白条
【分析】1.①本题考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这首儿童诗通过“街头”摄取了一幅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读书的画面。
②本题考查了根据诗歌内容填空的能力。“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情节,所以孩子读的是《水浒传》。
③考查了对诗中词语的理解,由诗句“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可知这是在热闹的街头,“喧闹、声高”写出了街头热闹、声音大的特点,在这喧闹的境中,孩子却”听不见“什么都“不管”,写出了孩子看书的专注与集中。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
①从诗句“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读出一个学生在很投入地读书。“轻轻”是说孩子翻书的动作轻微,说明孩子懂得爱护书。“漾”的本义是液体太满而向外流,在这是说孩子的笑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②从诗句“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并且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爬上”赋予阳光以生命,过阳光的移动来说明时间在流逝,形象生动。“黑旋风”是李奎的绰号,“浪里白条”是张顺的绰号。
3.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本文指大家没有经过约定打开家门迎接火把节。 4.C 5.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6.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我是从太阳还没爬上山头,日上三竿,夜幕降临了,这些词句看出来的。 7.傣族人民泼水节
【解析】3.本题考查的是根据上下文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仔细阅读上下文的内容,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可以得出,不正确的是表达了彝家人害怕节日不热闹的着急心情。并不是表达了不热闹的着急心情。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仔细分析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得出,主要是围绕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这句话来写的。
6.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的顺序,仔细分析文段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从文段中关于时间的描写有,我是从太阳还没爬上山头,日上三竿,夜幕降临了,这些词句看出来的。
7.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写出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写出少数民族的习俗例如有傣族人民泼水节。
8.意思是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从文中“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和后文内容可知,这里形容小镇的早晨有很多人和物,让人眼睛看不过来,目不暇接。 9. 安静的 热闹的 忙碌的 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 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回来 农家姑娘去工厂上班 小镇早晨的安静。 10. 刚刚成熟的苹果 还能嗅到水果的香气 香甜甜的 11.小镇在不断发展变化,经济也在发展。
【解析】8.此题考查对词语的掌握,对句意的掌握,尤其是词语在语句中的应用。因此在解答时,不仅要了解和掌握词语的解释,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从文中“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可知答案。
(2)从文中“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可知答案。
10.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前进:指向前行动或发展。这里指小镇在发展和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