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递进复句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讲究时效性和真实性,其标题要准确概括主要内容,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B.“青年人只有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有前进的方向。”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判定这是递进复句。
C.“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体积小、造价低、零伤亡、使用方便。”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无人机的特点。
D.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有的反映四季变化,有的反映温度变化,有的反映天气现象,有的反映物候现象。这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
B.“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是递进关系复句。
C.“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
D.“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4.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天才与常人______在智力上有区别,在非智力方面______有区别。通常情况下,在非智力方面,天才往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使命感究竟是什么,______始终存在着,______通过其言行体现出来,这种使命感就是他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心。
A.因为 所以 既然 就 B.不仅 也 但是 并且
C.不是 而是 只要 就 D.如果 就 与其 不如
5.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6.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B.人们在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划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C.“动物之间尚且有怜悯之心,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是转折复句
D.“洗得干净”是偏正短语,“干净地洗”是后补短语
7.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转折关系)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递进关系)
C.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并列关系)
D.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条件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②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③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冷静判断和理性思考。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⑤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⑥疫情当前,需要每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看清“谣言陷阱”,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1)面对网络上出现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媒体和网民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遵守法律”是动宾短语,“建言献策”是并列短语。
B.“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句子的宾语是“双眼” ,句子的主干是“网民擦亮双眼”。
C.“模糊”是形容词,“发泄”是动词。
D.“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承接关系复句。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课间,小明同学把前些日子网络流传的关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因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导致病区关闭、医院被封”的谣言在同学间传播。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对小明同学的做法进行劝说。
答 案
1.B 2.B 3.B 4.B 5.B 6.A 7.A
8.(1)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 (2)D
(3)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突出强调了“媒体要发挥准确发布疫情、坚决回击谣言、辨析引导澄清作用”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要有称呼、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劝说、用语委婉得体。示例:小明,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我们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不能盲目转发或在社会上传播,否则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