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硝酸 酸雨及防治 课件 (共2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5硝酸 酸雨及防治 课件 (共2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1 07: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强水):西洋人所造,性最猛烈,能蚀五金。王怡堂先生云∶其水至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漏,惟玻璃可盛
此水性猛烈,不可服食。西人凡画洋画,必须镂板于铜上者,先以笔画铜,或山水人物,以此水渍其间一昼夜,其渍处铜自烂,胜于雕刻
中医书籍《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强水是什么?
【课堂引入】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易挥发(沸点是83℃)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
【注意】
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须注意防护和通风
【思考】
硝酸是无色液体,但久置的浓硝酸为什么会显黄色?
瓶口有白雾
1.物理性质
1.不稳定性
4HNO3(浓) 4NO2↑+O2↑+2H2O
或光照

【思考】
硝酸该如何保存?
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置于阴凉处
2.化学性质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2.酸性
硝酸是一元强酸
稀硝酸使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酸性)后褪色(强氧化性)
②与碱反应:
NaOH+HNO3=NaNO3+H2O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Na2O+2HNO3=2NaNO3+H2O
④与弱酸盐反应:
CaCO3+2HNO3=Ca(NO3)2+CO2↑+H2O
①与指示剂反应:
回顾浓硫酸,硝酸能与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吗?
【思考】
HNO3 H++NO3-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2.强氧化性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探究稀硝酸和浓硝酸氧化性强弱(与Cu反应)
实验 现象 浓HNO3:试管内产生大量_____色气体,溶液逐渐变___,铜丝逐渐变细 稀HNO3:试管内开始产生少量_____气体,反应逐渐加快,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_____色,溶液逐渐变蓝,铜丝逐渐变细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结论 浓HNO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_____,稀HNO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____,浓HNO3的氧化性更___
红棕
绿
无色
红棕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
NO2
NO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2.强氧化性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 
浓稀硝酸都有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强氧化性
酸性
①与金属反应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1、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开始是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随着反应进行, 硝酸由浓变稀,则发生: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硫酸会出现什么情况
溶液中存在NO3-,它遇到H+后,会继续氧化铜,当然此时NO3-/H+的溶度较稀.
2.强氧化性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3. 浓硝酸、稀硝酸与Cu反应产物分别为NO2、NO,反应中稀硝酸化合价降低较多,说明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对吗?
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HNO3反应更剧烈。
【思考】
硝酸能大多数金属反应(除铂、金),那么运输硝酸用什么容器呢?
大多数金属能与硝酸反应,但在常温下,铁和铝会被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钝化
2.强氧化性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试着写出少量/过量Fe粉分别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Fe + 4HNO3(稀) == Fe(NO3)3 + NO↑ + 2H2O ( Fe少量)
3Fe+ 8HNO3(稀) == 3Fe(NO3)2 + 2NO↑ + 4H2O ( Fe过量)
【思考】
为什么铁少量生成三价铁,铁过量生成二价铁?
2.强氧化性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2.强氧化性
②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S+6HNO3(浓) H2SO4+6NO2↑+2H2O

C+4HNO3(浓) 2H2O+4NO2↑+CO2↑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NO3-+H+”的组合具有强氧化性。
与I-、Br-、Fe2+、S2-、SO32-等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强氧化性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学习任务一】硝酸的性质
3.制备
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①工业制法
【学习任务二】硝酸的制备
原理: H2SO4(浓)+KNO3===HNO3↑+KHSO4
难挥发性酸制备易挥发性酸
【注意】
硝酸见光易分解,实验中应该避光
3.制备
②实验室制法
【学习任务二】硝酸的制备
炸药、燃料、医药、硝化纤维,化肥等
4.硝酸的用途
【学习任务二】硝酸的制备
(1)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硝酸的浓度不同,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
(2)浓HNO3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3)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
(4)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
(5)过量的铜和一定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氮( )
(6)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硝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
×
正误判断

×
×
×

学习评价
1.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溶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学习评价
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有硫,在燃烧或冶炼时往往会生成二氧化硫。在机动车发动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会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它们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酸雨:主要指 pH小于5.6 的雨水,其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
SO2
H2SO3
H2SO4
硫酸型酸雨:
硝酸型酸雨:
NO2
HNO3
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SO2与NOx溶于水形成的。
1. 酸雨的形成
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如图:
写出图中标号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SO3+H2O===H2SO4
2H2SO3+O2===2H2SO4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b.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如图:
写出图中标号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首先是它的刺激性,其次是它会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其毒性比SO2大,能浸入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
动物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
(5)渗入地下,可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后的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等对人体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会偏高。
2. 酸雨的危害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1)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
(2)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等;
(3)种植能够吸收SO2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
(4)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
(5)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3. 酸雨的防治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汽车尾气
NOx产生
在机动车发动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会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尾气处理
2xCO+2NOx === 2xCO2↑+N2↑
催化剂
主要含CO和NOX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拓展延伸—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酸雨 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危害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
臭氧空洞 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烃的排放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伤害加剧
赤潮和水华 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使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发生在海水中为赤潮,发生在淡水中为水华
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和任意丢弃 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学习任务三】酸雨及防治
(1)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降雨( )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3)氮氧化物、硫的氧化物都可以形成酸雨( )
(4)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SO2、NOx的排放( )
×
正误判断

×

学习评价
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2 破坏臭氧层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SO2 温室效应 工厂废气的排放
C NO2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的排放
D CO 酸雨 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学习评价
2.(2022·广东中山高一月考)酸雨是对pH小于5.6的降水的统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
B.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都含有能形成酸雨的氮氧化物
D.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可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