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8.《狼》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5: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B. 眈眈(dān) 狼亦黠矣(xiá)
C. 目似瞑(mín) 顷刻(qīng) D. 假寐(mèi) 诱敌(yòu)
2. 解释有误的是( )
A. 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C. 股:大腿
D. 假寐(mèi):假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复投之/将复何及 B. 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一狼洞其中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一狼径去
5.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屠/自后/断其股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
C. 《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评的小说。
D. 《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志向,“异”是与众不同。
二、填空题
7.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目似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止露尻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8. 用原文回答。
(1)前狼假寐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2)一狼径去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狼假寐的姿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默写。
(1)写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
10. 语言运用。
(1)写出三个与狼有关的成语,并说说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11. 阅读《狼》一文,回答各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援少时,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 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 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遂之北地田牧/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答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读音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
ABD读音全都正确。
C.“瞑”应读“míng”,“顷”应读“qǐng”。故C项读音有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和对文言文词语正确释义的掌握能力。翻译文言语句首先把握关键性词语的意思,最后连词成句,注意语句要完整通顺。对于文言文词语的释义,平时结合课下文言文释义多背诵,勤做题,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
【解答】
D项中“假寐”应是“假装睡觉”的意思。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项,“复”:都解释为“再,又”;B项,“行”:走/行为操守;C项,“意”:企图,打算/神情、态度;D项,“故”:从前,原来的/学过的知识。故选A。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解答】
A项,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B项,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C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D项,没有活用现象。径:径直。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有:一参考意义,二参考音节,三参考表达习惯,四参考特殊读法。这里可以参考句子的意思来断句。
【解答】
B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挖洞进去以从后面攻击他。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解答】
D《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记述,“异”奇异的故事。故选D。
7.【答案】(1)连接、紧跟 (2)跟从 (3)处境困迫,为难 (4)看,视 (5)柴草 (6)覆盖、遮盖 (7)闭上眼睛 (8)杀死 (9)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10)屁股 (11)假装睡觉 (12)狡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瞑”的解释。
8.【答案】(1)盖以诱敌。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其一犬坐于前。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隧、黠”的书写。
9.【答案】(1)目似瞑,意暇甚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记忆、理解、默写能力。诗文名篇名句的考查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此类题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的理解与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本题要注意“暇、顷、暇”等字的书写。
10.【答案】(1)示例: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有关狼的成语,几乎没有褒义词。人们对狼有一种敌视、厌恶的态度。
(2)人类破坏生态环境, 使得狼等一些稀有物种濒临灭绝。
【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ACD正确。
B有误。敌,攻击。
故选:B。
辨析文言词语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其一犬坐于前”句中的“犬”是名词作状语,意思为“像狗一样”。
A.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B.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C.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
D.寐,睡觉。
故选:C。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文章结尾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D。
【参考译文 】
  ①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②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③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④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⑤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2.【答案】(1)C
(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因为马援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旧故)。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第一个“辞”的意思是“辞别”;第二个“辞”的意思是“推托”。B项,第一个“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第二个“之”是助词“的”。C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D项,第一个“从”是动词,“跟随”“投奔”的意思;第二个“从”是介词,“由”或“自”的意思。
[参考译文]
马援年轻时, 因家庭贫困, 辞别哥哥马况, 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 “你是大器晚成的人, 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 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 “大丈夫立志, 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 年老的时候应当更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 “增长财富, 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 否则, 不过是守财奴罢了! ”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马援) 得知隗嚣礼贤下士, 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 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