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 重复的魔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 重复的魔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4-19 23: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第7课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评析、欣赏、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能自己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范作、彩笔、白纸、剪刀、水粉等
2.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圆规、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展示四张图片,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图片:(1)蜂巢(2)斑马(3)摩天轮(4)军阵(重复、有秩序)
2.思考:假如单个的形体,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找重复——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2.说重复——请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
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
充分感受到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小试牛刀,游戏探索:拿出课前准备的相同实物(西瓜子),小组合作,请学生在卡纸上摆放。请学生介绍,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三、探究归纳
1.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重复构成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
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格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格线。
2.展示重复图片,请学生说说重复构成有哪些规律?加深学生对基本形和骨格的理解。
规律:骨格排列方式(米子格、九宫格等)。一个基本形,简单排列或变换方向、颜色、组合排列。
四、创作体验
1.学习绘制技巧:
(1)基本形包括哪些呢?
如:圆形、三角形、心形、花朵、菱形等形状。
(2)绘制时可借助工具。
如:直尺、圆规等。
(3)用色最好用对比色或黑白色,效果较为强烈。
2.合作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由一种基本形演变组合成不同效果的重复形。或利用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例如一盒回形针、一盒图钉、一包螺丝、一把红辣椒等),分组合作,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一件,手法不限。
方法: A、设计基本形
B、确定骨格形式
C、上色
表现形式:手绘、剪贴、剪纸方法。
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新颖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五、评价交流
1.学生自评: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思和手法特点。
2.学生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可按以下评议标准进行:(是否突出了重复构成的特点、构思是否合理、是否易于识别并能使人产生深刻印象等方面)
3.教师点评归纳,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创意、最佳色彩搭配、最佳制作工艺等奖项。
结束语
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艺术的设计方法,用灵巧的双手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使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教后记: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了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各个活动内容,自己去寻找、发现、创造,真正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而且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在作业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并且抓住学生每一个闪光的地方,对他们进行适时的鼓励,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的图片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后交流合作,思维被拓展,创意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创作了一幅幅造型好、创意妙的作品,课堂成了学生的创想天地,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