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2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教材分别从肖像画的认识、类别、功能、表现、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介绍,并用“肖像画里的故事、达 芬奇和蒙娜丽莎、双人肖像画、团体肖像画、真实的记录、精神的永生、颠覆与革新”七个小标题作了学习方向的指引。面对文中丰富的知识点架构,在简短的课时安排中,难以面面俱到深入分析众多的画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赏析肖像画的思维方法,在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的活动中提高感受美、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本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肖像画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重点掌握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与要点。第二课时通过对比辨别与现代肖像画的表现方式的不同,认识风格的变化和流派的产生,并能深入具体地了解分析重要作品。本课为第二课时,以毕加索的一生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流派之间的风格变化,学会对比赏析不同风格的西方肖像画作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中国人物画赏析》后已经基本掌握了赏析人物画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于西方肖像画的流派与风格演变的知识储备比较少。本节课教师以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例,以他一生的绘画风格的演变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肖像画各种流派的演变过程,掌握本节课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理解并接纳肖像画的各种形式和风格,学会用美术语言去解读肖像画作品,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毕加索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变化为线索,对外国肖像画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重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探究古典绘画风格和现代绘画风格的一些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阅读、讨论、对比,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作品。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能理解并接纳西方肖像画多样的
表现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毕加索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赏
析不同时期的外国肖像绘,了解其演变的过程,体会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
教学难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和接纳外国肖像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出来的
各种形式、风格。并且学会如何用美术的语言解读肖像画。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自画像
学生准备:速写本、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剪辑毕加索15-90岁的自画像视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画家的作品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提问:大家可以猜出这位画家是谁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提问: 他的肖像画的绘画风格演变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教师总结:这是被誉为天才画家毕加索的15岁到90岁的自画像变形记,我们可以发现毕加索的自画像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由具象到抽象,那么他是如何演变的呢?受了哪些画派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外国肖像画赏析》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
以毕加索一生当中为自己画的14幅自画像作为导入,这些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作品,极易引起学生对外国肖像画不同时期的风格、流派演变产生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感悟毕加索青少年时期作品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的一个小城,父亲是美术教师,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绘画,看到毕加索的履历,我们可以判定毕加索是一个艺术学霸。
教师总结: 假如不去了解毕加索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还真不知道他的基本功如
此之扎实了解作者背景对于赏析画作的重要性。
探究分析:这是16岁时的毕加索获得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科学与慈善》,你能运用你现有的美术知识来鉴赏一下这幅画么?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同学从、技法、色彩、意义等方面来阐述了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大家说的非常棒,刚才我们同学说的几个角度,都属于美术语言。
探究分析:那么这个时期毕加索是受了谁的风格影响呢?
毕加索在19岁曾说过:我 14岁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拉斐尔是何许人也?
探究分析:你能说说毕加索的14岁的作品《母亲》从拉斐尔的作品中借鉴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毕加索青少年时期的画风格深受文艺复兴三杰的古典主义画风影响。画风细腻、逼真。追求完美、注意体积感、光影效果等。
【设计意图】
学生们大都不知道毕加索在青少年时期的绘画风格是非常古典的,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对毕加索前期的绘画作品有个了解,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总结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
2.探究分析毕加索蓝色时期
提问:你觉着毕加索蓝色时期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的?你觉着毕加索此时可能遭遇了什么?
教师总结:他那时在艺术人才济济巴黎举办的第一次画展效果并不好,长期往返与巴塞罗那与巴黎之间使得他经济情况异常紧张,又常常依靠给人画广告或做设计维持生计,使他不得不过上清贫的生活。艺术风格:在这个阶段,毕加索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而背景简化”。这与画家在这一时期生活的拮据,心境的忧郁息息相关,所谓艺术投影生活,正是如此。
提问:浏览课本,你觉着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可能受谁的风格影响?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观察梵高的系列自画像,了解一位悲情的艺术天才。教师同时展示梵高的照片和自画像。
提问:梵高自画像与自己的照片不同的地方,多了哪些艺术的加工?
教师总结:回顾梵高悲情的人生,学生从侧面了解肖像绘画革新初期的艰难,指出梵高的个人性格(外冷内热,不善沟通),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个人情感。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
提问:阐述毕加索和梵高绘画的相似之处。
教师总结:近现代绘画对于注重画家情感的表达。梵高和毕加索都通过自己的 肖像画作品实现了精神的永生。
【设计意图】
这是毕加索第一次确立自己风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与梵高的绘画风格相近,有受其影响,引导学生赏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了解此阶段的绘画投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3.探究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
很遗憾,梵高的艺术人生非常短暂,在1890年画上了句号。毕加索比他的运气要好一些,1906年 在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与立体派创始人之一的勃拉克之后,毕加索开始跃入“立体主义”时期。
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你能用专业的美术语言来阐述一些你的理解么?
教师总结:毕加索确立了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亚威农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同时它抛弃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抛弃传统)
看上去,就好像他把五个人的身体先分解成了单纯的几何形体和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色块,然后在画布上重新进行了组合,正面的脸上会出现侧面的鼻子,甚至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画面上呈现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的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极强的视角冲击力。(革新)
毕加索也借鉴和吸收了一些非洲神秘主义的艺术元素,它是毕加索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标志。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这些平面甚至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受非洲木刻影响)
【设计意图】
这是毕加索开始颠覆与革新的崭新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色就是立体主义,了解立体主义这个流派的绘画特征与表现形式,体会毕加索的大胆颠覆与创新。
4.探究赏析毕加索蜕变时期
提问:你能用刚学到的立体主义的知识,鉴赏一下《朵拉玛尔》么?
教师总结:《朵拉 玛尔》毕加索的这幅作品采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将脸部的侧面和正面合成在一起,出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体会更为个性的立体主义绘画。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做了更远的尝试,欣赏和观察立体主义绘画,说说其特色不求形似、夸张等。
【设计意图】
在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特点后,让学生试着去分析鉴赏《朵拉玛尔》,解读这幅画别样的魅力
(三)谈一谈 你喜欢的作品风格
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阅读、讨论、对比,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作品。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并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和风格。并且学会如何用美术语言解读肖像画。
(四)学生尝试创作
向大师致敬,运用毕加索的抽象化绘画手法,为熟悉的同学绘制一幅肖像画。
【设计意图】
尝试用立体主义的画法,表现人物的多面性。感受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魅力。
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设计意图】
评价是本课很重要的环节,给孩子们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孩子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舞台,尤其是对非常有个性的作品,要给予专业的美术术语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西方绘画的艺术流派。
(六)课堂总结
以毕加索艺术生涯的不同时期的蜕变为线索,我们对外国肖像画的部分流派有了一些了解与认识,从追求细致逼真的文艺复兴时期到追求个性、注重个人情感宣泄的近现代,肖像绘画正在沿着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道路前进。不管绘画形式如何改变,画家总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意图,感染观画者的心灵。而这些出现在画面中的人物则通过被人认知和了解获得了“永生”。
【设计意图】
回顾这节课所了解的西方肖像画的发展脉络与流派,总结鉴赏的方法,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欣赏艺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
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赏析
了解信息:作者、背景
美术语言:色彩、技法、明暗、线条。。。。
感悟评价: 意义、情感
教学思考
同学们在经过本课的学习后会对西方肖像画的不同流派与风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会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去进行评价与解析。但是大都还不能用辩证的眼光去理解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风格,大都是凭自己的艺术喜好。不过相信通过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与不断的艺术熏陶,孩子们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会随着自身的思想成熟不断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扮演好的一个优秀的引导者的角色,给予正确的鉴赏理念的引导,让孩子们在不同风格不同的艺术流派的作品中感受到各自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