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民族民主之路,蜿蜒而曲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民族民主发展之路——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图片、文字等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和概括,能够初步认识不同史料在实证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过程的价值。
2.运用文本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合理历史解释的方法。
3.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畏强暴、英勇斗争、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走向崩溃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一、共同的独立路
二、共同的求索路
三、共同的影响路
目录
CONTENTS
——运动的时代性
——道路的多样性
——运动的撼动性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运动的时代性
一、共同的独立路
壹
帝国主义战争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列宁
材料一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近代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新式工厂从1911年到1921年几乎增加了1倍。
——《国际关系史》·第四卷(1918—1929)
材料四 一战期间,中国和印度的工人人数都超过了二百万;埃及工人达到六十四万人以上;阿根廷的产业工人增至三十五万。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探究一: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对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做出历史的解释。
一战及殖民侵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组织基础)。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基础)。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探究一: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对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做出历史的解释。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激化列强与亚非人民之间的矛盾。
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经济基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级基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组织基础: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国际原因
国内原因
——运动的多样性
二、共同的求索路
贰
甘地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东南亚 印尼
南亚 印度
北非 埃及
东非 埃塞俄比亚
拉美 阿根廷
尼加拉瓜
墨西哥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国民党/共产党 武装斗争 北伐、土地革命
东南亚 印尼 共产党/民族党苏加诺 武装斗争 反荷斗争
南亚 印度 国大党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等
北非 埃及 华夫脱党扎格鲁尔 和平、暴力 对英有限独立
东非 埃塞俄比亚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游击战 反意大利法西斯
拉美 阿根廷 共产党 罢工、街垒战 反对外国资本
尼加拉瓜 桑地诺 武装斗争 反美反独裁斗争
墨西哥 总统卡德纳斯 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石油国有等
小组合作探究 对亚非拉三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加以概括。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国民党/共产党 武装斗争 北伐、土地革命
东南亚 印尼 共产党/民族党苏加诺 武装斗争 反荷斗争
南亚 印度 国大党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等
北非 埃及 华夫脱党扎格鲁尔 和平、暴力 对英有限独立
东非 埃塞俄比亚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游击战 反意大利法西斯
拉美 阿根廷 共产党 罢工、街垒战 反对外国资本
尼加拉瓜 桑地诺 武装斗争 反美反独裁斗争
墨西哥 总统卡德纳斯 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石油国有等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新的斗争方式: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
部分民族解放运动带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发挥重大作用。
出现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方式。
重点介绍
亚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
材料二:非暴力思想较早植根于印度民众心中,此外,它与印度民众的本能想法非常契合。在印度,信教群众比较多。对于暴力活动,宗教一般采取“不提倡”态度。由此,甘地提倡的非暴力精神、印度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印度宗教教义,三者吻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
探究 结合材料二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产生的背景加以解释。
“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
思想上契合印度主流思想,植根于印度本土的文化,受到印度多宗教、种姓制度的影响。
“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可以通过什么材料
了解历史真相?
当时的报刊
亲历者回忆录
官方档案
现场照片、视频
实物史料
史书
学术著作
文学作品
孤证不立,
运用多元史料多方面印证
时间 世界背景 甘地举措 对英冲击
1920-192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抵制英货席卷各个城市,一些政府部门瘫痪。
1930- 1934 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几乎所有大型工业企业都发生了政治罢工。
1940-194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后印度独立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土布运动
“食盐进军”
英国“退出印度”
材料一 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 ——罗曼·罗兰
材料二 1920—1921年印度进口布总值为10.2亿卢比,1921—1922年降至5.7亿卢比。 ——杨国纬《感知精神的力量》
材料三 “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 ——尼赫鲁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探究三:请依据材料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
有利于发动群众,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有利于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削弱英国统治的经济基础。
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
2.非洲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侵略战争一爆发,埃塞俄比亚人民同仇敌忾,组织游击队,进行伏击战。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正义战争,得到非洲和亚洲人民的声援,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也都纷纷谴责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罪行。1941年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协同英军解放了亚的斯亚贝巴,恢复了国家独立。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小组探究 结合材料信息对埃塞俄比亚打败意大利的原因加以说明。
战争的正义性;上下一心; 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的战术;国际援助。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 大棒政策”(漫画)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企图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拉丁美洲经济渗透的同时,武力干涉行动也越来越多,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1)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2)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3)遭到欧美帝国主义侵略(经济侵略、政治渗透)
探究 对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背景加以解释?
3.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第一、总统是通过全民选举产生的,其统治权具有民主的合法性。
第二、每届总统的任期只能是6年,不得连选连任,避免了像迪亚斯那样的长期个人独裁制度的复活。
第三、每次的总统换届选举都是一次高级人才的轮换,都是一次思想、观点的更新,有利于防止思想的僵化。
第四、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
——姜天明《试论卡德纳斯改革在墨西哥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进行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
——运动的撼动性
三、共同的影响路
叁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东南亚 印尼
越南
西亚 伊叙黎
南亚 印度
北非 埃及
摩洛哥里夫
东非 埃塞俄比亚
拉美 阿根廷
智利
尼加拉瓜
墨西哥
国民党/共产党
武装斗争
北伐、土地革命
共产党/民族党苏加诺
武装斗争
反荷斗争
共产党
武装斗争
抗法斗争
武装斗争
反对英法占领
国大党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等
华夫脱党扎格鲁尔
和平、暴力
对英有限独立
酋长克里姆
武装斗争
反抗西、法侵略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游击战
反意大利法西斯
桑地诺
武装斗争
反美反独裁斗争
总统卡德纳斯
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石油国有等
共产党
罢工、街垒战
反对外国资本
左派力量
成立联合政府
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这些起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补充理解: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冲击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奠定了基础;为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揭开了序幕。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国际秩序变迁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学者认为,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国际关系中的“新来者”挑战“现有领导者”从而导致“权力从一群国家向另一群国家转移”。也有学者认为,一系列现代性的变革——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变革,导致现代化工业国家组成了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心地区,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民族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处于服从地位的外围地区。旧式国际关系实际上是强权政治、均势政治实践或者思维的产物,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一视同仁,平等相处,应当以多赢、共赢新理念,替代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摘编自《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
教师活动:结合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评论材料中关于国际秩序变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观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影响了世界格局
论述(要点):冲击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奠定了基础;为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揭开了序幕。
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宣传
B.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A
D
3.1922年,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逐渐走向暴力抗争,甘地立即指示国大党停止反帝运动,并召开国大党工作委员会紧急会议,责成国大党地方组织让农民缴纳田赋税收,保证不反对地主合法利益。这些举措
A.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矛盾性 B.导致英国殖民统治力度加强
C.背叛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宗旨 D.使国大党成为殖民统治者帮凶
D
2.(2023山东潍坊期末,11)孙中山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他们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A.非暴力不合作 B.顺乎世界之潮流
C.争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强
D
4.(2023山东日照一模)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这说明
A.埃及独立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B.埃及独立寄希望于巴黎和会的帮助
C.埃及民族资产阶级担负着民族解放的重任
D.埃及独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帮助
民主之路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发展之路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专题联系
独立
之路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资
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亚非拉国家基本独立
非洲的抗争
各国发展道路的差异
亚洲——觉醒后的新高潮(共产党领导)
非洲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美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及挑战
非洲
亚洲
拉美
“起落型”
“徘徊型”
“螺旋型”
打击帝国主义殖民统治
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地点 国家 领导 方式 具体事件
东亚 中国
东南亚 印尼
越南
西亚 伊叙黎
南亚 印度
北非 埃及
摩洛哥里夫
东非 埃塞俄比亚
拉美 阿根廷
智利
尼加拉瓜
墨西哥
国民党/共产党
武装斗争
北伐、土地革命
共产党/民族党苏加诺
武装斗争
反荷斗争
共产党
武装斗争
抗法斗争
武装斗争
反对英法占领
国大党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等
华夫脱党扎格鲁尔
和平、暴力
对英有限独立
酋长克里姆
武装斗争
反抗西、法侵略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游击战
反意大利法西斯
桑地诺
武装斗争
反美反独裁斗争
总统卡德纳斯
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石油国有等
共产党
罢工、街垒战
反对外国资本
左派力量
成立联合政府
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领导力量多元化
斗争方式多样化
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
大多取得不同程度的胜利(共19张PPT)
一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这个时期上承一战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余波,下启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外来侵略,冲击殖民体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侵略(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一、鸿风乍起
二、步履维艰
三、声震寰宇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一、鸿风乍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材料:(一战后)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材料: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反映到阶级关系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力量增强了,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
——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中国档案出版社
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一、鸿风乍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材料:“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一、鸿风乍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自主梳理:阅读教材第97-98页,完成表格。
任务一:概括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进程
二、步履维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目的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印度
1924-1927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1926-1927印尼民族大起义
印尼共产党
争取民族独立
1920-194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国大党
争取民族独立
第一阶段(1920~1922年)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名誉职位等,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抗税
第二阶段(1930~1934年) “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
第三阶段(1940~1942年) 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三个阶段。
非暴力 + 不合作
思想:爱与真理
行动:合法、和平手段
用非暴力限制群众运动,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
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反映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
9
探究:非暴力不合作
自主梳理:阅读教材99-100页,完成表格。
任务三:概括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进程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目的
埃及
摩洛哥
埃塞俄比亚
1917-1922华夫脱运动
华夫脱党
争取民族独立
1923里夫人民民族大起义
部落酋长
争取民族独立
1935-1941抗意战争
争取民族独立
二、步履维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
封建皇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华夫脱党领导下,掀起了反对英国“保护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埃及成为了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1921年当埃及人民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时,华夫脱党却……阻止人民把斗争推向深入。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上,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乞求帝国主义的理解与支持,求得民族独立。所有这些其根源在于埃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董建石 金利刚《华夫脱党在埃及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历史功绩》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在埃及独立运动上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1922年,埃及成为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局限: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体现了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其根源为埃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自主梳理:阅读教材100-101页,完成表格。
任务四:概括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进程
二、步履维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目的
阿根廷
智利
尼加拉瓜
墨西哥
反对外国资本
共产党
民族革命
左派力量
防止法西斯上台
民主革命
1926-1933反美游击战
资产阶级(桑地诺)
反帝民主革命
1934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资产阶级(卡德纳斯)
思考: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国内: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帝国主义势力加紧渗透,尤其是美国将拉美作为后院进行侵略扩张。
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体制)
经济上大地产制
国外:
依据上表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性质及其是如何使墨西哥走上“现代化”道路?
卡德纳斯改革
对内 农业 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大地产制,打击封建大庄园主的势力
教育 扫除文盲,消除宗教教育,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
政治 改组国民革命党,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对外 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经济现代化:工业化;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理性化)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经济:
土地土地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大地产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国有化改革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维护民族主权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政治:
改革政治体制,打击了军事独裁势力,巩固民主政体;
思想文化:
教育改革限制了教会势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合作探究
材料一: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庸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各先进国家的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国内战争正开始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结合起来。 ——《列宁选集》
阅读材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声震寰宇——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时间 国家 领导力量(人) 国家 领导力量(人)
一 战 前 印度 国大党 埃及 国家党
伊朗 资产阶级 埃塞俄比亚 封建皇帝
中国 资产阶级 墨西哥 资产阶级
时间 国家 领导力量(人) 国家 领导力量(人)
二 战 前 中国 中国共产党、国民党 埃塞俄比亚 封建皇帝
印度尼西亚 印尼共产党、民族党 阿根廷 共产党
印度 印度国大党 智利 左派力量
埃及 华夫脱党 尼加拉瓜 桑地诺
摩洛哥 部落上层 墨西哥 卡德纳斯
思考与发现:对比下面两表,寻找二战前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中国国民革命
印尼民族民主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纳哥里夫共和国
埃塞尔比亚反抗斗争
桑地诺游击战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小结
在历史感悟中回望现实
一切被压迫民族应当是自己国家的主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样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有权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
将国家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作业
谢谢!
历史学者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发展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战争与灾难不断;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旧的传统总是被打破;也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重新组合的时代,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还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世纪,世界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你对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可以赞成、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或者另有观点,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