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试
一、单选题
1.有关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杠杆一定要有支点,而且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C.使用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既可省力,又可省距离
D.从杠杆的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2.如图所示,小梁坐在跷跷板右边的中间处,一块大石头放在跷跷板的最左端,此时跷跷板在空中某处静止不动(板的质量忽略不计)。把跷跷板看作为一个杠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离地面更近,故石头的质量比小梁的大
B.小梁对跷跷板的压力是杠杆的动力,石头的重力是杠杆的阻力
C.跷跷板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在空中静止不动,杠杆平衡
D.图中的S点到跷跷板支点O的距离为这个杠杆的一个力臂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1、2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B.在实验过程中,为使杠杆平衡,除改变钩码位置和个数外,还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C.图2中杠杆已经平衡、如果将两侧钩码分别向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格,杠杆仍然能平衡
D.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4.2022年6月13日上午,西安市节能宣传周暨西安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启动,重点突出“绿色出行主题”,如图为西安街头的一款共享单车,它的结构与使用与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停止蹬车,车不会立即停下来——物体受到惯性
B.自行车的车把——费力杠杆
C.下坡用力握车闸——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D.自行车匀速转弯——受到平衡力作用
5.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
A.F1>F2>F3 B.F2>F3>F1 C.F2>F1>F3 D.F3>F1>F2
6.由三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下悬挂重为G的物体,每只滑轮重均为G1,摩擦及绳重不计,重物静止不动,则绳端作用的拉力F为( )
A. B. C. D.
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他将两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方向拉动杠杆,使其绕O点匀速缓慢转动,带动钩码上升一定的高度h(不计摩擦)。则( )
A.在杠杆转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B.仅将拉力的作用点从A点移到C点,杠杆的机械效率不变
C.仅增加钩码的个数,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
D.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B点移到C点,拉力做的总功变大
8.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功
B.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斜面向上拉木块时,应尽量匀速
C.本实验中,用小车替代木块,可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D.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二、多选题
9.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各种工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筷子夹菜可以达到省力的效果
B.钓鱼时使用的鱼竿可视为省距离杠杆
C.旗杆顶部的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D.无论使用何种剪刀都是为了省力
10.如图所示,斜面长3m,高0.6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内将重5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忽略绳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上的摩擦力是50N
B.拉力的功率是50W
C.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
D.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66.67%
三、填空题
11.图甲是一种落地式海报架,图乙是海报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若视海报架为杠杆,水平向右的风将其吹倒的瞬间,支点是______(选填“A”、“B”或“C”),若要使海报架抵抗更大的风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2.如图甲所示为环保垃圾桶,若环卫工人用力使垃圾桶在图乙位置静止(相当于杠杆),图丙为简化图,MN为桶盖,A为支点,AB为环卫工人对桶盖MN施力的力臂l1,O为重心,请你在图丙中画出环卫工人作用在桶盖MN上的力F1;此时垃圾桶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
13.如图甲,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右侧平衡螺母向 _____调节。如图乙,每个钩码重1N,力作用在A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满足条件是 _____。
1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杠杆左侧高右侧低,则可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支点左侧20cm刻度处挂3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在支点右侧15cm刻度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沿____方向,此时读数为____N。
15.一自身质量忽略不计的定滑轮匀速吊起500 N的重物,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拴滑轮的天花板受到的力是_______N。
16.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00N,动滑轮重为10N,当用拉力将物体匀速拉起时,F=___________N。若使物体匀速上升0.2m,则绳子自由端上升___________m。(不计绳重和摩擦)
17.图甲中盘山公路修得弯弯曲曲,其主要目的是______;图乙是用螺丝刀将螺纹钉旋进木板的情景,使用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功,手柄______(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图丙中,用剪刀将一张纸片缓慢地一刀剪断的过程中,阻力臂L阻和动力F动的变化情况是L阻______,F动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18.机械效率越高的简单机械,必定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 _____(选填“大”或“小”),机械效率的数值总 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列车和小汽车,_____(选填“列车”或“小汽车”)动能大。
19.如图所示为一根均匀的木棒OC,OA=OC,B为OC的中点,在C点施力将挂在A点的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80%,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__J,木棒重为__N(不计摩擦),若将该重物移至B点,仍匀速提升0.2m,则机械效率将__(大于/等于/小于)80%。
20.如图所示,小华利用斜面拉一重50N的木块到0.3m高处,木块沿斜面向上移动1m,共耗时10s。已知拉力为20N,则小华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 ___________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1.据史书记载:“老妪留下一金簪,二女均分起争端,阿舅用线水平吊,悬处分簪两不怨。”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简要说明此法分簪是否公平。
22.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动滑轮”实验中,小宁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结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小宁思考后认为,即使不计摩擦和绳重,上述结论要成立,物重G和动滑轮重G动之间也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请你说出这一条件,并予以证明。
五、计算题
23.如图是工人师傅用滑轮组提升建筑材料的示意图,在400N的拉力作用下,使质量为70kg的建筑材料在1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2m。不计绳子重力和摩擦,g取10N/kg,求:
(1)工人师傅拉动绳子的速度;
(2)若工人师傅的质量是80kg,他最多能利用该滑轮组提升多少质量的建筑材料?
2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900N的物体A,40s内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在拉力F作用下竖直匀速移动了12m,滑轮组的额外功是400J,求:
(1)物体A上升的速度;
(2)拉力F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作图题
25.在图中画出杠杆的阻力臂L,并在A点画出使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的最小力F。
26.画出提升重物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七、实验题
2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P1______P2;
(2)如图丙,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测力计A 的示数为4.0N,测力计B的示数为2.8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若增大拉力,当A的示数为4.5N时,B的示数为______N;
(3)弹簧测力计是本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器材,以下课本中的探究实验,也用到弹簧测力计的是______。
A.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D.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8.小明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2)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丙图,杠杆的自重是G0,C点和A点分别是杠杆总长度的处和处,小明两次将重为G的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已知,两次机械效率分别是ηA和ηC,则=_________;(不计摩擦)
(4)有人用轻质杠杆组装成如图丁,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缓慢转动到A'位置时,力F将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E.先变小,后变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D
6.D
7.B
8.A
9.BC
10.AD
11. C 增大∠BAC角度
12.省力
13. 左 3N,竖直向上
14. 左 竖直向下 2
15. 500 1000
16. 55 0.4
17. 省力 不能 粗 变大 变大
18. 大 小于 列车
19. 40 25 大于
20. 15 2 75%
21.略
22.略
23.(1)0.4m/s;(2)150kg
24.(1)0.1m/s;(2)100W;(3)90%
25.
26.
27. > 2.8 2.8 A
28. 右 变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