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校 2022-2023 7.我国古代《九章算术》将底面为矩形的棱台称为刍童.若一刍童为正棱台,其上、下底面分学年下学期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试卷
别是边长为 2和 2 2的正方形,高为 1,则该刍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16π B.18π C.20π D.25π
x2 y28.已知 F1,F2是椭圆C : 2 2 1(a b 0)的两个焦点,过 F1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M ,N两点,a 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MF MF a, MF NF NF ,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1 1 1 2
1 i.已知复数 z 2i z A B 10 C 15 6(其中 为虚数单位),则 的共轭复数虚部为( ) . . . D.
1 i 5 5 5 4
1 i 1 1 1 i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A. B. C. D.
2 2 2 2 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分,部分选对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3 4
2.已知角 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 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 , ,则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 5 A.直线 x y 2 0在 y轴上的截距是 2
tan(π ) cos π 32 11 8 29 =( ) A. B. C. D.
2 15 15 15 15 B.直线 x 3y 1 0的倾斜角是60
3. 已知向量 a 2, 1,2 ,b 1,2,3 ,则向量b在向量 a上的投影向量为( ) C.直线mx y m 2 0 m R 恒过定点(-1,2)
4 , 2 , 2 2 , 1 , 2 4 2 4 2 1A. B. C. , , D. , ,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D.过点 1,2 且在 x .轴 y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x y 3 0
4. 已知两点 A 1, 2 ,B 2,1 ,直线 l过点 P 0, 1 且与线段 AB有交点,则直线 l的倾斜角的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值范围为( ) A.非零向量a和b 满足 a b a b ,则 a与 a b的夹角为60
π , 3π 0, π π , 3π πA. B. C. ,
π π , 3π π 3π
4 4 4 2 4 4 2 2 4
D. 0, , π 1 3 4 4 B.向量 e1 2, 3 , e2 , 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 4
5.已知函数 f x Asin x π(其中 A 0, 0, 0 2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 C.若 a //b,则 a在b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模为 a
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π π D.若 a 1,2 ,b 1,1 ,且 a与 a b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f x 在 , 上单调递增 3 4 6 π
π 11.如图,在扇形 OPQ中,半径OP 1,圆心角 POQ ,C是扇形弧 PQ上的动点,矩形 ABCD
B. 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x kπ, k Z 6
12
内接于扇形,记 PO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f x π .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 0 π
3 A.弧 PQ的长为 6
D.当函数 f x π取得最大值时, x 2kπ, k Z π
12 B.扇形 OPQ的面积为 6
6 C : x 6 2.已知圆 y 8 2 1 和两点 A 0, m ,B 0,m m 0 .若圆C上存在点 P,使得 C.当 sin 1 2 2 3时,矩形 ABCD的面积为
3 9
APB 90 ,则m的最大值为( )
D ABCD 2 3A.12 B.11 C.10 D.9 .矩形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2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π
12.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那样直观,它蕴藏于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 19.(12分)已知函数 f x 4sinxcos x 3
3
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之中,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 (1)求函数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C : x2 y 2 | x | | y | 就是一条形状优美的曲线,对于此曲线,给出如下结论,其中结论正确的 (2)将函数 f x 图像向右移动 6个单位,再将所得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有( ) a(0 a 1)倍得到 y g x 的图像,若 y g x 在区间[- 1,1]上至少有 4个最大值,求 a的取值
A.曲线 C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2 π 范围.
B.曲线 C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 2 2π
C.曲线 C上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 2
D.若 P(m,n)是曲线 C 17 5 2上任意一点,则 | 3m 4n 12 |的最小值是
2 20.(12分)如图,直四棱柱 ABCD 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 AA1 8, AB 4, BAD 60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E,M ,N分别是BC,BB1, A1D的中点.
1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记点M 1,2, 1 关于 x轴的对称点为 P,N 1, 1,2 关于平面 yOz的对
(1)证明:MN //平面C1DE;
称点为Q,则 PQ ___________.
(2)求三棱锥 N C1DE的体积.
14.直线 l1 : x y 1 0 关于直线 l2 : 3x y 3 0的对称直线方程为 .
15.在D ABC中,G满足GA GB GC 0,过 G的直线与 AB,AC分别交于 M,N两点.若
AM mAB (m 0), AN nAC (n 0),则 3m+n的最小值为 .
16.在正四棱柱 ABCD A1B1C1D1中,AB 1,AA1 4,E 为DD1中点,P为正四棱柱表面上 21.(12分) ABC的内角 A, B,C的对边分别为 a,b,c,在下列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作
一点,且C P B E,则点 P的轨迹的长为 . 1 1 为已知条件,解答问题.① 2sin A sinC 2sin BcosC 0;② 2S 3AB CB(其中 S为 ABC的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面积);③ a2 2 3 acsinB c2 b2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步骤。) 3
17.(10分)已知直线 l经过点 P( 2,1),且与直线 x+y=0垂直. (1)若b 4, ac 3,求 a+c的值;
(1)求直线 l的方程; 2 ABC a
2 c2
( )若 为锐角三角形,求 的取值范围.
(2)若直线 m与直线 l平行且点 P到直线 m 2的距离为 2,求直线 m的方程. b
2 2
18.(12 x y分)已知椭圆 1 a b 0 焦点为F1 2,0 ,F2 2,0 ,且过点Q 2,3a2 b2 ,椭圆第
22.(12 2分)已知圆 C: x 2 y2 1,点 P是直线 l : x y 0上一动点,过点 P作圆 C的两
一象限上的一点 P到两焦点 F1,F2的距离之差为 2.
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B.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若点 P的坐标为 1,1 ,求过点 P的切线方程;
(2)求 PF1F2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 (2)试问直线 AB是否恒过定点,若是,求出这个定点,若否说明理由;
(3)直线 x y m 0与圆 C交于 E,F两点,求OE OF的取值范围(O为坐标原点)。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江西省五校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试卷答案
i i 1 i i 1 i 1 i 1 i 1
1.D 【详解】依题意,因为 z ,所以 z 1 i 1 i 1 i 2 2 2 ,其虚部为 . 2 2 2
故选:D.
3 4 3 4 4
2.A 【详解】角 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 , ,则 cos , sin = , tan .
5 5 5 5 3
tan(π ) cos π 4 4 32 tan sin . 故选:A.
2 3 5 15
a b 6
3. C 【详解】因为 a 2, 1,2 ,b 1,2,3 ,所以 a b 6 .向量b在向量 a上的投影为 2a 3
a 1
设 e为与 a同向的单位向量,则 e 2, 1,2 a 3
a b e 2 2, 1,2 4 2 4向量b在向量 a上的投影向量为 , ,
3 3 3 3 ,故选:Ca
4. D PA k 2 1【详解】如图所示,直线 的斜率 1,直线 PB的斜率 k 1 1PA 1.由图可知,当直1 0 PB 2 0
线 l与线段 AB有交点时,直线 l的斜率 k 1,1 ,因此直线 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
π 3π , π .故 4 4
选:D
7π π 3 3π 3
5.C 【详解】设函数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T,由题图可知 A 2, T,即 T,12 6 4 4 4
2π
所以T π,所以 2,所以 f x 2sin 2x .
T
f 7π 因为 2sin
2
7π
7π π 2,所以 2 2kπ, k Z,
12 12 12 2
π
即
5π
2kπ π, k Z π ,又因为 0 2 ,所以 ,所以 f x 2sin 2x .3 3 3
π 2kπ 2x π π 5π π令 2kπ, k Z,得 kπ x kπ, k Z,
2 3 2 12 12
k 0 5π π 5π π当 时, kπ x kπ即为 x ,
12 12 12 12
5π π π π π 5π π
而 ,但 , 不是[ , ]的子集,12 4 12 4 6 12 12
π
所以函数 f x 在 ,
π
上不是单调递增的,故 A不正确; 4 6
π π π kπ
令 2x kπ, k Z,得 x , k Z,
3 2 12 2
π kπ
所以函数 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x , k Z,故 B不正确;
12 2
π π kπ
令 2x kπ π, k Z,得 x , k Z,令 k 1,则 x ,
3 6 2 3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1 页 共 8 页
所以函数 f x π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 0 ,故 C正确;
3
2x π π π当 2kπ, k Z,即 x kπ, k Z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故 D不正确.故选:C.
3 2 12
6.B 【详解】解:以 AB为直径的圆O的方程为 x2 y2 m2,圆心为原点,半径为 r1 m .
圆C : (x 6)2 (y 8)2 1的圆心为 6,8 ,半径为 r2 1 .要使圆C上存在点 P,使得 APB 90 ,则圆O与
m 1 10
圆C 有公共点,所以 r1 r2 OC r1 r2 ,即 m 1 62 82 m 1,所以 m 1 10,解得9 m 11,
m 0
所以m的最大值为11.故选:B.
7.C 【详解】设该刍童外接球的球心为 O,半径为 R,上底面中心为O1,下底
面中心为O2,则由题意,O1O2 1, AO2 2, A1O1 1,OA OA1 R.如图,
当 O在O1O2的延长线上时,设OO2 h,则在 AOO 中,R2 h22 4①,在 A1OO1
中,R2 h 1 2 1②,联立①②得 h 1,R2 5,所以刍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0π.同理,当 O在线段O1O2
上时,设OO 21 h,则有 R2 h2 1,R2 1 h 4,解得 h 2,不满足题意,舍去.综上所述,该刍童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0π.故选:C .
8.B 【详解】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MF2 MF1 2a , 结合 MF2 MF1 a 可得 MF
3 1
2 a ,MF2 1
a ,
2
1
由 MF1 NF1 NF2 可得 a NF1 NF2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NF2 NF1 2a,所以 NF
5 3
2 a , NF1 a ,2 4 4
9 2
|MN |2 |MF |2 | NF |2 a 3
在 MNF2中, cos NMF 2 22 4 ,2 |MN ||MF 152 | a2 5
4
在△MFF 2 2 2 21 2 中, | F1F2 | 4c |MF1 | |MF2 | 2 |MF1 ||MF2 | cos NMF2 ,
2
4c2 (1 a)2 (3 a)2 2 1 a 3 a 3 8 a2 c 2 , e 10, .故选:B
2 2 2 2 5 5 a2 5 5
9.AC 【详解】对于 A,令 x 0,则 y= 2,所以直线 x y 2 0在 y轴上的截距是 2,故 A正确;
对于 B,直线 x 3y 1 0 3的斜率为 ,所以其倾斜角为150 ,故 B错误;
3
x 1 0 x 1
对于 C,直线mx y m 2 0 m R 化为 x 1 m y 2 0,令 y 2 ,得 0 y , 2
所以直线mx y m 2 0 m R 恒过定点(-1,2),故 C正确;
x y
对于 D,当直线过原点时,直线方程为 y 2x,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 1,
a a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2 页 共 8 页
将 1,2 代入解得 a 3,此时直线方程为 x y 3 0,所以过点 1,2 且在 x .轴 y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
程为 x y 3 0或 y 2x,故 D错误.故选:AC.
2 2 2 a b a b 1 a b a 2 2a b b a b a 210.BC 【详解】A选项:由 ,得 ,即 ,所以
2
3 2
2 2 a a b a a b a 2a b b 3 a ,所以 cos a, a b 3 2 ,所以 a与 a b的夹角为30 ,a a b 3 a 2 2
1 3
A选项错误;B选项:由 e1 2, 3 ,e2 , ,e1 4e2 ,则 e1与 e2 共线,不能作为平面向量的基底, 2 4
r r r r
B 选项正确;C选项:a//b,则 a,b 0或 a,b ,则 a在b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模为 a cos a,b a ,
C选项正确;D 选项:由 a 1,2 ,b 1,1 ,则 a b 1 ,2 ,若 a与 a b的夹角为锐角,则
a a b 1 4 2 5 3 0 且a a 5与 b不能同向,则 且 0,D选项错误;故选:BC.3
π
11.ACD 【详解】由题意知,在扇形 OPQ中,半径OP 1,圆心角 POQ ,
6
π
故弧 PQ的长为 1
π 1 π π
,A正确;扇形 OPQ的面积为 1 ,B错误;
6 6 2 6 12
在Rt△OBC中,OB OC cos cos ,BC OC sin sin ,
在Rt△OAD中,OA 3AD 3BC 3 sin , AB OB OA cos 3 sin ,
则 ABCD的面积 S AB BC (cos 3 sin )sin 1 3 sin 2 cos 2 3 sin(2 π ) 3 ,
2 2 2 3 2
当 sin
1 0 π 时,又 ,故 cos 2 2 ,则
6 sin 2 2sin cos
4 2
, cos 2 1 2sin2 7 ,
3 3 9 9
sin 2 π 则 sin 2 cos
π π 4 2 1 7 3 4 2 7 3
cos 2 sin ,
3 3 3 9 2 9 2 18
S π 3 4 2 7 3 3 2 2 3则 sin(2 ) ,即矩形 ABCD 2 2 3的面积为 ,C正确;
3 2 18 2 9 9
π 3
由 C的分析可知矩形 ABCD的面积 S sin(2 ) ,
3 2
当 sin(2 π)
π
3 1,即 时,矩形 ABCD
2 3
的面积取最大值 ,D正确,故选:ACD
12 2
12.ABD 【详解】对于曲线C : x2 y 2 | x | | y |上任一点 P m,n ,则m2 n2 | m | | n |,
点 P m,n 2关于 y轴对称的点为 P1 m,n ,则 m n2 m2 n2 | m| | n| | m| | n|,
即点 P1 m,n 在曲线 C上,故曲线 C关于 y轴对称;点 P m,n 关于 x轴对称的点为 P2 m, n ,则
m2 n 2 m2 n2 | m| | n| | m| | n|,即点 P2 m,n 在曲线 C上,故曲线 C关于 x轴对称;
点 P m,n 2 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 P3 m, n ,则 m n m2 n2 |m | | n | | m | | n |,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3 页 共 8 页
即点 P3 m, n 在曲线 C上,故曲线 C关于原点对称;综上所述:曲线 C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
对于方程 x2 y2 | x | | y | x y,令 y 0,则 x2 | x |,解得 x 0或 x 1,即曲线 C与 x轴的交点坐标
为 A 1,0 ,O 0,0 ,C 1,0 ,同理可得:曲线 C与 y轴的交点坐标为 B 0,1 ,O 0,0 ,D 0, 1 ,
2 2
x 0, y 0 x2 y2 | x | | y | x y x 1 1 1当 时,则 ,整理得 y ,且 AOB 90 ,
2 2 2
1 1 2
故曲线 C在第一象限内为以O1 , 为圆心,半径 r = 的半圆,由对称性可得曲线 C为四个半圆外加
2 2 2
2
S 4 1 1 1 1
π 2
坐标原点,对 A:曲线 C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2 π,2 2 2 A
正确;
B C 1 2对 :曲线 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 L 4 2π 2 2π,B正确;
2 2
2 2
x
1
y 1 1 x 0 x 1
对 C:联立方程 2 2 2,解得 或 ,
y 0 y 1
y x
即曲线 C与直线 y x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坐标为M 1,1 ,由对称可知曲线 C与直线 y x在第三象限内的
2 2
交点坐标为 N 1, 1 ,则 MN 1 1 1 1 2 2 2 ,C错误;
对 D:由图结合对称性可知:当 P(m,n)在第一象限时,点 P(m,n)到直线 l : 3x 4y 12 0的距离
d | 3m 4n 12 | | 3m 4n 12 | 1 1
2 2 5 相对较小,∵
O
3 4 1
,
2 2
到直线 l : 3x 4y 12 0的距离
| 3 1 4 1 12 |
d 17
17 2
2 2 ,则点 P(m,n)到直线 l : 3x 4y 12 0的距离 d d1 r ,1 5 10 10 2
| 3m 17 5 2 17 5 2∴ 4n 12 | 5d 故 | 3m 4n 12 |的最小值是 ,D正确.故选:ABD.
2 2
13. 6 【详解】依题意,M 1,2, 1 关于 x轴的对称点为 P 1, 2,1 ,
N 1, 1, 2 关于 yOz平面的对称点为Q 1, 1, 2 ,所以 PQ (1 1)2 ( 2 1)2 (1 2)2 6 .
故答案为: 6
14. x 7 y 1 0 【详解】联立 l1 : x y 1 0 和直线 l2 : 3x y 3 0,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4 页 共 8 页
求得它们的交点为 A(1,0) ,在直线 l1 : x y 1 0 取点 B(0,1),设其关于 l2 : 3x y 3 0的对称点为C(a,b),
b 1 1
a 3 C(12 , 1则 )a b 1 ,解得 ,故直线
l1 : x y 1 0 关于直线 l2 : 3x y 3 0的对称的直线为 AC,
3 3 0 5 5
2 2
1
1 1
其斜率为 5 ,直线方程为 y (x 1),即 x 7 y 1 0,故答案为: x 7 y 1 012
1 7 7
5
15 4 2 3.【答案】 【详解】取 BC中点D,连接GD,如图,
3
由GA GB GC 0可得GA 2GD 0,即GA 2GD,
所以 A,G.D三点共线且 AG 2GD,即G为 ABC的重心,
AG 2
AD 2 1
AB AC 1 1
1
所以 AM AN
,
3 3 2 3 m n
1 1 1 1 4 n m
因为M ,G,N三点共线,所以 1,又3m n (3m n) = + ,m 0,n 0,
3m 3n 3m 3n 3 3m n
3m n 4 2 n m 4 2 3
n m 3 3 1 3
所以 ,当且仅当 ,即m ,n 时,等号成立,
3 3m n 3 3m n 9 3
4 2 3
故答案为:
3
16. 5 2 【详解】如图,连接 B1D1, A1C1,由题可知, A1C1 B1D1,ED1 平面 A1B1C1D1 .
因 A1C1 平面 A1B1C1D1,则 ED1 A1C1.又B1D1 平面 EB1D1,ED1 平 EB1D1,ED1∩B1D1 D1,则 A1C1
平面 EB1D1 .又B1E 平面 EB1D1,则C1A1 B1E;如图,过 E做D1C1平行线,交CC1于 F,则 F为CC1中点.
连接 EF,B1F,过C1做B1F垂线,交 BB1于 G.由题可得,D1C1 平面 BCC1B1,又 EF∥D1C1,则 EF 平
面 BCC1B1 .因C1G 平面 BCC1B1,则C1G EF .
又 B1F 平面 B1FE , FE 平面 B1FE ,FE∩B1F F,则C1G 平面 B1FE .
因 B1E 平面 B1FE ,则C1G B1E;
因C1G 平面C1GA1,C1A1 平面C1GA1,C1A1∩C1G C1,则 B1E 平面C1GA1 .
连接 A1G,则点 P轨迹为平面C1GA1与四棱柱的交线,即△A1C1G .
注意到 B1C1G GC1F GC1F B1FC1 B1C1G B1FC1,
C B FC 1
C1B1G FC1B1,则 C1B1F FC1B
1 1
,故 1 2 B1G 1 B .1G C1B1 2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5 页 共 8 页
P AG CG AC 2 1 1则点 的轨迹的长为 1 1 1 1 2 5 2 .故答案为: 5 2 .4
17.(1)设直线 l的方程为 x y n 0,因为直线 l经过点 P( 2,1),所以 2 1 n 0,解得: n 3,
所以直线 l的方程为 x y 3 0 .………………5分
(2)结合(1)设直线m的方程为 x y t 0,
因为点 P( 2,1)到直线 m的距离为 2,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2 1 t
d 2,解得: t 5或 t 1,
2
直线m的方程为: x y 5 0或 x y 1 0 .………………10分
4 92
18 1 x y
2 1
.( )椭圆 1 a b 0 过点Q 2,3 ,且焦点为 F1 2,0 ,F
2 2 2 2,0 ,则 a
2 b2 ,解得:
a b c
2 a2 b2 4
2
a2 16,b2 12 x y
2
,所以椭圆方程为: 1 .………………6分
16 12
PF PF 2
(2 1 2)由 ,得:PF1 =5,PF2 =3,又 F2F1 =4, PF2 F1F
PF1 PF 8
2,
2
3 1 5
故外接圆圆心是 PF1的中点,坐标为 0,
÷
2÷
÷,半径 r PF
2 1
,
2
3 2 PFF 25所以 1 2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 x2 y .………………12分
2 4
π
19.(1)函数 f (x) 4sin xcos x 3
1
4sin x cos x
3
sin x 3 3 2 2
1 cos2x 1 3 sin 2x 2 3 3 2 sin 2x cos2x 2sin 2x π
.………………4分2 2 2 3
π π π 5π π
令 2kπ 2x 2kπ,k Z ,解得 kπ x kπ,k Z,
2 3 2 12 12
5π π
所以单调递增区间为 kπ, kπ ,k Z. ………………6分 12 12
f (x) π(3)将函数 的图像向右移动 个单位,可得 y 2sin 2x的图像;
6
2x
再将所得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a(0 a 1)倍,得到 y g(x) 2sin 的图像.…………8分
a
如果 y g(x)在区间 [ 1,1]上至少有 4个最大值,
则 y g(x)在区间 [0,1]上至少有 2个最大值,在 1,0 上至少有 2个最大值,
2 5 4 4
当 x [-1,1]时, 2x 2 2 - , , a 2 , 0 a ,故实数 a的范围为 0, .…………12分
a a a 7π
2 7 7π
a 2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6 页 共 8 页
20.(1)连接ME,B1C , M ,E分别为 BB1,BC中点, ME为 B1BC的中位线,
ME //B 11C 且ME B1C ,又 N为 A1D中点, A1D//B1C, A1D B2 1
C , ND//B1C,
ND 1 B1C, ME //ND,ME ND , 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2
MN //DE,又MN 平面C1DE,DE 平面C1DE, MN //平面C1DE .……6分
(2)由(1)得:MN //平面C1DE, VN C DE V1 M C DE V1 D C1ME ,
连接C1M ,ME,在矩形 BCC1B1中
S C ME S BCC B S BEM S C B M S CC E 32 4 8 8 121 1 1 1 1 1 ;
四边形 ABCD为菱形, BAD 60 , E为 BC的中点, DE BC,
DE CC1, BC CC1 C ,BC,CC1 平面 BCC1B1,
DE 平面 BCC1B1,则DE为三棱锥D C1EM 的高,
1 1
DE 42 22 2 3, VD C ME S C ME DE 12 2 3 8 3 ,1 3 1 3
三棱锥N C1DE的体积为8 3 .………………12分
21.(1)(1)选择①:2sin A sinC 2sin BcosC 0,在 ABC中,A B C ,所以 sin A sin B C ,
所以 2sin(B C) sinC 2sin B cosC 0,整理得 2sin BcosC 2cosBsinC sinC 2sin BcosC 0,
即 2cosBsinC sinC,因为0 C , sinC 0
1
,故 cosB = ,而 B 0, ,从而 B ;………3分
2 3
选择②:2S 3AB CB,则 ac sin B 3ca cosB ,所以 tan B 3,又 B 0, ,则 B ;………3分3
: a2 2 3选择③ ac sin B c2 b2 2 3,由余弦定理b2 a2 c2 2ac cosB,得 sin B 2cosB,所以
3 3
tan B 3,又 B 0, ,则 B ;………………3分3
若b 4, ac 3,由余弦定理b2 a2 c2 2ac cosB,
得16 a2 c2 2ac cos
(a c)2 3ac (a c)2 9,所以 a c 5 . ………………5分
3
a b c
2 a
2 c2 sin2 A sin2C 4
( )由正弦定理 及B ,得 2 2
sin A sin B sinC 3 b2 sin2
sin A sin CB 3
4 sin 2 2 C sin 2 C 2 1 cos 2 2 C
1 cos 2C
3 3 3
3
2 3
2 sin 2C
1
cos 2C 4 2 sin
2C
, ………………8分3 2 2 3 3 6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7 页 共 8 页
2 ABC 由 为锐角三角形,得 A C 0, 且C 0, ,所以C , ,因为C , ,…10分3 2 2 6 2 6 2
2C 5
1
sin 2C 1
5 4 2
, ,所以 sin 2C
2,
6 6 6 2 6 3 3 3 6
a2 c2 5
即 的取值范围是 , 2
2 . ………………12分b 3
22.(1)设切线方程为 y 1 k(x 1) ,即 kx y k 1 0,圆心坐标为 (2,0),半径 r 1
2k k 1
根据圆的切线的定义可知: d 1,即 3k 1 2 k 2 1 3,解得: k 0或 k
1 k 2 4
代回方程可求得切线方程为: y 1或3x 4y 1 0 ………………2分
(2)∵圆C:(x﹣2)2 y2=1,∴圆心 C(2,0),半径 r=1
设 P(t,﹣t),由题意知 A,B在以 PC为直径的圆上,又 C(2,0)
∴ (x t)(x 2) (y t)(y 0) 0,即 x2 y2 (t 2)x ty 2t 0………………4分
又圆 C: (x 2)2 y2 1,即 x2 y2 4x 3 0
故直线 AB的方程为 (2﹣t)x ty 3 2t=0,即 2x 3 t(x y 2)=0………………6分
2x 3 0 3
由 ,解得 x , y
1 3 1
,即直线 AB恒过定点 ( , )x y 2 0 .
………………7分
2 2 2 2
x y m 0
(3)由 2 2 ,得 (x 2)
2 (x m)2 1 2x2= ,∴ 2m 4 x 3 m2=0
(x 2) y 1
2
设 E(x1,y1),F(x2,y2),∴ x1 x
3 m
=2 m, x x 2 22 1 2 , (2m 4) 4 2 (3 m ) 02
∴ 2 2<m 2 2,………………9分
2
y1y2 (x1 m)( x2 m) x1x2 m( x x ) m
2 3 m 1 3
1 2 m(﹣2 m) m
2 m2 2m
2 2 2
3 m2 1 3
OE OF x x 2 2 21 2 y1y2 m 2m m 2m 3=(m 1) 22 2 2
∵ 2 2<m 2 2,∴ (m 1)2 2 [2,5 2 2)
∴OE OF 的取值范围为[2,5 2 2) . ………………12分
高一直升班联考数学答案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