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落花生
第二课时
①
开花
②
形成子房柄
④
形成果实
③
子房柄钻入土里
落
花
生
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
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
重点写了谈论花生,因为在谈论花生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父亲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句段感知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
句段感知
收获后,母亲建议请父亲也来尝尝新花生,可见母亲是一个关爱孩子、关爱家人的人。母亲为收获节做了准备,表现出母亲的勤劳能干。
你能体会到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吗?
句段感知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对比
句段感知
这里,父亲把花生的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通过对果实色彩、果实生长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虽然没有它们的外在美,却具有内在的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
句段感知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这句话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这句话点明文章的中心。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做人的道理。
“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这展现了花生怎样的特点?
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色彩及生长位置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虽然没有外在美,却具有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可贵品格。
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朴实无华
鲜红嫩绿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填一填
句段感知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句段感知
这句话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这句话点明文章的中心。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做人的道理。
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的笔墨,为什么
课文是要借助落花生说明道理,而道理在议花生部分。
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 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一、根据注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mǔ 半(亩)
(母)亲
(拇)指
bō(播)种
(波)浪
点(拨)
jiāo(浇)水
花(椒)
(焦)急
二、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爱慕 ( ① )
① 羡慕,仰慕;
② 思念
2、分辨 ( ① )
① 区别;分析 ② 古又同“辩”
下面对第10自然段中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 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