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苏州中考历史三轮热点复习
一、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4中国深化改革元年
【热点追踪】
1、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三十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今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在十八大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及56次,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第一次地方视察选在了深圳及广东诸地,重走邓小平南巡之路,宣示重启改革的决心,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被称为 “新南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2014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2013年不仅是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还是明治维新14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赫鲁晓夫改革60周年。
3、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确立了改革总目标、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要内容。
4、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与“改革年”成为热词。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77次提及改革,充分指明了2014年政府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2014年由此也被诸多媒体称为中国深化改革元年。
5、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语: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市,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该试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试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东部的上海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面积有28平方公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设立的一个很小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实施特殊的关税政策,如货物进出免关税等。与外高桥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大大提升服务贸易,使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更加国际化,投资自由度大幅提升,外资可在园区设厂,可能带来更多资源。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为上海乃至中国带来发展红利,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为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专家认为,我国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积累经验,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国博弈中获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话语权。中国政府极力打造的“上海自贸区”,堪比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6、201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县 ( http: / / baike. / doc / 6674063.html" \t "_blank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之一。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考点链接】
一、改革开放
1.开始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思想界关于真理评价标准的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3)内容: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转折)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党的政治和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路线的转移。)
(4)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主要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革的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率先尝试)
②形式:“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③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①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就业制度改革: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④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社会救济被确立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
(3)对外开放:
①内容:1980 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 年,开放了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 年,进一步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 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②新格局: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③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a.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b.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3.重大意义:
(1)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4)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6)证明了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形成过程: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中共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要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5)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2. 实质: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 地位: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三、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1.改革的分类:
(1)是否改变社会性质(社会制度):
①不改变社会性质(在不触动根本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②改变社会性质(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商鞅变法、大化改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改革性质:
①奴隶制性质的改革:管仲改革(中国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②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
③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3)成败:
①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
②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2.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性质的改革;②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④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3.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3)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②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改革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4.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2)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都有创新:①美:加强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经济干预和指导;②苏: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
5.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围绕“需要改革”“怎样改革”)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3)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实事求是;
(4)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
(5)改革要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
(6)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四、思想解放
1.思想解放运动:
(1)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文艺复兴运动; (3)思想启蒙运动;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其它具有解放思想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三次科技革命
3.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互为因果关系):
(1)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先导,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2)思想解放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3)社会进步也在不断的推动着人类思想的不断解放。
五、重大科学指导理论
1.马克思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指导了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毛泽东思想(1945年4月中国七大)
3.邓小平理论(1997年9月中国十五大)
4.三民主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民报》发刊词,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对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起到指导作用)
6.启蒙思想(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起到了指导作用)
专题训练
1.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生动形象的历史课本剧。下面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2.《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3.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励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添动力的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提出“一国两制”C.设立经济特区D.发表“南方谈话”
4.《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5.下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示意图,出现图中第②阶段发展状况的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得到了欧洲的大量经济援助 B.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干预
C.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
6.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7.解读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1978年后增长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②1992年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中国经济总体已经接近美国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列宁说:“我们计划……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改正材料中的错误,列宁实施的政策或方针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10.1978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问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行资本主义 C.恢复广州商埠 D.加入世贸组织
11.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 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以下选项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南方谈话” D.“九二共识”
13.内森·米勒在《罗斯福正传>中说:“罗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试验性疗法”最准确的理解是
A.加强社会保障 B.加强对农业的调整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4.“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这是一位学者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述。这一事件是
A.农奴制改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苏联解体
15.20世纪初,大量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干部、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大化改新成效显著 B.日本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
16.某校九年级(1)班小张同学,对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
A.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 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 中共十五大
18.利用关键词联想记忆有助于提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习的效率。比如看到“废藩置县”、“文明开化”、“转折点”,我们能联想到
A.俄国1861年改革 B.美国内战 C.日本明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1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20.毛毛听到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他听到了国家干预经济、上世纪30年代、兴办公共工程、蓝鹰运动等字眼,由此毛毛断定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应该是
A.巴黎公社运动 B.工业革命 C.罗斯福新政 D.辛亥革命
21.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改革调整,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纵览世界巨变】
材料一 1688年的“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家 改革名称 废除旧制度 领导人 共同影响
俄国 1861年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 明治维新 藩制封建身份制度封建土地制度 明治天皇
【横观各国调整】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等通过改革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3)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两国的改革调整有何特点?
【探究发展真谛】
(5)上述材料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10 ADDCB DBBBA
11-20 DBDAC DCCCC
21.(1)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或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
(2)农奴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经济政策;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罗斯福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增强一定的计划性;(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依据国情调整生产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生产力一定要和生产关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