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46一氧化碳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
A.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通过灼热的炭层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2.(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在CO+CuOCu+CO2,反应中,CO表现出
A.稳定性 B.还原性 C.可燃性 D.助燃性
3.(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为保持海产品鲜美,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4.(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移到通风处急救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5.(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珍爱生命,保障安全,守护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生轻度煤气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
B.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中添加过量防腐剂
7.(2022·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8.(2022·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防止生锈
B.在加油站、加气站、面粉加工厂等处吸烟或打电话
C.霉变食物经高温蒸煮后,继续食用
D.冬天用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9.(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10.(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劳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C.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
D.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11.(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一氧化碳
12.(2022·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关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B.为节约粮食,蒸煮霉变大米后食用
C.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
D.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
13.(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2 B.N2 C.CO D.CO2
14.(2022·广西贵港·统考中考真题)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图中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a→f B.b→c C.d→c D.e→a
15.(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O2(N2):通过灼热的铜网
B.CO2(CO):通入氧气后点燃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16.(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7.(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H2O→Ca(OH)2 B.KNO3→K2SO4
C.CO2→CO D.Na2CO3→NaOH
18.(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9.(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B 称量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 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 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不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C 检验某混合气体的成分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D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A.A B.B C.C D.D
20.(2022·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B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取样,用pH试纸测定
C 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21.(2021·广西柳州·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疫情期间,可用75%的酒精消毒
B.经常用湿布擦拭,可防止铁制品生锈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子叶,美观营养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
22.(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先点燃①中酒精灯再通入CO B.①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该实验证明CO具有还原性
23.(2021·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
B.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
C.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D.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24.(2021·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5.(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去除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D 鉴别BaCl2溶液与Ba(NO3)2溶液 分别滴加稀硫酸
A.A B.B C.C D.D
26.(2021·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27.(2021·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
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
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混有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能除去一氧化碳,错误;
C、高温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把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D、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且没有引入新杂质,正确;
故选D。
2.B
【详解】由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可知,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选B。
3.A
【详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A不符合安全要求;
B、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导致人缺氧窒息,所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故B符合安全要求;
C、可燃气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故C符合安全要求;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因为失火时一般会停电,且电梯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故D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A。
4.D
【详解】A.煤气中毒时,需要立即呼吸新鲜空气,该选项做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隔绝空气,从而灭火,该选项做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该选项做法正确;
D.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防止漏电,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D。
5.B
【详解】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可以避免中毒,故①说法正确;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故②说法正确;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容易导致中毒,故③说法错误;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防止中毒,故④说法正确;
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B.
6.A
【详解】A. 发生轻度煤气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充分吸入氧气,正确。
B. 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可能因新鲜空气流入增加氧气浓度,造成火势加剧,错误。
C. 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可能因电打火引发火灾或爆炸,错误。
D. 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中添加过量防腐剂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采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不符合题意;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易引发爆炸,符合题意;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禁止开灯或者明火,不符合题意;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要防止铁生锈,需要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则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隔绝了氧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正确;
B、加油站、加气站、面粉加工厂,这些地方都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已经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如遇到火花,则可能引起爆炸,所以不能在加油站、加气站、面粉加工厂等处吸烟或打电话,可能会引起爆炸;错误;
C、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经高温蒸煮后也不能灭活,所以不能继续食用,会损害人体健康;错误;
D、冬天用煤火取暖不能紧闭门窗,防止产生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规范使用煤炉,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煤炉做饭时让空气流通,能够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错误;
D.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油会将为擦干的水分包裹在里面加速生锈,不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放蔬菜(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果用水,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带着带着火焰扩散,不符合题意;
C、 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符合题意;
D、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没有效果,应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最理想的能源,符合题意;
B、煤中含硫元素,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C、汽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本身有毒,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缺铁会导致贫血,但是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应适量添加,元素过量也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题意;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蒸煮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故应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D、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会导致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选C
14.B
【分析】a属于单质,则a为铁,b属于氧化物,且b中铁元素显+3价,则b为氧化铁,e属于氧化物,且铁元素显+2价,则e为FeO,c属于碱,且铁元素显+3价,则c为氢氧化铁,d属于盐,且铁元素显+3价,则d为铁盐,f属于盐,且铁元素显+2价,则f属于亚铁盐。
【详解】A、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符合题意;
C、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如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氧化亚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详解】A、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的是氧气。A错。
B、通入氧气后点燃会引入新杂质氧气。B错。
C、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C正确。
D、过量的BaCl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除去硫酸钠,引进了氯化钡。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16.C
【详解】A、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可燃性无关,选项错误;
B、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能使细菌中蛋白质变性而将其杀死,与挥发性无关,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将别的物质中混有的水分吸收,故可用作干燥剂,选项正确;
D、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
答案为:C。
17.B
【详解】A、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硝酸钾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钾,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B。
18.D
【详解】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19.C
【详解】A、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纯净,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没有密封气体跑出装置,所以反应前后称量结果不同,但是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产生或气体参加的反应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错误;
C、CO和氧化铜加热时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变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变浑浊,则气体中可能含有CO,正确;
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要验证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进行实验: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有水雾产生,证明产生了水,说明酒精中含有H;还要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注入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酒精中含有C;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A、天然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鉴别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样,滴加肥皂水产生的现象不同,可以区分,实验方案可行;
B、pH试纸能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实验方案可行;
C、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无法区分,实验方案不可行;
D、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CO,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实验方案可行。
故选:C。
21.A
【详解】A、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A说法正确;
B、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导致生锈,经常用湿布擦拭,会加速铁制品生锈,B说法错误;
C、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有毒,不可用于浸泡粽子叶,C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说法错误。
故选A。
22.A
【详解】A、为了防止爆炸,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当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①中酒精灯,错误;
B、①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所以①中黑色固体变红,正确;
C、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D、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转化为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正确。
故选A。
23.B
【详解】A、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故应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A选项说法正确;
B、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提高食品的色、香、味有着很大作用,但是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B选项说法错误;
C、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以防通风不畅,氧气不足导致木炭不充分燃烧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而造成煤气中毒,C选项说法正确;
D、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并聚集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4.C
【详解】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选C。
25.C
【详解】A、铁粉在加热时容易被氧化,铁粉减少,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氢气点燃火焰颜色接近,不易区分,B错误。
C、氯化钠可溶,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C正确。
D、氯化钡和硝酸钡都可以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D错误。
故选:C。
26.A
【详解】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不能通过燃烧法转化成二氧化碳,此选项表述不合理;
B、铁比铜活泼,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混合物加过量铁粉,过滤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此选项表述合理;
C、羊毛线燃烧时会有烧焦毛发的味道,故可通过燃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此选项表述合理;
D、分别向软水和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此选项表述合理。
故选A。
27.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等),化学性质(具有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