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引用典故表示世路虽艰难,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典故悼念故友,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引用典故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同学们,引用古诗文可使所要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让我们巧借古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吧!
(2)古文中描绘了美丽的风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间春夏之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春日花草茂盛生长的情景。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 分)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以上语段选自《_______________》,“这条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 “端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几个义项,语段中“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中的“端的”的意思是( )(2 分)
A. 果然;的确 B. 究竟 C. 事情的经过;底细
(3)请把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3 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5 分)
3. 九年级(1)班将开展“身边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 分)
(1)为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班委会准备邀请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老师给大家开设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讲座,小明设计了一份海报,请你帮他修改。(9 分)
传统文化讲座海报亲爱的同学们:古戏台上抛水袖,百工坊内练绝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我们有责任去保护、了解、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为了使同学们对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了解,班委会特邀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老师为我们开设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讲座。欢迎大家届时务必前往聆听。九年级(1)班班委会二○二三年十一月三日
①海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 分)
②画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请修改。(2 分)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用语上有一处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④海报在内容上有遗漏,请提出修改意见。(3 分)
(2)班级要制作一个“徽风皖韵话传统”的宣传册,已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从文艺、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与已有的两个栏目结构相同。(4 分)
栏目一:话说徽派建筑
栏目二:精选江淮美食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 分)
(一)[2022·滁州期中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 分)
彼此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但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被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在里面,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中间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但显得破了,和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四周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⑥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后来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的地被一
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让后代幸福吗?
⑦后来,他看着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们,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⑧他比任何人在公园里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⑨孙子也来过,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孙子回过头,看到爷爷,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 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谁也不能说这个少年亵渎了英烈。
⑩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的心里也涌动着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
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都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在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成喇叭状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在碑身上多擦几下,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响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心和眼睛也湿润起来。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上。公园的一侧开始了欢闹,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他上访的态度表明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尊重和敬仰。
B. 小说插叙部分简要交代了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牺牲时的情形,凸显出他内心的痛苦。
C. 小说反复写他的“坐”,这是一种陪伴和守望,表明他对革命战友的情感深厚。
D. 小说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但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容易感染人。
5. 小说第①段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6. 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孙子也来过,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孙子回过头,看到爷爷,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
7.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小说结尾“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的理解。 (6分)
(二)[2022·滁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①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版大典的一个亮点,就是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数量高达97个。
②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推动了以数字经济为发展趋势的变革浪潮,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现代社会主要经济形态。据有关统计,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 5万亿元,占GDP比重39. 8%,数字经济已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数字职业在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体量下得以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横跨国民经济各领域,已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③从数字职业的产业分布来看,目前在我国数字经济五大产业类别中,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数量占比46. 4%;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的数字职业占比分别为19. 6%及17. 5%;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的数字职业占比分别为9. 3%和7. 2%。从长远趋势看,随着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领域的数字职业将进一步增加,值得关注。
④从数字职业就业市场来看,数字职业的市场需求仍面临较大缺口。仅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安全领域,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140万,预计2027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300万,人才十分稀缺。同样供不应求的还有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从业者。
(摘自邱玥《开启数字人才刚需时代》,《光明日报》2022年8月4日,有改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此次标注数字职业体现了国家对数字领域人才的高需求量和高重视度,数字人才的刚需时代已然开启,数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如何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强队,构建人才发展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有关专家建议:首先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比如定期举办“数字人才研修班”。通过开办数字素养研修班,培育造就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其次还要注重引进人才。比如通过持续开展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等,拓展人才论坛、技能大赛、引才项目推介、人才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选拔出一批与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落户。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为数字人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比如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和认定人才的主导权,尤其面向“卡脖子”技术构建领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和关键创新任务高标准配置优秀人才。
(摘自梁雪青《创新数字人才引进举措 建设数字人才高地》,“搜
狐网”2022年8月15日)
材料三
数字经济深度改变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加快修改完善劳动法,出台相应灵活用工政策,解决数字职业灵活用工中合同签订比例低、用工秩序混乱、社保缴存比例低、商业保险缺少保障等问题。在支持企业灵活配置资源提升效率的同时,劳动者权益也应获得更好保护,降低该群体的职业健康风险。制定和完善数字职业的数字安全法规,加强从业人员的数字安全教育,提升数字安全意识;健全数字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数字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还应加快探索优化数字职业的人才评价体系。
(摘自邓智团《在数字职业新赛道畅快奔跑》,“光明网”——《光
明日报》2022年7月19日)
8.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B. 即便数字人才现在面临紧缺的局面,但数字人才也必将会面临技术越来越先进、能力水平越来越高的激烈竞争局面。
C. 因为如今数字人才奇缺,所以培养数字人才可不考虑多元化的职业需求,相关学校尽可能多开设一些专业即可。
D. 数字人才建设要提速,但更要规范,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数字安全意识。
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的思路。(6分)
10. 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我国数字职业呈现哪些方面的特点。(6分)
(三)[2021·滁州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①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②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③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限:门槛。②磴:石阶。③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此 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既上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13. 【甲】【乙】两文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了雪之大,【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突出了山之高。(4分)
14. 同为游记小品文,【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写作(55分)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马南邨《不求甚解》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读书经历和体验,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上册 ·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2. (1)水浒传 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
(2)A
(3)高衙内这病怎能不好呢?
(4)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对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起了最终的催化作用。
3. (1)①称呼语要顶格写。
②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保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③将“务必”删掉。
④要把讲座的时间、地点写具体。
(2)示例:演唱黄梅小调 展示安徽民俗
二、阅读
(一)4. B
【点拨】小说插叙部分简要交代了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牺牲时的情形,是为了凸显他对革命战友深厚的情感,B 项中的“凸显出他内心的痛苦”这一说法有误。故选B。
5. “松柏苍翠,雨天苍翠, 晴天也苍翠”中的“苍翠”象征着烈士的革命精神长青,永垂不朽。“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烈士的缅怀。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象征意义。开头的“松柏”明面上是指墓园中的松树、柏树,但更深层指的是墓园中安葬的那些烈士。“松柏苍翠”指的是烈士的革命精神长青,永垂不朽。“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既实写雨天下雨的样子,又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烈士的缅怀。
6. “凝重”指的是端庄;庄重。这一表情凸显出孙子对革命先烈的敬重,也从侧面表现出爷爷对孙子的影响深刻。“欢喜”是孙子看到爷爷时情感的自然流露,爷孙情感的美好也让我们感受到和平年代生活的幸福。
【点拨】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赏析。“凝重”和“欢喜”是两个表现情感态度的词,其中“凝重”指的是端庄;庄重,“欢喜”指的是快乐;高兴。“凝重”一词表现出孙子在墓园中受环境感染,由衷生发出的对革命先烈的敬重,也从侧面表现出爷爷对孙子的影响深刻;“欢喜”是孙子看到爷爷时表现出来的自然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孙子见到爷爷时的快乐、高兴,也能反映出这个和平年代生活的幸福美满。
7. 示例:①革命烈士为了后人甘愿流血牺牲,另一个世界的他们看到今天美好幸福的一切都会倍感欣慰。人民群众不忘先烈恩情,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用美好中国的答卷来告慰烈士的英灵。②先烈为了人民舍生忘死,人们传承先烈遗志,缅怀革命先烈,将先烈的精神化为爱我中华,报效祖国的强大力量。
【点拨】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章中的“两个世界”指的是牺牲了的战士们所在的墓园和墓园外的世界;“彼此守望”指的是革命烈士们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而牺牲自己,而现在的人们始终对烈士们保持敬意与缅怀之情,表露出对他们守护国家的感激。
(二)8. C
【点拨】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辨析。C 项,“可不考虑多元化的职业需求”理解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人才奇缺也需要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故选C。
9. 首先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此次标注数字职业这一背景提出“数字人才的刚需时代已然开启,数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势在必行”的观点,然后分别从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注重引进人才,为数字人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措施论述了如何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强队。
【点拨】本题考查行文思路。首先,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此次标注数字职业体现了国家对数字领域人才的高需求量和高重视度”,从而提出“数字人才的刚需时代已然开启,数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势在必行”的观点;然后,对于如何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强队,构建人才发展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分别从“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注重引进人才”“为数字人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措施论述了如何进行这项工作。
10. ①数字职业在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体量下得以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横跨国民经济各领域,已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②数字职业的市场需求仍面临较大缺口,需要注重数字人才培养工作。③数字职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用工不规范,数字安全得不到保障,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解决。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提炼与概括。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内容可知,数字职业在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体量下得以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横跨国民经济各领域,已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材料一第④段内容可知,数字职业的市场需求仍面临较大缺口,需要注重数字人才培养工作;根据材料三可知,数字职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用工不规范,数字安全得不到保障,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解决。
(三)11. (1)消失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3)客居 (4)到,等到
12. (1)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13. 湖中人鸟声俱绝 半山居雾若带然
【点拨】【甲】文中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冬静默图。【乙】文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写了泰山的雪景、夕阳、云雾,如诗如画,令人遐想不已,用墨极少,却能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如“半山居雾若带然”从侧面突出了山之高,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14. 【甲】文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甲】文通过写作者去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他遗世独立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他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了他的故国之思。【乙】文通过叙说作者的登山经过,既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乙参考译文】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不到一半路,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登上山顶后,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而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
三、写作
15.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选自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谈的是读书的具体方法。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述读书的具体方法。“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强调多读;“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强调一本书整体阅读;“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强调延时阅读;“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强调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第二部分是对读书的方法及读书的意义的总结,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
例文:
开卷有益
世人常说:“开卷有益。”这话自然不错,多读书一定会有收获,一定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惊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说得不错。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读书而闻名天下;多少人因读书而受众人敬仰;多少人因读书而醍醐灌顶。读书的益处只有自己体会过才会明白。
以读书为功夫,使它成为你立于不败之地的“金钟罩”。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这东西奇妙得很,若你几日不读便会忘记,所以日日读书才是出路。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他曾用学校给的奖章买了书本和一串红辣椒,日后每当夜中寒冷,他就嚼一根辣椒驱寒,然后继续读书,终成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这种热爱读书的精神正是让他打败困难的“金钟罩”。
以读书为铠甲,让你的心灵注入一丝带着书香气的力量。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自古以来,大多数名人都是通过读书来升华自己的。华罗庚用独特的猜书方式,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终成为令人敬仰的数学家;范仲淹在应天府苦读五年,没有过过舒适的日子,终于领悟了六经的主旨,让所有人佩服;王亚南曾在一艘客船上让人将他绑在柱子上,只为专心读书,最终成为受人尊重的经济学家。这些人无一不是带着“书香气”的学者,他们真正与书香气融为一体,真正意义上拥有铠甲。
以读书为方天画戟,使你成为追梦路上的胜利者。“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若你不读书,没有知识,失败的恶果也只能你自己尝。匡衡若不“凿壁偷光”,便不会官至丞相;吕蒙若不勤奋读书,便不会令人“刮目相看”;马克思若不努力勤奋,便不会有《资本论》。由此看来,成功的人没有不读书的,用心读书,便拥有了获得胜利的最佳武器。
读书是人这一生都放不下的事,多读书的人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书香气”的中学生!
总评 本文用“开卷有益”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观点鲜明。然后用董其昌的话进行道理论证,阐述读书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三到五自然段采用并列结构,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了“以读书为功夫,使它成为你立于不败之地的‘金钟罩’”“以读书为铠甲,让你的心灵注入一丝带着书香气的力量”“以读书为方天画戟,使你成为追梦路上的胜利者”三个分论点,层次严谨。文章的最后,联系中学生身份再次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收束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