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古诗中有对亲人的深厚情感。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家书的可贵,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咏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古文中描绘了自然之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的是春夏之景;张岱《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是雪后的万籁俱寂。
2. [2023·原创]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1 分)
【甲】当时A 和那僧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A 暗暗地喝彩道:“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
【乙】“……住了四五日,打听的这里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洒家特地来奔他邓龙入伙,叵耐那厮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邓龙那厮和俺厮并,又敌洒家不过,只把这山下三座关牢牢地shuān 住,又没个道路上去。打紧这座山生的险jùn,又没别路上去,那撮鸟由你叫骂,只是不下来厮杀,气得洒家正苦,在这里没个委结。不想却是大哥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破绽( ) shuān( )住 险jùn( )
(2)【甲】语段中A 是____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_____”。(2 分)
(3)“委结”在【乙】语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乙】语段中说“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联系相关情节,说说A 是因为何事要上二龙山安身的,并说说他们是如何夺取二龙山宝珠寺的。(4 分)
3. 九年级某班将开展以“弘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4 分)
(1)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所有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深渊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刘萍同学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消息后,决定写一篇新闻评论,请你帮她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并写出这则评论的观点。(4 分)
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②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 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6 分)
①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强烈的海洋国土观念,甚至把“海洋”与“天下”“国家”联系在一起。下面的四字词语中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3 分)
A. 富有四海 B. 四海升平 C. 众川赴海
②古人在很多诗作中常常借描述海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3 分)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刘萍同学写的新闻评论节选,请你根据提示进行修改。(4 分)
A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奋斗者”号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深海科技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B 我们要大力发展以“奋斗者”号为代表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推动更多核心技术突破和可持续迭代。
①画线句子A 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2 分)
②画线句子B 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阅读(55 分)
(一)[2022·泗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1 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儿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色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湿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扯坏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目光里,我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地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
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隋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下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我肯定会挨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放得晚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计,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十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有删改)
4. 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6 分)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4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地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6. 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7. 结合全文,谈谈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二)[2022·郴州改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8分)
材料一
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录于《人民日报》
材料二
“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
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录于《人民日报》
材料三
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
——摘录于《人民日报》
8.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
B. 材料二中专家提出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课外活动,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C. 材料三中的事例说明家校引导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
D. 三则材料都谈论了青少年刷屏成瘾这一问题。
9.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6分)
10. 材料三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分)
11.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刷屏成瘾的同学提出三条建议。(4分)
(三)[2021·淮北烈山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 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2. 请用“/”为【乙】文画线处断句(限划一处)。(2分)
自 尔 遇 事 不 敢 忽 也
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民受其弊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尝及文章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5. 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 【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 【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 【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 【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三、写作(55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特技团来了个新的弟子,教练从走钢丝开始教起,这个弟子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没走几步就掉下来,反复练习还是如此,最后沮丧地坐在地上。教练走了过来,拍拍弟子的肩膀说:“掉落,是走稳的先决条件。”弟子闻言,又重新爬上去练习。教练在旁叮咛着:“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条钢丝的存在,忘了掉落这件事,你就算真正学会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上册 ·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1)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2. (1)zhàn 拴 峻
(2)杨志 青面兽
(3)了结,结果
(4)因为杨志丢失了生辰纲。杨志等人化装成村民,假装抓住了鲁智深送往二龙山,到了山上,暗中解开绑缚鲁智深的活扣,打死邓龙,并招降了小喽啰。
3. (1) ① 示例: 弘扬科学精神, 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②示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持续奋斗、勇攀高峰;我们一定能在新一轮海洋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点拨】本题考查拟写新闻评论标题和表达观点。这则新闻评论是针对“‘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这一事件发表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可以看出,这则评论的观点应该是赞扬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以此作答即可。
(2)① C
②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点拨】①题中,A 项,“富有四海”指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B 项,“四海升平”的意思是天下太平;C 项,“众川赴海”指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A、B 两项的“海”均为“天下”“国家”的意思。“众川赴海”的“海”与其他两项不同,意为“大海”。故选C。②题只要答出任意连续的两句借海咏志的古诗并指出其作者即可。
(3)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发展 弘扬
二、阅读
(一)4. ①去别人家里读“报纸墙”;②向陌生人借小人书读;③过年时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书;⑤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书;⑥在月光下读书。
【点拨】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②—④段写了“我”去别人家里读“报纸墙”的往事;第⑥—⑩段写了“我”向陌生人借小人书读的往事;第11、12段写了过年的时候,“我”捡包鞭炮的纸读的往事;第13—16段写了“我”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书的往事;第17段写了“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书的往事;第18段写了“我”在月光下读书的往事。
5.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运用“抱”“飞奔”“放”“扎”等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的渴求。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题目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即可,可从词语运用、写作手法等角度入手作答。
6. 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那年读书时”的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点拨】本题考查字的含义。本文中的“花”指的是书,根据“呈现着夺目的光芒”“好似故人来”等可知,这句话写出了“我”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时给自己带来的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7.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照应开头,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点拨】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句中的“读书往事”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笑意盎然”“值得终生记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强化了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这好玩的读书往事”照应开头“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二)8. A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中的“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 可知,A 项中“反映了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的表述与文意不符。故选A。
9. 材料一: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材料二:专家对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建议。材料三: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家校做法。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根据材料一中的“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可知,材料一主要讲述的是“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根据材料二中“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杨群认为……”等可知,材料二讲述的是专家的建议,即“专家对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建议”;根据材料三中“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可知,材料三主要讲述的是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家校做法。
10.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举小硕家长的成功做法和南瑞老师的有益尝试的例子,有效地阐述了家长、学校“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增强了说服力。
【点拨】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材料三主要讲述的是“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举出小硕家长和南瑞老师的例子,正是从家长、学校两个角度提供了范例,说明这些做法是可行的,增强了说服力。
11. 示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选择性地观看短视频。
【点拨】本题考查提建议。作答时要紧扣材料内容,联系实际。根据材料二中专家的建议“首先应重在预防……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可提出建议“增加兴趣爱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提出建议“有选择性地观看短视频”等,给刷屏成瘾的同学提出三条建议即可。
(三)12. 自尔/ 遇事不敢忽也
13. (1)清 (2)遮盖 (3)害处(弊病) (4)曾经
14. (1)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2)(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15. B 【点拨】B 项,“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表述有误,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通过描写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乙参考译文】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他)生性
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一触即发,也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也不回头。(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用来消遣的事情,就拿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细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可以涉及万物。(他)一共治理过几个郡,不显露治理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简易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百姓都过得很安逸。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从不懈怠荒废政事,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省略必要的地方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被懈怠荒废,因而百姓就会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苛刻武断的事;简明,是不做烦琐的事罢了。”
三、作文
16. 【思路点拨】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此材料蕴含着人生哲理。由材料中教练的话“掉落,是走稳的先决条件”可以看出,做事情,必须要先经历一些困难,或者在成功之前总要经历一番磨砺,抑或是做事情要不断锻炼,一步一步完成;“走,不停地走”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直到你忘了那条钢丝的存在,忘了掉落这件事” 告诉我们要战胜失败,不要害怕失败,你才可能成功。在这里,我们可将“掉落”看作人生中的挫折、失败、阻挠等等。相应的,“走稳”则意味着成功。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必然会有种种失败,接受失败,迎接挑战,最终才会走向成功。由此,我们可立意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等。
例文:
成长,需要挫折
小草不会一直嫩绿,总会有枯萎的时候;花儿不会一直艳丽,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天空不会一直晴朗,总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坎坷或挫折的时候。但也正是因为这无数的困难,人生才会精彩不断!
一岁时,在院子里的一棵绿树下,一对年轻的父母正看着他们的孩子学走路,孩子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了,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父母没有马上抱起她,而是轻轻扶了她一把,继续看着她蹒跚地往前走。是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最后,孩子学会了走路。这个孩子便是我。
五岁时的一个早晨,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迟迟不敢出门,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她怕到幼儿园受欺负。这时,爷爷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孩子,别怕,幼儿园里可好玩了……”最后,小女孩鼓起勇气朝幼儿园走去,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这个小女孩便是我。
十岁时,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红领巾”手握一张成绩不理想的试卷,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去,她红扑扑的脸颊上挂着几颗冰凉的泪珠。回到家,妈妈看了试卷后没有责骂她,而是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从此,她奋发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个“红领巾”就是我。
十四岁时,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中学生和其他十几个同学一起在操场上参加篮球训练。这天,教练让大家练习投篮,前面的同学都成功了,到了最后一个学生,她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力把篮球往上一投,可篮球连球架都没有碰到,便掉了下来。她伤心极了,难过地离开了队伍,不再练习。看着她难过的样子,教练走了过来,拍拍她的肩膀,什么都没有说,却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她又开始和同学们一起练习投篮,投得越来越好。这位中学生就是我。
去年九月,学校学生会竞选。我竞选学生会主席,可在演讲时却忘词了,我没有紧张,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省略忘掉的那一段,继续讲下去,最后,我成功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成长需要挫折,现在的我已不再为挫折哭泣,因为我明白,有挫折才有成功。
总评 这篇文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地讲述了“一岁、五岁、十岁、十四岁、去年九月”所发生的事,深刻地阐述了一个道理:成长需要挫折。文章中的事例虽然常见,但作者却描述得非常生动。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