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2 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3中考二轮专题过关精准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4-2 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3中考二轮专题过关精准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19: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中考生物
二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人教版2023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精准复习
专题4-2 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01 课标研读
02 知识网络
03 考点分析
04 链接中考
目 标
01 课标研读
02 知识网络
03 考点分析
04 链接中考
PAPT 1
课标研读
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
学业要求
2
4.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4.2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进行物质运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概念4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
2
(1)识别和描述种子、根尖、芽、叶片、花的结构及功能,及花与果实在发育上的联系,通过绘图或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
(2)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关于植物生活的影响因素。
学业要求
重点考查内容
1.水分散失的途径;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叶片的结构。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表达式、相关实验原理。
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主要考查方式
以选择、实验和分析综合题为主。如蒸腾作用的实验设计、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常常结合曲线题、识图题综合考查。
PAPT 2
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梳理
建立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
PAPT 3&4
考点分析
链接中考
考点概述
习题演练
01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七上·第三单元)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与水循环
0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七上·第三单元)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03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七上·第三单元)
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考点概述
对应课标内容要求
4.2、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进行物质运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2.1、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4.2.2、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
4.2.3、植物通过对水的吸收和散失参与生物卷中的水循环
考点1:蒸腾作用
考点1:蒸腾作用
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什么?P109第一段
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哪个区域 P109第一段
3.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什么?P110第一段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P110第一段
核心要点
(请大家回归课本,自主复习P109-110,识记巩固下列核心考点。)
1.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尖的_______。
成熟区有大量的_____,使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水分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中的水分→_____细胞→成熟区的导管→茎部木质部的导管→叶的导管→叶肉细胞→_____散失到大气中。
成熟区
根毛
根毛
气孔
考点1:蒸腾作用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运输水和无机盐: 运输有机物:
导管
筛管
导管
筛管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考点1:蒸腾作用
存在部位 构成细胞 运输的物质 运输方向
导管
筛管
管状死细胞
管状活细胞
木质部
韧皮部
水、无机盐
有机物
一般自下向上
一般自上向下
木本植物幼茎切面示意图
筛管
导管
(木质部)
(韧皮部)
形成层
1
2
3
慧眼识图
课堂练习
【典例1】下列关于导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导管是中空的管道
B导管只存在于植物的根和茎中
C导管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
D组成导管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
B
存在于植物身体的各处
考点1:蒸腾作用
(2)主要器官:
叶片
(1)概念: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请大家回归课本(110-114页),自主识记巩固下列核心考点。
考点1:蒸腾作用
4.蒸腾作用
叶脉
上表皮
叶肉
下表皮
气孔
叶片
支持和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导管和筛管。
表皮:
叶肉:
叶脉:
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具有保护作用,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保护组织)
含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主要位于下表皮)
(3)气孔的结构和作用
结构:是由一对半月形的 细胞围成的空腔。
功能:是植物 作用的“门户”;也是 的“窗口”。
开闭:保卫细胞吸水,气孔 ;保卫细胞失水,气孔 。
分布:绝大多数植物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量 。
保卫
蒸腾
气体交换
张开
关闭

(4)意义
(5)应用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或者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对植物进行遮阴处理
自身意义:
1.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环境意义:
1.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降低蒸腾作用
请大家回归课本(110-114页),自主识记巩固下列核心考点。
考点1:蒸腾作用
【典例2】根据图中叶片的结构回答问题
(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
[ ]和[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 。
(2)[ ]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 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夏天中午光照强,气孔 ,蒸腾作用 ,可保护叶片。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
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
[ ] ,它主要由两种管道
( 和 )构成。
2
4
叶绿体
6
气孔
保卫细胞
关闭
减弱
3
叶脉
导管
筛管
1
2
3
4
5
6
课堂练习
对应课标内容要求
4.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3.1、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4.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3.4、植物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4.3.5、植物在维持生物卷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考点2:光合作用
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表达式:
实质:
意义:
光合作用过程
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来源。
(请根据课本P124 光合作用表达式识记以下内容)
氧气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考点突破一: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考点2: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考点突破二: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
5.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⑥显色
实验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暗处放置24h
将一片叶子用黑纸遮住两面,置于强光下2h
摘去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取出叶片用水清洗
遮光
见光
①暗处理
95%酒精(煮沸)

水浴加热

脱色
褪绿
④漂洗
⑤染色
②遮光照射
滴加碘液
变蓝
暗处理目的:消耗叶片原来的淀粉
黑纸片遮住目的:形成光/无光对照
水浴加热
目的:
控制温度
酒精目的:溶解叶绿

没变蓝
实验现象
暗处理之后放在光下照射
思考: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玻璃罩内的叶片与玻璃罩外的叶片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什么现象?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检验通入玻璃罩内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现象:
玻璃罩内的叶片经处理滴碘液不变蓝,玻璃罩外的叶片经处理滴碘液变蓝。
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二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本P123-124)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的地燃烧起来。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现象:
结论:
实验三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
【典例3】如图所示,把一棵银边天竺葵(它的叶子边缘呈白色,其它部分呈绿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黑纸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之后把该叶片摘下,去掉叶绿素,加碘液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个叶圆片, 变成蓝色,
原因是 。
(2) 叶圆片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
叶圆片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B
B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A和B
B和C
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堂练习
【典例4】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黑纸片(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C
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堂练习
过程
原料:
产物:
场所:
表达式:
实质:
意义:
考点突破一: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
二氧化碳+水+能量
有机物+氧气
(储存着能量)
考点3:呼吸作用
煮熟并冷却的种子

萌发的种子

萌发的种子

煮熟并冷却的种子

萌发的种子

煮熟并冷却的种子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温度升高,
乙瓶不变
呼吸作用
释放能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
释放二氧化碳
甲瓶中蜡烛熄灭,
乙瓶中蜡烛正常燃烧
呼吸作用
消耗氧气
考点突破二: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增强光合作用的措施:
降低呼吸作用的措施: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等)
(2)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增施有机肥或者放置干冰)
(3)增大昼夜温差。
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考点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
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中耕松土
农田及时排水
蔬菜水果放冰箱
粮食晒干储存
增强光合作用
增强呼吸作用
抑制呼吸作用
连一连
小试身手
农民伯伯的难题:冬天,怎样提高大棚瓜果、 蔬
菜的产量呢?
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民伯伯提出三条建议吗?
①适当增加光照
②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③提高昼夜温差
链接生活:生产生活的应用
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含 的细胞
活细胞 中
必须有光
有光无光均可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有机物
叶绿体
合成
线粒体
分解
相互依存
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比
项目
时间 白天
晚上
主要器官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所有器官
知识梳理二:三大作用进行时间和部位的对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1.概念: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主要器官:叶 其结构包括表皮、叶脉、叶肉。
3.过程:土壤中的水→根毛→根中的导管→茎中的导管→叶中导管→气孔→大气。
4.意义: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皆可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 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维持生物圈的 碳-氧平衡。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应用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气肥)浓度。 1.促进呼吸作用:田间松土、及时排涝。 2.抑制呼吸作用:低温、低氧条件下储存水果、蔬菜;低温、干燥条件下储存粮食。
课堂小结
1.(2019·深圳学业考)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目的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设置对照实验
C.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遮光部分变蓝,见光部分不变蓝
D
链接中考
2.(2019·广东学业考)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
B.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C.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2019·深圳学业考)关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
C.呼吸作用会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低温储存水果蔬菜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A
C
链接中考
4.(2022·广东学业考)“植物工厂”通常是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对植物生长环境条件进行自动化精准调控,实现高效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新型农业系统,可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适当地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B.不同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相同
C.室外气候变化对室内环境影响不大
D.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按需生产
B
链接中考
5.如图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完成①过程的结构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B.水分由导管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③过程
C.图示生理过程中,不能在白天进行的是④
D.叶片气孔的开闭情况,会影响②过程强度
C
链接中考
6.(实验探究)(2020·深圳学业考)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
用的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反复实验,观察到下列现象。请运用所学的生物
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在密闭的甲、乙装置中分别放入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并光照一段时间。
甲装置中的小白鼠很快死去,原因是小白鼠的_________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乙装置中的小白鼠能正常活着,原因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
的气体。
呼吸
光合
链接中考
(2)一段时间后,密闭的丙装置原本干燥的玻璃内壁出现了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
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3)丁装置中的绿色植物经过黑暗处理一昼夜后,再用黑纸将叶片的A处从上下两
面遮盖起来。然后光照3~4小时,取该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并漂洗,发现
变蓝的部位是______(填“A”或“B”),其主要原因是叶片该部位产生了_________(填
产物)。
蒸腾
B
淀粉
链接中考
7.(实验探究)(2022·广东学业考)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 906 12 095 10 886
乙 2 287 4 770 4 361
丙 1 2317 12 923 12 285
链接中考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___________利用光能把水和
_____________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
米的_________。
(2)【制订并实施计划】本试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过程中,各组
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_________;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
_____________;该试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体
二氧化碳
产量
不同的光照强度
相同
对照实验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链接中考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_______
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
_________________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增加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
度等因素(答案合理即可)
链接中考
本课结束
人教·2023年 新课标 中考专题复习计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