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
第三节 《太阳》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知道太阳、地球的大小比例及距离;太阳是一颗恒星,形成“行星”“卫星”“恒星”的天体概念。
太阳高度角在不同时间段的有规律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三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通过讨论了解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钟。
第二部分,根据观察,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提出描述太阳位置的一个重要参数——太阳高度角。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人类观察和利用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不同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此感受太阳视运动规律。
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既是研究太阳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的位置,是突破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连续观测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整理出太阳在一天中的视运动轨迹,发现太阳视运动规律。一年中,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也不同。积累观测数据,经排序分析,可以建立太阳视运动模型。
学生分析:
太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对太阳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对于太阳发光发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生活经验,但没有理性的认识,也没有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究过太阳,对具体的参数还未能有所了解,这样的数值在生活中常见数值的衬托下会越发凸显其特殊性,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了解太阳的概况。
2.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和视运动轨迹。
3.会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三、学习重点
了解太阳的概况。
四、学习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五、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量角器、细绳。
6、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当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向大地的时候,新的一天开始了;当落日的那抹余晖洒满大地的时候,新的一天结束了。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有关太阳的故事或传说呢?2.举例:夸父逐日,后羿射日3.过渡: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信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齐读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学生倾听并思考。2.学生自由回答并讨论太阳的相关知识。 通过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阅读太阳的相关资料,了解太阳的概况1.同学们,你对太阳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太阳的奥秘吧!2.简介太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①太阳是恒星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②太阳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5700℃,内部温度可达1600万℃。③太阳体积与质量太阳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3.知识卡片:①太阳的表面常常会出现黑色的斑点,这是由于太阳表面气流的温度较低,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人们叫它“太阳黑子”。②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4.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千米/秒。算一算:此刻照在你身上的阳光是什么时候从太阳发出的?计算结果:阳光到地球需8分多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光是8分钟前的。5.拓展:1.5亿千米有多远?假如乘坐速度为1000千米/时的飞机,要连续飞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为40000千米/时的火箭,要连续飞行5个多月。活动二:描述不同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1.出示图片:太阳的高度在一日内是怎样变化的?太阳距离地球这么远,能够用尺子直接测量么?2.发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位置不断变化。清晨到中午,高度逐渐增大;中午到傍晚,高度逐渐减小。3.小结: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活动三: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1.实验器材:量角器、细绳。2.实验设计:①一名同学背对太阳站立。②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③测出这根线与地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3.注意事项:①测量不同时刻太阳的高度。②选择平坦的地方测量。③小组合作完成。4.填写太阳高度观测记录表。5.实验结论: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日出日落为0°,正午最大。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高度越大;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高度越小。6.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阳高度角有什么不同?发现:太阳高度角相同,只是角的方向不同。 活动一:阅读太阳的相关资料,了解太阳的概况1.倾听并思考。2.阅读教材资料,了解太阳的相关内容。3.学生根据距离和速度,测算此刻照在身上的阳光是什么时候从太阳发出的。4.学生感受1.5亿千米有多远。活动二:描述不同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1.观看图片并思考。2.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活动三: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1.学习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方法。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3.填写太阳高度观测记录表。4.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太阳概况。通过计算太阳光照到地球上的时间,将抽象且巨大的宇宙空间距离转化为学生可以感受的数据。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描述每个时刻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引出太阳高度角这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角,并发现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三、拓展延伸 1.展示图片:你观察过射入窗内的阳光吗?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与冬天相比,哪个季节更深一些 2.发现:冬天正午太阳射进窗户比夏天深。3.结论:不同的季节,太阳高度不同。冬天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射入深。夏天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射入浅。 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总结出结论。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小结】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从多方面认识了太阳;经过实际测量,了解到太阳的高度在一天内是不断变化的;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七、板书设计
太阳(课题)
1.太阳是恒星。
2.太阳距离地球1.5亿千米。
3.太阳的高度在不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