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2.8《太阳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2.8《太阳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22: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
第8节《太阳钟》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四课。本课属于技术设计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利用手电筒做光源,探究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发现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影子测量,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变化的规律,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测量,连续测量需要一整天。通过记录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变化。
第三部分,日晷的制作与使用。通过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通过阅读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动手制作,实际体验日晷的作用。人类发现太阳运行以及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来记录时间,最终形成历法。从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开始,到探究阳光下照射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都需要学生在阳光下实际测量,收集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通过实作,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发现信息的内在联系;通过模型和数字化,形成技术产品,进而影响人类生活。
学生分析:
学生对影子是熟悉的,但并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生对日晷的认知程度仍然属于没听说过、不知道的水平。学生知道能够形成影子,并不代表学生深入分析过影子形成的条件。对于太阳照射下影子变化的特点也是片段式的,并未形成系统的变化规律。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阳光与影子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具备了动手制作日晷的操作能力,需要教师辅以指导,强调操作细节要点。
二、学习目标
1.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2.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
3.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三、学习重点
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四、学习难点
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五、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铅笔、手电筒、竹篾、橡皮、小棒、铅笔、指南针、计时器、直尺、白纸。
6、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时间非常方便,只要打开手机,看看钟表,就知道几点了,那么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2.发现:①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②用光影来计时。3.过渡:同学们,你能根据光影的长短和方向推测出时间吗?古代的人们又是如何推测时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钟》。(齐读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倾听并思考。2.了解古人计量时间的方法。3.思考并讨论。 通过谈话导入,创设简单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计量时间的方法。
①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②影子大小的改变与什么有关?
③影子方向的改变与什么有关?
①用手电筒光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子。
②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③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①铅笔竖直固定在橡皮上
②照射方向:直射、斜射、平射
③照射高度:低、中、高
④观察影子:长、短
影子总出现在物体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方向与光的运动方向相反。
同一物体,照射的高度与影子的关系:照射高度大,影子短;照射高度小,影子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我们可以用竹篾来模拟天空,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
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
①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察点上。选择空旷处放置,不要移动。
②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在记录纸上标出来。
③每隔1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小棒的影子,并记下时间。
①牛顿钟属于地平日晷,根据竖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和线条的相对位置,直接读取时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
②立式日晷的晷盘垂直于地平面,晷针的反向延长线指向北极星。赤道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北极星。
③地平日晷的晷针始终指向北极星,也就是晷针与晷盘的夹角是当地的纬度。5.用硬卡纸和指南针制作一个地平日晷:①在一张半圆形的硬卡纸上按第23页的活动记录标明刻度和方向。②把一张三角形的硬卡纸竖直粘贴在半圆形硬卡纸上。③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就能根据三角形硬卡纸的投影确定时间。 活动一: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1.学生倾听并思考。2.学生分组实验。3.小组汇报,集体讨论。4.交流实验现象并小结。5.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活动二:太阳位置对影子的影响。1.学生倾听并思考。2.了解实验原理。3.分组进行实验。4.展示并交流。5.交流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活动三: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1.学生倾听并思考。2.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3.学生讨论并交流。4.交流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活动四:认识日晷,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制作简易日晷。1.学生对日晷进行初步了解。2.思考并讨论。3.了解三种日晷的不同之处。4.根据制作步骤制作一个简易日晷。 本活动意在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为学习日晷的原理打下基础。本活动意在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为学习日晷的原理打下基础。从模拟实验到真实情境下的实际观察,让学生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通过阅读认识日晷,体会古人创造计时工具的智慧。让学生制作日晷模型,并用它来测量时间,加深对日晷原理的理解,体验动手的快乐。
我国最古老的计时器,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它由两部分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学生了解我国最古老的计时器,并进行讨论。 简单介绍我国最古老的计时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影子总是出现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到短再到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由西向北再向东。人们利用影子的规律制造日晷等计时工具来计时。
七、板书设计
太阳钟(课题)
1.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不透明物体、光屏。
2. 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长—短—长
影子位置变化:西—北—东
3.计时工具: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