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王》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老王》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6: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滞笨(zhì)荒 僻(pì) B. 取 谛(dì)愧 怍(zhà)
C. 攥着钱(zuàn) 惶恐(huánɡ) D. 骷髅(kū lòu) 伛(yǔ)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和谐 别出新裁 谈笑风生 B. 风彩 扣人心弦 舍身取义
C. 陶冶 脍炙人口 出类拔萃 D. 真谛 呕心沥血 一愁莫展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旱涝灾害频繁,庄稼的收成不好,农民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B. 对于同学的建议,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C. 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聚焦抗疫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
D.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肉菜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哄抬物价的行为。
4.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善良,就像是一棵桂花树,虽不会开出________的花朵,但那淡淡的清香,却往往使人更加留恋和________;善良,就像是一条绵延的小河,虽不及大海的________,但那清澈的水流,却更能________人的心灵。
A. 秀气 耿耿于怀 波澜壮阔 净化 B. 艳丽 难以忘怀 波澜壮阔 净化
C. 艳丽 耿耿于怀 波澜不惊 清洁 D. 秀气 难以忘怀 波澜不惊 清洁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的离世, 如巨星陨落, 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B. 杨绛创作的《我们仁》, 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
C. 难道我们能否认杨绛的成就吗
D. 《老王》一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娓讲述老王的故事, 平和的语调中, 时时流露出叹惋和感伤。
6. 下列对句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B.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C.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 就免得托人捎了。(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
7.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老王》一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又意味深长。
B.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 本文是以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将零碎的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 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这是“我”对不幸的老王的施舍。
8. 关于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解说:句中加点的“常”是副词,“因为”是连词,“的”是助词。
B. 我与他 改革开放 油盐酱醋 雄伟壮丽 表扬与鼓励 土地和杂草 解说:这一组短语的类型都是并列短语。
C. 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解说: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D.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解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故园的深沉怀恋。
二、语言表达
9. 下面是一名同学摘抄的一段材料,请你按要求进行修改。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口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锺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A]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不被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B]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无声的写下自己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A句有否定不当的语病,可将“________”一词删去。
(2)B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 学习了《老王》这篇课文后,班级开展了以“关爱弱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下面的情节填空。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选段描写的情节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
(2)如果祥子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不幸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渡过难关?
(3)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好事反而遭诬陷的现象,比如救助被撞倒的老人,却被其家人误认为是撞人者,因此出现了“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四、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先生老胡
董改正
①下岗失业那几年,我在淮河北路摆了一个书摊。我跟老胡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②跟别的书摊相比,我的摊前一直都是冷清的,我卖的是出版社的清仓货,那些书一本正经得就像我的着装和表情。更重要的是,我是拿着进货单卖书的,进价加百分之二十。
③那个夏夜,我的摊前冷清如故,只有一个身材高大、背微驼、行动迟缓、头发花白的老人蹲在那儿看书。而隔壁小罗的摊前,已经人头攒动。有读者拿着书来到我的摊前,就着街灯翻阅。小罗睥睨四顾,大声喊那人过去,怕他拿走了书。有人便问小罗,怎么不给我一笔转让费把地儿腾出来。小罗睃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笑笑。
④老人已经看了两个小时,除了偶尔换下承重的脚跟儿,他几乎一动不动。看过的书一本本地摞起来——颇为壮观的六堆。我扫一眼,笑笑。这样的顾客我见多了,往往摞得越多,买的可能性越小。
⑤“老板,帮我算算多少钱。”老人站起来腼腆地说。
⑥我算折扣,报价格。他听后思量半晌,才疑惑地复述了一下我的话,只不过换成了疑问语气。我心知肚明,微笑着对他点点头。
⑦他掏钱,十二张百元大钞,递给我,依然腼腆地说:“剩下十几块钱就别找了。”我有片刻的恍惚,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个老人便是老胡。
⑧自那之后,老胡成了我的忘年交。他每天或黄昏或晚上,一定会来我的摊子上看看,每次来至少买一本书。
⑨老胡带动了我的生意,慢慢地,我的成交量开始比小罗的大了。小罗见状,便淘了同类的书。一天下午,老胡刚从我的摊子上起身,小罗便殷勤招呼,老胡迟疑半天,还是过去了,买了三堆,七八百元。买好后,他便从小罗那边悄悄走了。我有些难过,不仅仅是因为生意,还有遭遇“背叛”的伤心。
⑩让我们尽释前嫌的是那个大雨骤降的傍晚。当时我进了新书,老胡正在我摊子上翻看,大雨便在此时毫无征兆地灌下来。如不将书迅速收入车中,所有书都将报废。而收书入车需要六道程序:弯腰掀布,搬书,再盖好,掀三轮车布,放入,盖好。我已经绝望。
老胡没有离开。他钻进我摊上的盖布下,膝行,头顶着脏兮兮的盖布,双手抓着盖布边缘,大声喊着手忙脚乱的我快将车推进盖布。
那天,其他书摊都损失惨重,而我的摊子毫发无损。
自那以后,老胡依然偶尔会去小罗那边买书,还会拿过来翻给我看,说买它的原因。
老胡消失一个星期后,我才知道他得了肝癌。一个月后,他出院了,休养一阵子又出来买书,只是行走得更慢了,两腿虚飘飘的,脸上长出了大块的老人斑。我心里隐隐不安,怕他有事。他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手术很成功。
初冬开始了,霜降之后,风陡然烈了,路旁的法国梧桐开始哗哗地落叶。我连续三天没见老胡的身影,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噩耗传来,老胡走了。我去的时候,他儿子默默地领我走进他父亲的房间,我坐在空空的床板上,心里钝钝地疼。我的眼前不断闪现老胡的样子,他缓缓地行走,他腼腆的微笑,他笨拙的声音……尤其忘不掉他头顶盖布的情景:花白的头发淋得如同肮脏的拖把,大雨灌注,他不断地眨着眼睛,他浑身湿透,泥土糊满的衣服紧贴着身子——他虽然局促,却一直那么庄严;他虽然随意,却一直那么整肃。但是那天,他那么狼狈,那么不体面。
再去摆摊的时候,我听见有人笑着跟我说:“小董,老胡走了,你损失大了。”虽然太阳暖洋洋的,我依然觉得冷彻心扉。
我让出了那块地儿,不再摆摊。起初我不知道老胡,孤寂都可以是骄傲的;后来我遇见了,孤寂便不可忍受。这条路上,老胡再也不会出现了,我又何必守着呢?
老胡如果知道这事,他一定会局促不安。他不习惯被突出,不习惯被关注、被过分尊敬,但是他一定会欣慰。他是懂我的,正如我懂他一样。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选文记叙了“我”与老胡交往的哪几件事?请仿照示例为其他几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示例:初识老胡——老胡买“我”的书
(2) 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句中“笑笑”的含义。
(1)小罗睃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笑笑。
(2)我扫一眼,笑笑。
(3) 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他钻进我摊上的盖布下,膝行,头顶着脏兮兮的盖布,双手抓着盖布边缘,大声喊着手忙脚乱的我快将车推进盖布。(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初冬开始了,霜降之后,风陡然烈了,路旁的法国梧桐开始哗哗地落叶。(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 第 段中,“我”为什么觉得“冷彻心扉”?
(5) 请结合选文内容,以“老胡是一个……的人,从……中可以看出”的排比句式说说你对老胡的认识。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妪
梁晓声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何作用?
(2)“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
(3)揣摩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4)结合前文,说说第 段是怎样描写老叟的,有何作用。
(5)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字音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B项有误,“取谛”应为“取缔”,“愧怍”的“怍”读zuò。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成语),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别出新裁”应写作“别出心裁”。故A有错别字。
B.“风彩”应写作“风采”。故B有错别字。
C.没有错别字。
D.“一愁莫展”应写作“一筹莫展”。故D有错别字。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4.【答案】B
【解析】 秀气:清秀;(言谈、举止)文雅;(器物)小巧灵便。艳丽:鲜明美丽。这里用于形容“花朵”,应选用“艳丽”。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难以忘怀: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结合“善良”的特点,选用“难以忘怀”更恰当。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波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这里用于形容大海的壮观,所以应选用“波澜壮阔”。净化: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清洁:没有尘土、油垢等。这里修饰的对象是“心灵”,所以应选用“净化”。
5.【答案】B
【解析】B 成分残缺, “打动”缺少宾语“读者”。
6.【答案】B
【解析】双引号在句中表示特定称谓。
7.【答案】D
【解析】付钱给老王,对于作者而言,是尊重老王、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困窘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8.【答案】C
【解析】“说道”后边的逗号应为冒号。
9.【答案】(1)不被
(2)将“无声的”移到“自己”之后
【解析】略
10.【答案】(1)骆驼祥子 老舍 祥子
(2)示例:我们可以把他介绍去一些就业扶助机构,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工作。
(3)示例:“见危不扶”“见死不救”是不对的,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在助人前保存相关证据,关键时刻用以维护自身权益。
【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
遭遇“背叛”——老胡买小罗的书
尽释前嫌——老胡雨中帮“我”收书
痛失挚友——老胡去世,“我”不再卖书(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即可)
【小题2】
(1)为“我”的存在能衬得他的生意很好,为他招徕更多顾客而暗喜。
(2)为顾客只看书不买书而感到无奈。
【小题3】
(1)“钻进”“膝行”“顶着”“抓着”“喊着”这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老胡雨中帮“我”收书的场景,表现了老胡收书的迅速和艰难。
(2)运用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初冬的景物,渲染萧瑟的气氛,烘托“我”的伤感,暗示老胡将不久于人世。
【小题4】因为懂“我”的忘年交老胡离“我”而去,孤寂不可忍受;“有人”的笑谈让“我”感觉心寒。
【小题5】老胡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从他长时间站在书摊前看书、频繁买书中可以看出;老胡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从他雨中积极帮“我”收书中可以看出;老胡是一个内敛腼腆的人,从他不习惯被突出,不习惯被关注、被过分尊敬中可以看出。
【解析】1. 本题以拟写小标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我”与老胡交往的故事。第①~⑧段主要写老胡买“我”的书,“我”和老胡成为忘年交;第⑨段写老胡买了隔壁小罗书摊的书,“我”感觉被背叛;第⑩~ 段写老胡雨中帮“我”收书,我们尽释前嫌。第 ~ 段写老胡去世,“我”不再卖书。然后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第(1)题,结合上文“我的摊前冷清如故”“而隔壁小罗的摊前,已经人头攒动”可知,他认为“我”的存在能为他招徕更多顾客,此处的“笑笑”是小罗内心“如意算盘”的外现,包含着小罗的暗喜。第(2)题,结合下文“这样的顾客我见多了,往往摞得越多,买的可能性越小”可知,此处的“笑笑”包含着“我”对顾客只看书不买书的无奈。
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1)题,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作答时,首先要理解加点的词语。加点词语都是动词,是老胡雨中帮“我”收书的动作。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老胡收书动作的迅速连贯,其中“钻进”“膝行”还体现了其收书的艰难。第(2)题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首先,分析句子不难判断其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及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
技法点拨
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渲染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突出、深化主题;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氛围;③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心情;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文章的主旨。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全文主要内容、情感、人物关系等多方面来思考分析。联系第⑦段内容可知,“我”觉得“冷彻心扉”是因为摆摊时有人对“我”笑谈老胡的离去,使“我”感受到周围人的冷漠无情。而结合全文可知,最懂“我”的老胡去世后,已经没有能懂“我”的人了,故“我”感到“冷彻心扉”。
5.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人物具体的言谈举止入手,如从老胡看书、买书的举动中可看出他热爱读书,从他雨中帮“我”收书可看出他心地善良。也可从其他人物的评价中着手,如从文章结尾“我”的评价中,可看出老胡内敛腼腆。
12.【答案】(1)自然环境:北京寒冷的冬天。社会环境:商业味浓,人情味淡。(答出“寒冷”“人情淡薄”等大意即可)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②为下文写老妪在寒风中等待做铺垫;③衬托了老妪诚实善良的形象。
(2)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后来老妪退还了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我”深感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
(3)“扯”这个动作,写出了“我”内心的故意,强调了“我”自我表现的冲动。“佯装”一词则很好地表现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
(4)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用了许多和前文描写老妪相似的语言。作用:刻画出一位具有同样尊贵品格的老人,进一步烘托出老妪人格的尊贵。
(5)从“我”看到卖茶叶蛋的老叟时的表现和文章最后的抒情、议论可以看出,“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具有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解析】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