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6:32: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马说》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相马(xiāng) 祗辱于(zhǐ) B. 骈死(pián) 不外见(jiàn)
C. 槽枥(lì) 食马者(shí) D. 奴隶(lì) 尽粟(sù)一石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 不知其能千里 B.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师焉,或不焉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
3. 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 复前行,欲穷其林
4. 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如临大敌 B. 临阵磨枪 C. 身临其境 D. 临别赠言
5.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D.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7.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D.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8. 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填空题
9. 按要求填空。
(1)韩愈,字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之首。
(2)“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 》也是这种文体。《马说》通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 。
(3)《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4)《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 ”。
(5)《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句子是“ , ”。
(6)《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 ”。
三、综合性学习
10. 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有“马”字的古诗,或者两个含有“马”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要求每个组办一期以“马”为主题的墙报。请你为小组墙报设计如下内容。
墙报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墙报的3个板块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联系实际,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1.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 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策: 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 其: ______
③臣闻古之君人 闻: ______
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 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乡寡人曰( )
②昔者舜工于使人( )
③然犹策之不已( )
(2)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相”应读“xiàng”。B项,“见”应读“xiàn”。C项,“食”应读“sì”。
2.【答案】D
【解析】A.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指千里马。B.表修饰/表转折,却。C.副词,有时/代词,有的。D.结构助词,的。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能力。“其”可做代词,代人、事、物等;也可做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这里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解答】
A.难道,表反问语气.
BCD.都是代词。
故选A。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例句中的“临”的意思是:面对。
A面对。故A合题意。
B靠近。故B不合题意。
C到。故C不合题意。
D快要。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A才能/能够。故A不合题意。
B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代千里马。故B不合题意。
C有时/有时。故C合题意。
D的/代词,代学过的知识。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伯乐)。
7.【答案】C
【解析】A.吃/同“饲”,喂。B.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子。C.虽然。D.才能/能够。
8.【答案】C
【解析】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9.【答案】退之
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
议论
爱莲说
托物寓意
贤才难遇明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解析】略
10.【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马是人类的朋友,现在,它离我们愈来愈遥远了。为了增进对马的了解,我们开展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各位同学一马当先,为小组竞赛立下汗马功劳。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吧!
(2)示例:马的趣谈
有趣的马、马与文学、名马故事。
(3)示例: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解析】略
11.【答案】(1)①鞭打;②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③听说;④用
(2)C
(3)①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
(4)【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
【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的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这里注意“策”的解释。
(2)【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字词的含义。“而”常见的用法有: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⑤表修饰(方式、状态);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解答】
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
A.连词,表修饰。故A不合题意。
B.连词,表并列。故B不合题意。
C.连词,表转折。故C合题意。
D.连词,表并列。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骈死、以、且、况的解释。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中“千里马”的命运,然后再比较不同即可。阅读《马说》,从“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可知,“千里马”没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阅读《千里之马》,从“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中可知,“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12.【答案】(1)①同“向”,从前(先前)
②擅长(善于)
③用马鞭驱赶
(2)C
(3)①颜渊告退,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
②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4)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解析】(2)C项加下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
【参考译文】
颜渊在台上陪鲁定公坐着,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渊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逃跑。”定公(听后)不高兴,把(这话)告诉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渊告退,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渊。”
颜渊到了,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 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逃跑。 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颜渊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用人,造父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跑的人,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车,上车拿起缰绳,马嚼子和身体都端正;转圈驰骋,合乎调服车马的法度;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马的体力已经耗尽了。然而却仍然不停地鞭打它,所以知道它会逃跑。”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渊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去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上说:‘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说的就是要善于驾驭马车。”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