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淡 雅(yǎ) 烂 漫(màn) 瘫 痪(huàn)
B. 侍弄(sì) 絮叨(xù) 翻来 覆去(fù)
C. 砸碎(zá) 捶打(chuí) 整 宿(sù)
D. 憔悴(jiāo) 仿 膳(shàn) 诀别(jué)
2. 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侍弄 沉寂 瘫痪 翻来复去 B. 豌豆 仿膳 昏迷 喜出忘外
C. 诀别 憔悴 淡雅 絮絮叨叨 D. 整宿 垂打 央求 泼泼洒洒
3.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让地球母亲变得暴怒无常:河水泛滥、大海怒吼、群山崩塌、冰川融化……环境已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B. 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我在书包里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
C. 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D. 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着,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 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 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 这种方案可不可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宽阔的马路上,____________。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有由各种树木组成的行道树 ③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每到秋天,落叶飘摇而下 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 ⑤②④③① B. ②④③⑤① C. ②④③①⑤ D. ⑤①②④③
6. 文中母亲坚持让“我”去北海看菊花的目的是( )
A. 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 只是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 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 北海的菊花开得烂漫,非常漂亮。
7. 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8. 对文章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B.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C.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D.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点明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二、语言表达
9.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三、现代文阅读
10.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 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
(4) 这篇小说的主旨是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这棵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②父亲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儿。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咱们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结的葡萄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照得葡萄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了。有时候他怕影响我,就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我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泪水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父爱无言啊!
⑨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他有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每天都要喝几口陈醋,而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呀!
⑩几年过去了,葡萄树长得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浓密的绿荫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 仿照示例,概括两个表现父亲“慈父心”的情节。(字数不要求相同)
示例:父亲为“我”栽下葡萄树,寄托希望。
(2) 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3) 下面两个句子都反复用到了“悄悄地”这个词语,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A.有时候他怕影响我,就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紫色葡萄慈父心》)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4) 第⑩段中“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父亲的眼角眉梢为何还都挂满了笑意呢?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识字音的能力。辨识字音,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B项,“侍”读音应为“shì”;C项,“宿”读音应为“xiǔ”;D项,“憔”读音应为“qiáo”。故选A。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要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翻来复去 ””应写作“翻来覆去”。故A项有误。
B.“喜出忘外””应写作“喜出望外”。故B项有误。
C.字形完全正确。
D.“垂打”应写作“捶打”。故D项有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解答】
A.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正确,故A不合题意。
B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的翻动身体。使用正确。故B不合题意。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合语境。故C不符合题意。
D.泼泼洒洒: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使用不正确。故D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故A不正确。
B.正确;
C.语意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故C不正确。
D.语序不当,“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故D不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句子的排序。句子的排序,实际上是语言表达连贯性的体现。解答这类题型,要看语境是否相符,结构是否相应,主语是否相同,事理是否相承。
【解答】
本题主要介绍北京马路上的树木的落叶,所以先由马路写到行道树,故②为第一句,排除AD项。再由行道树写到落叶,故④排在②后。再谈及树叶点缀的美丽,故排列③。再谈及秋天的氛围,故排列①,⑤句与结尾句北京的深秋的索然无味对应,排列在最后。按照这样的顺序就能得出答案。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解答】
结合文本内容,菊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开着。母亲想用菊花激励“我”,让“我”振作起来。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标点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解答】
A.将两个分号都改为逗号;
B.正确;
C.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
D.加双引号,改为“跑”和“踩”。
故选B。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答此类问题,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基本意思和内涵。
【解答】
《秋天的怀念》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ABC正确;
D有误,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怀念、伤感和悔恨,不是乐观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9.【答案】示例一:朋友 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示例二:读书 不只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三:成长 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更是心智的成熟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和续写的能力。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此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做好本题要审好题,明确需要围绕什么来写,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分析句式可知,应该选用“......,不只是......,更是......”的句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所以可仿写出的句式为:朋友 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10.【答案】【小题1】
A
【小题2】
D
【小题3】
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小题4】
本文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解析】(1)母亲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都是源于对儿子的爱。母亲体谅理解儿子,想让儿子把心中的苦全部毫无顾忌的发泄出来,所以母亲选择了“悄悄地躲出去”,但又出于对儿子的担忧,所以“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2)揭示了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才形成的。
(3)第一句借景抒情,字面上山是写飘落的树叶,实际上是是写“我”当时极度忧伤绝望的心情;第二句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4)概括出中心事件,围绕“母爱”作答即可。
11.【答案】【小题1】示例:①父亲精心侍弄葡萄树,希望以此给“我”康复的信心;
②父亲摘葡萄、洗葡萄给“我”吃,自己借口怕酸,坚决不吃葡萄。
【小题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舒展着热烈的情怀”将叶子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葡萄树在父亲的精心侍弄下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情态,表达了“我”对葡萄树的喜爱之情,侧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精心照顾。
【小题3】相同点:两个句子都用“悄悄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不同点:A句父亲“悄悄地”进出“我”的房间,是不想自己因关心女儿而影响到她,表现了父亲照顾女儿的细心、体贴。B句母亲“悄悄地”进出,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以及对儿子的理解和包容,同时,也体现了母亲独自强忍心中悲伤的痛苦。
【小题4】因为“我”通过写作,发表作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我”不能走路的现实无法改变,但是父亲看到“我”的心灵站立了起来,他为“我”的成功感到欣慰。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通读文章,从故事情节入手,根据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文章有关键句有助于理解。通读全文,仿照例句的句式,概括表现父亲“慈父心”的情节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可用以下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舒展着热烈的情怀”将叶子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葡萄树在父亲的精心侍弄下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情态,表达了“我”对葡萄树的喜爱之情,侧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精心照顾。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首先细读上下文,揣摩意思,代入原文,先理解词句本身意义,然后联系上下文,推知具体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深层含义。本题不难,人物所表现的状态易于分析理解。分析人物,动作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点,人物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人物生理、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4. 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对内容上的作用的理解。第⑩段中“我”不能走路已经成为现实,父亲的眼角眉梢为何还都挂满了笑意,从内容上分析,表达了本文的中心: 虽然“我”不能走路,但“我”的心灵站立起来了,而这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