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6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9: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请选出加画线字 音 形完全 正 确的一项( )
A. 笑 涡(wō) 寂 寥(liáo) 惦记(diàn) 雕 粱画栋(liáng)
B. 夹袄(jiá ) 而 且(qiě) 劈叉(pǐ ) 信手 拈来(niān)
C. 诘 难(nàn) 笼统(lóng) 契合(qì) 喃喃自语 (nán)
D. 拘 泥(nì) 间或(jiàn) 唠叨(lāo) 哗众取宠(huá)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 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 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 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书法选手们在观众的围观中, 心无旁骛地书写着不同风格的作品。
B. 我们的成长得益于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虽然在教育观念上没有明确的意识,但是他们的做法 契合了正确的教育理念。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做了几道菜,没想到吃起来 味同嚼蜡。
D. 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 斟酌,别人开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4.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回应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与现代生活相________,让青少年更好地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冯骥才表示,要循循善诱。
②“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严谨耐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不仅要大声呼唤“工匠精神”,更要精心________“工匠精神”。
③“一带一路”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_____ 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共同需要,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崭新的机遇。
A. 联合 培植 契合 B. 联合 培育 适合 C. 融合 培植 适合 D. 融合 培育 契合
5.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铜仁市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B.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C.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D.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6. 读书要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自己”。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就像海啸,要赶快给自己找个小岛,千万不要随着海啸上下摇摆,这样很危险,迟早会被淹没。“上岛”后接下来要做什么?______。要从自己所发现的“岛屿”起步,向更广阔而深邃的“海床”探寻宝藏。那么,什么样的“岛屿”是适合我们自己的呢?我们阅读是在找自己的支点,寻找书就是寻找自己,世界上总有那么几本适合自己的书,只是有待你发现。
(节选自《余秋雨访谈》,有删改)
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确定自己阅读的领域是有价值的后,我认为,研究时一定要深入,不要浅尝辄止。
②第一件事就是要观察、判断,自己所登的岛,到底是无根脆弱的珊瑚岛,还是连接着海床的岛屿。
③也就是说,读书应当学会判断自己所选的书的价值,“把手伸向经典”。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①②③
7. 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 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 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8. 下列最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一项是(  )
想象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象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想象的确很伟大,很迷人,很慰藉,它可让悲观中的你豁亮,让昂扬中的你亢奋,更可使沉醉于艺术欣赏中的你思绪飞扬,感受联想的神奇,生发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A. 想象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B. 想象可以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C. 想象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D. 想象富有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作用
二、语言表达
9. 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优秀的书法作品,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而独特的光芒。
颜真卿的楷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的行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旭的草书癫狂恣肆,如暴风骤雨,让猝不及防的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三、现代文阅读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谿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 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①为了从“不要”的角度来说明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品,就有必要比较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差异,这些差异会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阅读哲学作品一样阅读小说,或是像证明数学理论那样阅读诗。
②最明显的差别,是两种文体的目的不同。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目的不同,这两种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想象文学主要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而论述性作品主要运用判断与推论来理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而已,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以上事实引出了我们要建议的一个否定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在阅读一个故事时,一定要让它在我们身上活动,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③因为目的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也必然不同。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是完全清晰的,任何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不能有其他的含义。相反地,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意义,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也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隐喻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
④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只是方法与我们从论说性作品中学习不同。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想象文学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而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
⑤从这些事实,我们得到下一个否定的指令: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很难在一首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作者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从整首诗来看,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指向主旨的东西。
⑥最后一个否定的指令: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故事一定要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做研究一样呈现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许多世纪前,亚里士多德强调:“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如果是解剖学、地理或历史作品,却出现技术上的错误,那就应该被批评。但将事实写错却不会影响到一本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我们阅读历史时,希望多少能看到史实。如果没有看到,我们有权利抱怨。阅读小说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在小说家笔下创造,并在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⑦了解一本哲学的书之后,我们会做什么呢?我们会考验这本书,与大家共通的经验作对照,我们会说:这是真的吗?我们是不是总是这样想,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以前或许很模糊的事,现在是不是明晰了?……如果我们能肯定地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便算是建立起来了。当我们了解,也不反对作者的观点时,我们一定会说:“确实是我们共通的观念,我们检验过你的理论,发现是正确的。”
⑧但是想象文学不一样。我们无法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评断《奥赛罗》,除非我们也是摩尔人,也和被怀疑不贞的威尼斯淑女结婚。而就算如此,也不是每一个摩尔人都是奥赛罗,每一个威尼斯淑女都是苔丝狄蒙娜。而现实中大部分这样的夫妻都可能很幸福,不会碰到阴险的伊阿古。事实上,奥赛罗这么不幸的人,万中不见一;他与这出戏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重点阐述了阅读想象文学应做到三个“不要”的原因。
B. 作者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引证和举例论证来论述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 想象文学的目的是阐述经验本身而不是传达知识,所以无须关注事实对错。
D. 结尾分析奥赛罗的独一无二,是为了证明想象文学很难用个人经验来评判。
(2) 文中三个“不要”的观点,是针对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哪些差异提出的?请简要概括。
(3) 根据作者在③—⑤段中的相关论述,结合你在九年级上册的小说阅读经验,谈谈应该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雕粱画栋”应为“雕梁画栋”。故A不正确。
B字音字形完全正确。
C“笼”应读“lǒng”。故C不正确。
D“泥”应读“nì”。故D不正确。
故选B。
2.【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汉字字形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同音字、形似字上。因此,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A项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的“慌”应为“荒”,故B不合题意。
C项中的“既”应为“即”,故C不合题意。
D项中的“察”应为“查”,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解答】
A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A正确。
B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B正确。
C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C错误。
D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解答】
“联合”联系使不分散;结合。不合第①句语境;“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与“传统文化应如何与现代生活”相搭配;故排除AB;“培植 ”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不合第②句语境;“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与“工匠精神”相搭配,故排除C项。“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符合第③句语境。据此分析,D项正确。
ABC不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改善”;
B.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C.有误,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在……后”;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6.【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承接上文问题“做什么”来回答,所做的第一件事;然后具体解释怎么做,再说该怎么做。因此其排序为:②③①。故B排序正确。ACD排序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解答】
A.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故A错误。
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故C错误。
D.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明确文段主要论述想象力的作用,ABC概述不够全面,D全面概述.
故选:D.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述.
做本题时注意通读文段,把握内容,明确主旨.
9.【答案】 示例:阔大端正,如巍峨的大山,静默中自有一份威严沉稳
端庄飘逸,如云集云舒,时而恬静祥和,时而悠闲缠绵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根据下文的内容可知,补写的部分应该是颜真卿和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
10.【答案】【小题1】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小题2】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小题3】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小题4】 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分析判断能力。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间;在文章结尾。另外还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本文论点为: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第③段运用了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还要加上一些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答题格式为: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分论点,然后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
4.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11.【答案】【小题1】C
【小题2】①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目的不同;②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写法不同;③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关于“写实”的评判标准不同。
【小题3】①理解“想象文学”的主旨,必须关注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分析字里行间的多重含义/分析隐喻所传达的讯息),而不是生硬地寻找共识、主旨。例如在阅读《孤独之旅》时,我发现小说并没有直接说明主旨,但其中对鸭群前后不同状态的描写(对杜小康前后不同心理状态的描写)暗含着“成长”的主题。(或:例如在《故乡》中,“我”重回故乡,看到故乡环境及人物的变化,在前后的关联对比中暗示了小说的主旨)②鉴赏“想象文学”还必须借助自己的经验(关注“想象文学”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思考其衍生的意义。仍以阅读小说《孤独之旅》的经验为例,主人公杜小康辍学离家、遭受孤独,从软弱、胆怯到勇敢、坚强的变化,让我想起了自己初中住校、远离父母的经验,让我明白只有面对挑战,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中“我”给叔叔小费的举动(面对穷困潦倒的叔叔时的内心活动),唤醒了我在生活中与亲人相处的经验,从而思考作者的态度和立场(理解了小说“呼唤真情”的主旨)]
【解析】1. “所以无须关注事实对错”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没有这样绝对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2. 略
3. 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结合九年级上册的小说内容,拟写出阅读想象文学作品的方法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