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工作单位:
姓 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授课教师 xx 授课时间 xx
单元主题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课题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设计理念 本课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逐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多角度解析历史史实的意识。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树立自信心,准确表达自己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学会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并形成较强历史思维能力。
单元 地位分析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三课,上承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基础上,讲述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创的外交新局面,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外交发展的重要成就。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和全方位外交。其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中,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影响了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
学情分析 1、在认知方面: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来的训练,对历史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2、在心理方面,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采用多样化,多媒体直观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状态,采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的相关史实。 3.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新进展。
核心问题 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的情况
教学活动 让学生了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检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外交事业取得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归纳概括法,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以观看(百年外交)视频说明了中国外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一个外交弱国变为外交强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展示本课思路: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冰大国风范——全方位外交;释雪融——中日建交;大国风范——全方位外交。
自主学习 要求:5分钟看课本并找出问题答案进行批注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会议名称及重要历史意义。 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建交史上的三件大事是(1971、1972、1979)? 3.列举中日建交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4.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取得了哪些成就?(标准序号)
讲授新课 一、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是什么时间在哪一届联大恢复的?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遇到的阻力是什么? 美国的阻挠;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势力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什么意义?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5)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亚非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什么对策? 封锁 禁运 威胁 包围-中美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从展示图反应了中苏、美苏、中美三者关系变化 美苏:美苏争霸,美国转攻为守 中苏:关系恶化“敌对” 中美: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3.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P86-87页,梳理中美两国建交过程:(以时间轴展示) ①、1971年4月 乒乓外交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讲授新课 ④1979 中美正式建交 (前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合作探究: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材料一反应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材料二: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台湾问题 三、冰释雪融——中日建交 1.时间、人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四、大国风范——全方位外交 1.时间:改革开放后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外交措施: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5.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6.外交成就:(1)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中国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7.全方位外交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温馨提示:请从国家实力、外交政策、党的领导方面思考)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回顾百年: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对比几幅图,分析中国的外交形象有何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外交弱国→外交大国→外交强国 启示:①、弱国无外交,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堂训练 : 1.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A.第24届联大 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 D.第27届联大 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上的大事有(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日建交;③、中美正式建交;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 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种变化有利于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板书设计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 外交大国 三、冰释雪融——中日建交 四、大国风范——全方位外交 外交强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