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1 17:07:52

文档简介

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卷
考生注意 昌
1.本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o
2.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o 3.考生作答时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o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o · · · · · · · · · · · ·
(
4
.
本卷命题范围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
3

1

o
)· · · · · · · · · · · · ·
一、选择题 昌本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 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o
1.巢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渔业资源丰富 。其中生存的翘嘴鲐为广温性鱼类 ,生存水温在 0~38℃ , 多生活在中上水层 ,游动迅速 ,喜欢成群活动 ,在有阳光照射到水面时尤为活跃 。翘嘴鲐以浮游生物为 主要食物来源 ,属于凶猛性鱼类 。但是狼牙鱼人侵会导致巢湖翘嘴鲐数量的下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光、水温属于影响翘嘴鲐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B.翘嘴鲐和浮游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
C.狼牙鱼人侵后 ,其种群数量可能会呈现"J,形增长趋势
D.狼牙鱼人侵后 ,与翘嘴鲐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2.在解剖镜下用尖嘴吸管吸取草履虫虫体 ,按 10只/孔的数量分别转移到 6孔培养板中进行室温培养 (共设置3组) ,每 24h后在解剖镜下计每个孔中草履虫的数量 ,取3个培养板中每个孔的平均值记录 数据 ,至种群数量达到平衡状态后即停止计数 ,分析数据画出如图曲线 。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分析 ,错误 的是
【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 1页(共 6页)】 232551D
A.培养板每个孔中的草履虫种群数量呈现为"S,形增长趋势
B.第 4~5天种群增长缓慢 ,说明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C.第 2~3天与第 4~5天相比 ,该草履虫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较低
D.若起始时每孔草履虫大于 10只 ,其他条件不变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仍保持不变
3.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 ,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 ,按照适 地适树的原则 ,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 ,恢复森林植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②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 替 ③群落演替过程中 ,某种灌木数量逐渐减少 ,可能与阳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多种多样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都为水生生物
B.荒漠生物群落中狐狸和仙人掌是最常见的动、植物类型
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D.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 ,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地区
5.二化蜓和褐飞虱均为导致水稻减产的害虫 ,两者都可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二化蜓为钻蛀性害虫 ,以水稻 茎秤纤维等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某水稻田因两种害虫的多年侵害而弃耕 ,多年后形成灌木
林 ,再调查时 ,没有发现二化蜓和褐飞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二化蜓、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水稻群落和灌木林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C.二化蜓与褐飞虱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 ,种间竞争不激烈
D.灌木林中无二化蜓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马来西亚特有寄生植物凯氏大王花(又称腐尸花)无根和叶 ,其花苞展开时直径可达一米 ,散发出腐臭 的气味 ,吸引丽蝇为其传粉 。绿色植物角蜂眉兰的花极像一只雌性胡蜂 ,并模仿雌性胡蜂特有的气味 , 吸引雄性胡蜂"上当交配,为其传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腐尸花和角蜂眉兰都是生产者
B.丽蝇和雄性胡蜂都是消费者
C.角蜂眉兰属于第一营养级
D.腐尸花从宿主直接获取无机养料 7.植食性动物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 ,存在食人量、未食人量;同化量、未同化量;有机物质积累量、呼吸代
谢消耗量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未食人量和未同化量最终都通过有机物的形式流人分解者 ,被分解者利用
B.用有机物质积累量/食人量可计算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C.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 ,恒温动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
D.有机物质同化量/食人量的值越大 ,说明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动物的生长量更多
【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 2页(共 6页)】 232551D
(
8
.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刻
,
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一段
营养级

间内
,
某一个营养级生物量的变化与呼吸消耗

被更高营养级的生物取



物的死亡等有关

陆坡是大陆架到深海的过渡区域
,
图示是我国南

陆坡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分布(
t
/
km
2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18
t
/
km
2
218.000
) 生物量
V 0.488
V 3.951
Ⅳ 17.890
Ⅲ 38.000
Ⅱ 50.810
I
B.该生态系统生物量呈正金字塔形
C.其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与该生态系统一定相同
D.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量会一直保持不变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缺少分解者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10.科研工作者分别研究了海南 5个地区的橡胶林和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如图所示 ,土壤微
生物分解纤维素作用的强度采用埋纸片法进行测定 ,用纸条失
重的百分数来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研究地段需要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
B.旱季和雨季的取样地点必须一致
C.橡胶林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高于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湿度增大有利于纤维素的分解
11.内蒙古某旗 4 051万亩草场实行划区轮牧 ,植被覆盖度由 2005年的 35%提高到了 54% ,草原生态总
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局部治理效果明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过度放牧会导致输人草场的能量减少
B.成熟牧草及时收割有利于草场的生长
C.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体现了牧场的抵抗力稳定性
D.合理放牧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2.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长江
从2020年 1月 1 日起实行"十年禁渔"制度 ,全面禁止捕捞 。农业农村部决定调整黄河禁渔期制度 , 规定黄河干流青海段、四川段和甘肃段等从2022年 4月 1 日起至 2025年 12月 31日实行全年禁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人类过度捕捞等活动降低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B.实行禁渔制度有利于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
C.禁渔期间市民垂钓或小范围捕捞鱼类不会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D.禁渔期开放后长江和黄河流域可以开展小规模的生产性捕捞
【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 3页(共 6页)】 232551D
1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pH 以及亚硝酸盐
含量的变化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不能持续增加
B.若泡菜坛有裂缝 ,则乳酸菌的数量会减少
C.第 3天的泡菜比第 8天的更适于食用
D.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使 pH逐渐降低
14.如图为葡萄酒发酵实验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在发酵过程中 ,需关闭气阀 a
B.制作葡萄酒时 ,葡萄先冲洗后除去枝梗
C.d管长而弯曲 ,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D.若继续用此装置制作葡萄醋 ,需将温度调整为 18~20℃
15.下列关于酿制果醋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果醋发酵时发酵液 pH降低
B.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充气
C.果醋发酵的前提是进行果酒发酵
D.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为乙醛 ,进而转化为醋酸 16.某高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查流经学校的河水中大肠杆菌的状况 ,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大肠杆
菌含量 ,并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等工作 ,图 1和图 2分别是同学甲和乙得到的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 的是
A.图 1 中Ⅲ区是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
B.整个划线操作的过程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同
学甲所用接种工具总共灼烧灭菌了 5次
C.图 1 中 I、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 ,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D.同学乙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时可能涂布不均匀
17.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 ,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 。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B.用紫外线照射接种室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C.配制好选择培养基后将其分装到培养皿中 ,再进行湿热灭菌
D.用巴氏消毒法处理食品后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
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 ,青霉素是化脓性炎症的特效药 。但由于青霉素的长期滥用 ,金黄色 葡萄球菌中出现了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进而产生了.超级细菌,。某医学研究小组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 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已知: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 ,在含 卵黄的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特有的乳白色的乳浊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 4页(共 6页)】 232551D
配制培养基 -→ 灭菌、倒平板 -→ 培养、鉴定 -→ 观察 -→ 菌种保存
A.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变异的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
B.灭菌后待温度降到 50℃左右时 ,在无菌条件下 ,加人无菌的卵黄液
C.含卵黄的固体培养基可以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 ,卵黄液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 D.长期滥用青霉素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物种
19.食品工业是微生物最早开发和应用的领域 ,一直以来与发酵有关的食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居于发 酵工业的首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品工业中用到的酶制剂都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
B.筛选出高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后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C.啤酒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D.食品工业中 ,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乳酸链球菌素和 β 胡萝 卜素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
20.由于发酵工程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 ,在医药工业、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 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从培养的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出的单细胞蛋白可制成微生物饲料
B.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人酵母菌 ,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C.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苏云金杆菌可制成微生物农药 ,用来防治多种农林虫害
D.培养基或发酵设备灭菌不彻底 ,会造成发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二、非选择题 昌本题共4小题 :共 60分o
21.(15分)某种食草动物侵人某草原生态系统后 ,该动物专以草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甲为食物 ,如图为 60年间两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指 。若要研究某种群的生态位 ,需要研究其 等 ,因此 ,据题干及图中信息 , (填"能" 或"不能")确定该种食草动物的生态位。
(2)从图示可看出 ,20年后 ,两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出同步周期性变化 ,原因
是 。 (3)据图示信息判断 ,你认为 (填"需要"或"不需要")想办法将该人侵食草动物从该草原中清 除 ,你的理由是 。
22.(15分)嘉峪关地处戈壁内陆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 。嘉峪关中含有甲、乙、丙、丁、戊 5个
种群 ,它们共同构成食物链(网)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下表是各种群的同化量(单位相同)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226.50 10.30 12.80 3.56 0.48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种群中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其代谢类型是 。除表格中所列成分外 ,生 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 。
【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 5页(共 6页)】 232551D
(2)若没有其他的人工能量输人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 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 1位小数) 。
(3)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来源于 ,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必须接受每天 9 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开花 ,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 。
23.(15分)宁夏枸杞富含 18种氨基酸、30余种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碱 ,其中 β 胡萝 卜素、维生素 E和枸杞多糖的含量比其他产地的枸杞高出 10%~70% 。某公司以宁夏枸杞为原料酿制的枸杞酒营 养丰富 ,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枸杞酒使用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 。家庭制作枸杞酒时没有接种环节 ,发酵所用 的菌种来自 。
(2)枸杞汁装人发酵瓶时 ,要留 1/3的空间 ,目的是 (答两点) 。在酿制枸杞酒时 ,需将温度控制在 。枸杞发酵后是否 产生酒精 ,可以用 来检验。
(3)为研究甲、乙、丙、丁四种酵母菌酿制枸杞酒的效果 ,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 ,甲、 乙、丙、丁四种酵母菌酿制枸杞酒效果最差的是 。6~7d,丁组酒精度不再上升的原因有 (答一点) 。
24.(15分)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 ,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必须以 作为唯一 的碳源。
(2) I 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 ,配置时 (填"先调 pH后灭菌,或"先灭菌后调 pH,) 。 Ⅱ号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为 ,从其上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后 ,可借助特定 的 或 采用 进行直接计数 ,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直观的 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3)挑选出能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菌落的鉴别方法是: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 和淀粉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得到若干菌落后用 作显色处理 ,得到如图 2所示结 果 ,可判断图中 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
【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 6页(共 6页)】 232551D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光、水温属于影响翘嘴鲌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A正确:翘嘴鲌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两者间存在相
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B正确;狼牙鱼入侵后,其种群数量可能会呈现“J”形增长趋势,也可能会呈“S”形增长,C正
确:狼牙鱼入侵会导致巢湖翘嘴舶数量的下降,说明狼牙鱼与翘嘴舶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D错误。
2.C通过图示曲线走势能够看出该草履虫种群数量呈现“$”形增长,A正确:4~5天种群增长缓慢,这是因为种群密度
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即: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B正确:该
种群中无迁入率和迁出率,故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即可表示为种群增长速率,分析曲线图可知,第2~3天与第4~5天相
比,该草履虫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较高,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该实验中草履虫环境容纳量为550只,若起始放置数大
于10只,但其他条件不变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D正确。
3.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①正确:森林群落结构更为复杂,故退耕还林后群落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
展为复杂的群落,②正确:灌木矮小缺少光照,无法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更多能量,占据劣势,③正确。故选D。
4,C湿地生物群落中有水生生物,也有鸟类等陆生生物,A错误;狐狸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动物类型,不是荒漠生物群落的
动物类型,B错误;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由
于环境中缺少遮蔽物,因此经长期自然选择后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C正确:森林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地
区,D错误。
5.A二化螟、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后者是寄生,A错误;群落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正确:二化
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由此可推测两者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
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C正确:灌木林中无二化螟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6.C腐尸花是寄生植物,属于特殊的消费者,A错误;丽蝇主要是腐生生物,为分解者,B错误;腐尸花从宿主直接获取有
机养料,D错误。
7.B未食入量和未同化量最终都通过有机物的形式流入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
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B错误;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自身的体温,其体内积累的有
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C正确:同化量/食入量的值越大,说明同样多的饲料能够让动物获得更多的生长量,D正确。
8.B218t/km2是第一营养级储存的有机物的含量,不是同化的.总能量,A错误:生物量随着营养级增加而减少,呈现正
金字塔形,B正确:其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可能因为生产者生活周期短被大量捕食而呈倒金字塔形,比如湖泊,C错误;
生物量会因呼吸消耗或被捕食等发生变化,D错误。
9.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自给自足,B错误。
10.D为了诚少实验误差和实验干扰,研究地段需要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早季和雨季的取样地点必须一致,A、B正
确;由图可知,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橡胶林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均高于热带雨林,C正确;热带雨林在雨季的分解作
用低于旱季,故湿度增大不利于纤维素的分解,D错误。
11.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固定的太阳能诚少,A正确;成熟牧草会影响新草的生长,故需要及时收割,B正确;植
被覆盖度的增加体现了牧场的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合理放牧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使能量持
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12.C人类过度捕捞等活动可能使某些物种灭绝,进而降低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而实行禁渔制度有利于恢
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A、B正确:禁渔期间市民垂钓或者小范围捕捞鱼类可能会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应进行规范化管理,C错误;禁渔期开放后长江和黄河流域生产性捕捞应该合理适度,避免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D正确
13.C由图可知,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能持续增加,A正确:乳酸菌发酵需要无氧环境,若泡菜坛有裂缝,会导致
乳酸菌的数量减少,B正确;由曲线图分析可知,第3天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第8天时亚硝酸盐含量趋于稳定,
含量较第3天明显减少,故与第3天的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C错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随着乳酸含量
的增加,pH逐渐降低,D正确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2551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