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文档属性

名称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4 22: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 探究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预设如下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生字生词。
2.查找关于新闻评论的一般知识。
3.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
1、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品味作者评论性的文字、关键词语的含义,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评价任务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概括文章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主旨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弱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介绍新闻评论的文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导入新课。
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新闻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看法或态度。它的材料是新闻所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来的。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二、出示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概括文章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主旨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弱者。
三、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1①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规规矩jǔ 矩jǔ 震撼hàn 宽裕yù 简陋lòu 趋之若鹜wù
②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宽裕:宽绰、富裕。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鹜:鸭子。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震撼:震动,摇撼。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习任务: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分析和展示。教师在听取分析后引导统一认识,明确行文思路。
公布结果------调查过程--------展开评论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文,一句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3、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针对什么问题进行了评论。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观点。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评点并明确:
内容:《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则新闻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记者以调查的统计数字为依据,得出了农民工尽管收入低,但非常重视子女的上学问题的结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记者给那些贫穷的但重视教育的农民工的评语,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②归纳文章主旨:
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让我们在感到一丝宽慰的同时,更为他们担忧,如何让他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依据材料归纳观点的练习,同时
能够学习发表感想。)
四、探究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写作特点。
1、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时,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农民工收入低和农民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这两个事实?
明确:作者强调这两件事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说明供子女上学对农民工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事,尽管他们的子女就读于民办民工学校,但是教育费用占据着他们收入的很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想尽办法送子女上学,更可见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2、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一些相关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作者所持有的观点起什么作用?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点后明确。
明确:用数字说话,平淡中见真实,真实中让人震撼。我们透过这些数字,真正了解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3、为什么在第6段中说“这是本次调查最为有价值的一组数据”?
虽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光金副研究员没有做具体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但我们从前文叙述中已能够捕捉到这样一些信息:①农民工子女都能接受教育。②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不能接受同等教育。这就为 今后政策的调整确立了方向,这种不平等教育将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慢慢消失。
4、写作特点:
①重视以事实说话
全文列举了调查后的许多事实,尤其是大量的数据,使读者多诸多事实有所思考,也便于理解作者所作的评论。
②善于设置悬念,渲染反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还善于设置悬念,大事渲染调查设计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反差,引起读者去了解调查的实际结果。
③讲解独到,视角新颖。
本文选取罗勒当前一个热点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来展开评论。在根据数据得出震撼人心的结论后,对农民工重视教育的做法表示充分地肯定,同时也在文字的叙述中表露了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接受不一样的教育表示同情。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引导学生真确面对社会事实,同时运用已有经验快速总结文章写作特点的练习。)
五、比较探究,明确新闻评论的特点。
消息是用事实说话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中,作者只陈述事实,基本没有发表什么议论。新闻分析(也称新闻评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作者也列出了大量的调查来的数据(事实),全文也是写实为主,他的写作目的主要是摆事实,还是谈观点,请讨论。
明确: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谈观点,摆事实的目的还是在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六、小结
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主标题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受教育的权利,孩子们都在上学,副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从一组真实的数据中得出的结论。
七、作业布置:
2、预习《报人邵飘萍》
板书设计:
调查问卷
农民工 125份 民办农民工学校 81人 最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收入 64----很低 震撼 有
子女 159人 人心 一般学校 30人 价
就学 108人----很多 值
重点学校 5人
教学反思:
亮点:本文是一篇新闻评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计时抓住文体特点理清文章脉络;再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而理解文章的写法。同时结合课后练习四进行新闻和新闻评论的比较,进一步来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有关新闻类题目的练习,如果加入适当的练习会更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