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0 17: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趣味导入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 放牛
1344 年-1347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成功逆袭
阶段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经济发展出现新特点;这一时期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文化方面明清涌现出一系列科技文化成果。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政治领域上君主专制逐渐强化;民族关系上明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对外斗争方面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是为明太祖。
南京明孝陵
南京明城墙
汉高祖刘邦
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帝王:
皇帝名称:
年 号:
开国都城:
明朝
1368年
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
洪武
一.明朝的建立
背景:
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 —《明实录》卷五十九
材料二: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朱元璋认为,
元朝的灭亡使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一: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其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势力集团。他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后因“占城贡使”事件,朱元璋将胡惟庸下狱,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①政治上: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内阁,后世不得立;
提升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中央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政治方面:
(1)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洪武九年,朱元璋宣布在地方上废元旧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并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以防地方势力过大而专权一方的可能。
材料二:
①取消行中书省,
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在地方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地方: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影响: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皇帝
吏部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大都督府
(军事)
中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左军都督府
前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影响: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五军都督府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军事方面: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1.目的:
为监视官民,巩固政权。
2.内容:
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厂卫
3.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4.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5.作用: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6.评价:
是明朝君权空前强化的表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司法监察方面
变化:
①出题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③文体格式是“八股文”
八股取士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朱熹的《四书集注》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4、思想文化方面
雏 形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明朝
八股取士
僵化
完善
正式诞生
科举考试
废除
清朝
1905年
合作探究
材料二:
材料一:
材料三:
“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万新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
请结合教材和材料评价八股取士
材料:顾炎武抨击过八股文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郊……”
谈谈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
弊:①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②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③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
利:①加强了君主专制;
②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试制度对以后有借鉴意义。
具体措施 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在地方
在中央
特务机构
思想措施
朱元璋集权统治的相关措施,并归纳影响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①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厂卫”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八股取士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加强皇权
从思想文化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皇权
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行业 主要成就(前代基础上的发展)
农业 引进原产于( 南美洲 )的新作物( 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手工业 1、棉纺织业:从( 南方 )推向北方;
2、丝织业:( 苏州 )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3、制瓷业:( 景德镇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商业 1、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2、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北京 、 南京 )
3、( 有名的商帮 )出现(安徽的徽商、山西的晋商)
填一填:结合教材,完成关于明朝经济发展的表格。
明代青花扁壶
三、经济的发展
1,概况: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表现:
(1)农业方面:明朝引进南美洲的外来作物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三、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方面
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的繁荣,二是商人的增多。
当时全国性的贸易城市有哪些?
北京
南京
明朝哪里的商帮最有名呢?
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
皇都积胜图
北京
南都繁会图
南京
三、经济的发展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明朝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答题格式:八股文
1368年,朱元璋,应天(今南京)后迁都北京。
3.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1.政治上: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经济发展
农 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丝织中心苏州;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商 业: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商帮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2.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
4.思想上:八股取士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