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浙教版 七年级下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2课时)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时在地球自转知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地球绕日运动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透过一些自然现象认识事物本质规律和空间思维的能力。
9.3 地球绕太阳公转。
9.宇宙中的地球
②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③ 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⑥ 知道“二分二至”等主要节气,理解节气与公转的关系。
创设情境
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探究实践
说说当地夏季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白昼的时间夏季要比冬季长些。
地球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
读图
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1. 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长?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2. 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短?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3. 该地区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期与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探究实践
6、7月份即夏至日前后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白昼平均约为16小时。
12、1月份即冬至日前后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白昼平均约为10小时。
探究实践
为什么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
探究实践
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
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
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于夜。
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短时,该地就昼短于夜。
昼夜长短:
探究实践
活动
1. 如图 4-22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2. 如图 4-22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 4-22A 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线。
3. 将图 4-22B 覆盖在图 4-22A 上,并用线在 P 点处将两图串接起来,使图 4-22B 可围绕 P 点转动。
探究实践
4. 转动图 4-22B。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赤道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极昼
极夜
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探究实践
4. 转动图 4-22B。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极夜
极昼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探究实践
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时间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夜长
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昼长>夜长
夏至日 夜最长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昼夜等长
昼最长
夜最长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昼最长
直射北半球
直射南半球
太阳直射23.5°N
太阳直射23.5°S
太阳直射赤道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
选择秋分日 次年春分日(即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且南极正值极昼时期,天气是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
活动
观察当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并记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或天亮和天黑时间,比较一年中白昼长短变化,看看是否与表 4-1(依据日出、日落测算)所列的数据相符。
北纬3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约为14小时,早上约5点日出;冬至日昼长约为10小时,早上约7点日出。
探究实践
1.夏至日我国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是( )
A.海口 B.广州 C.北京 D.漠河
2.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南纬17° B.北纬23° C.南纬40° D.北纬90°
D
C
3.假如地轴不倾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
B.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
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D
迁移应用
4.如图所示,此时关于浙江省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昼长于夜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
③昼短于夜 ④昼夜平分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C
迁移应用
太阳直射赤道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