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判定在什么情况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力学中的功的含义,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及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策略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在学生比较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和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分不清力有没有对物体做功,又是哪个力在对物体做功。初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已经学习了力与运动的基本知识,能明确力的方向,从而对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一定的基础。给学生几个基本的场景,进行讨论交流,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且通过例题的讲解,能够用公式进行习题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一组词语,里面含有功这个字,同学们讨论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有贡献、成效的意思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做运动和搬运东西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怎样描述这个过程 (学生们边观察边议论)
生:都在用力移动物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效果一样使物体改变了位置。从生活中去寻找物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究
教师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课件展示:想想议议:在下图(课本的图 11.1-2甲乙)中,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实例,请在每个实例的图中画出人对物体施加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
前后桌讨论: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 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 学生可能举出很多的例子 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