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2、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2、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学习过杜甫的许多诗歌,如《望岳》、《春望》、《石壕吏》等等。这些诗歌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觉得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由熟悉的课文导入会钩起学生的记忆,以便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杜甫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2、多媒体简介课文写作背景,进入课题,解题。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一名篇,相信大家会对杜甫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引学生进入情境。学生齐读,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上四人小组互译,疏通字词,找出疑难地方,准备质疑。师检查、答疑。积累文言字词,初理文意。再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节拍。
4交流读后感受,根据现代世俗评价标准引出对杜甫的评价,一个字“傻”。并陈述四大理由。以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
其一 屋破, 为何歌?
其二 叹息, 有何用?
其三 穷困, 到何地?
其四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哪般?
探讨:
(1) 为屋破而歌,是为天下寒士而歌,亦是为下文张本铺垫。
(2) 叹息是为年高于家国无用,为民不聊生,人情淡薄,为世事而叹,隐现忧国忧民心。引导学生关注欺、忍、公然、倚等词,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及传神的特点。
(3) 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体会杜甫贫困的现状。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为人分析穷困根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作者传神的刻画,和关键词语深意。如“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长夜”等。
(4) 小结上述内容,询问学生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作者怎么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你最感动的一句话,说说为什么。你还觉得他傻吗?透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播放短片《杜甫》,明确杜甫不傻,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透过本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一个怀揣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具有兼济天下博大胸怀的伟大的诗人。所以我们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5、回顾所学课文、诗句寻找拥有同样气度与胸襟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等等
小结我们的历史因为有了他们而显得光辉灿烂。以别林斯基
的话做结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愿同学们都能有这样的气度和胸襟,再次朗读课文两遍,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