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9: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字词大盘点。(22分)
1.鲁滨逊流落 huāng dǎo( ),特别 jì mò( ),但他没有气馁。他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 zhàng peng( ),并在四周建造 zhà lan( ),
他没有任何fáng yù( )力量抵抗野兽的qīn xí( )。(6分)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6分)
(1)他在住所前的空(kōng kòng) 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开圈(juàn quàn)养。
(2)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人则挣(zhèng zhēng)扎(zhá zā)着逃跑了。
(3)他的爪(zhuǎ zhǎo)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féng fèng),样子十分温柔。
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0分)
天( )海角 头晕目( ) 前所未( ) ( )无人烟
心( )气和 无 ( )于事 乌( )之众 诚心诚( )
(1)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2)根据意思选词填空。(2分)
①匪徒虽有一两千人,但多是 ,不堪一击。
② 要救公司需要一大笔资金,小明提出来的方案根本
二、句子训练营。(12分)
1.修改语段。(一个标点符号, 一个错别字,四个病句)(5分)
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都要努力刻服,争取成绩进步。
2.夸张句。(7分)
A.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B.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以上三句是夸张句的是 和 ,这样写分别好在:
。 ( 3 分 )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夸张句。(4分)
① 这座楼真高。
②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三、课文回顾站。(11分)
1. 《鲁滨逊漂流记》按 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 、 、 、回到英国等故事情节。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 ,因为 。读了这本书,我
受到的最大的启发是 。
2. 《骑鹅旅行记》是 (国家)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故事中提到的“五月玫瑰”是 .
3.美国作家 创作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
四、□语交际厅。(4分)
班级开展读书会,要求你围绕海伦 ·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你准备说其中哪一个方面呢 请你写一段话,
五、阅读欢乐园。(21分)
(一)课内阅读。(7分)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片段一:(梗概)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
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片段二:(原文)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 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 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还要提到的是,我们的船上有一条狗和两只猫。那两只猫是我带上岸的;至于那条狗,
是在我带着第一批货上岸的第二天,它自己从船上跳出来,游上岸到我这儿来的,在以后的 许多年里是我可信任的仆役。我不稀罕它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也不稀罕它同我做伴,我只 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它却办不到。找到了笔、墨水和纸之后,我尽最大的可能节省使 用。只要我还有墨水,就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但是墨水用完以后,我就办不到了,因为我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墨水来。
1. 片段一和片段二内容相同,请归纳: 。(2分)
2. “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鲁滨逊是怎样把它们带回岛上的 请你在片段二中把具体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来。(1分)
3. 片段一是梗概,这样写的好处是 ; 片段二是原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4.读了这两个片段,我知道写梗概的一些方法,如:① ;② 。 ( 2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汤姆 · 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 · 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波莉姨妈生 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 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 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 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凶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 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 这里没有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 ……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 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克服恐惧,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 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 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金币一 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几天后,贝琪、汤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参加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魔克托尔山洞——个 迷宫般的岩洞里玩。 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脱离了大伙儿,迷路了。他们 在洞里历尽波折,饥渴和黑暗袭击着无助的他们。过了好几天,他们也没找到出路。更可 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杀人犯乔埃 ……在贝琪害怕并失去希望时,男孩子的勇气和智
慧支撑着汤姆不放弃希望,最终汤姆牵着风筝线探路,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
虚惊一场的两个孩子在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去看望贝琪,但贝琪的父亲大法官撒切
尔先生告诉他: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多日了。
汤姆带着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个刻有十字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乔埃
埋藏的那些金币。
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
1.小说主要写了汤姆的哪些冒险故事 照样子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4分)
墓地试胆,目睹凶杀 → → → → →
2.你认为汤姆是个怎样的人 根据小说梗概,结合相关情节连线。(4分)
孩子头儿,带领镇上的孩子搞恶作剧 富有同情心、善良、正直
和小伙伴跑到荒岛当“海盗” 勇敢、智慧
出庭为彼得作证 调皮捣蛋、有领导能力
被困洞中,利用风筝线找到洞口 喜欢自由、热爱冒险
3. 阅读中外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 的品格;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身 上,我们能学到他 的精神;从塞尔玛《 》里尼尔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 。(6分)
六 、写作小天地。(30分)
给课文中《汤姆 · 索亚历险记(节选)》写一则故事梗概,不多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荒岛寂寞帐篷栅栏防御侵袭 2.kòng juàn zhēng zhá zhuǎ fèng
3. (1)涯 眩 闻 荒 平 济 合 意 (2)①乌合之众 ②无济于事
二、1. (1)“鲁滨逊漂流记”改为《鲁滨逊漂流记》 (2)删去“使”
(3)“改变”改为“端正” (4)“很大”改为“多大”
(5)“刻”改为“克” (6)删去“成绩”
2. (1)A C A 句形象地写出了八儿的开心;C 句形象地写出了春节来得快
(2)①这座楼高耸入云。 ②这辆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
三、1.时 间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救 下“星期五” 从此他就有个伴儿了 我要像鲁 滨逊那样做个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机智坚强的人
2.瑞典 一 头牛 3.马克 · 吐温
四、略
五、(一)1.鲁滨逊从船舱里搬出来很多有用的东西
2.还要提到的是,我们的船上有一条狗和两只猫。
那两只猫是我带上岸的;至于那条狗,是在我带 着第一批货上岸的第二天,它自己从船上跳出 来,游上岸到我这儿来的,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是我可信任的仆役。
3.简洁,抓住要点,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故事内容 丰富具体,读起来更生动 有趣
4.①抓住主体事件,删除次要内容 ②删去具体描写,对事情进行归纳概括
(二)1.示例:荒岛冒险,扮演海盗 “鬼屋”寻宝,偶 遇凶手 山洞迷路,智勇脱险 山洞寻宝,获得宝藏
2.孩子头儿,带领镇上的孩子搞恶作剧——调皮捣蛋、有领导能力和小伙伴跑到荒岛 当“海盗”——喜欢自由、热爱冒险出庭为彼得作证——富有同情心、善良、正直
被困洞中,利用风筝线找到洞口——勇敢、智慧
3.示例:爱憎分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骑鹅旅行记 成长与转变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