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诵读古诗文,读准字音是基础。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
A. 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B.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ò)清涟(lián)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C.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í)然不动,俶(c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柳宗元)
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下面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 致书以观(得到) B. 走送之(步行)
C. 俟其欣悦(等待) D. 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破)
3.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弗之怠 B. 以 衾拥覆 C. 同舍生皆 被绮绣 D. 戴朱 缨宝饰之帽
4. 对下列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则”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则”相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则”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则”不同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
D. 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
6. 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二、默写
7.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中勤学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
三、文言文阅读
8.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题目。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②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④欺。”间召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⑥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⑦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密:秘密,这里用作动词。③馔:下酒菜。④朕(zhèn):皇帝自称。⑤臧否(zāng pǐ):善恶。⑥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⑦微:如果没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录毕,走送之 走:_________
②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_________
③濂具以实对 具:_________
④悉召廷臣诘责 悉:_________
(2)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计日以还/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弗之怠/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C.帝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彼尽忠于陛下耳/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都对;
C.有误,“俶”应读“chù”。
故选:C。
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本题考查了汉字的字音,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ACD三项中的加线词解释正确;
B.“走”解释为:跑。故B项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tōng jiǎ zì。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其次,根据各选项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
A.“弗”:否定副词,不。故A项错误。
B.“衾”:被子。故B项错误。
C.“被”:同“披”,穿。故C项正确。
D.“缨”:系帽的带子。故D项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第一个“以”相当于“而”,第二个“以”是“来”的意思,二者不相同。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第二个“则”是“却”的意思,二者也不相同。 故D分析正确。
ABC分析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既”应解释为“已经”。全句的翻译应为“已经成年了(成年以后),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
6.【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各选项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B项有误,本文中讲到的学习条件与成就没有必然联系;ACD表述正确。
故选B。
7.【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略无慕艳意
(4)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5)援疑质理
【解析】略
8.【答案】(1) ①询问 ②破
(2) ①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课内重要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援疑质理”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援”意为“提出”,对应“质”可推断为“询问”;“缊袍敝衣”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意为“破旧的衣服”,可推断“敝”意为“破”。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题,要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情况。①句中“即”“嗜”为关键词,分别意为“就”“爱”;②句中“以”“若”为关键词,分别意为“因为”“如”。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作者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其中,求学时种种艰辛及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均有描叙。这里描写的是作者“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先达”发怒时的情形,作者之所以“不敢出一言以复”,主要是因为对老师的尊重与敬服,同时体现了作者对求学的渴望与求学时诚恳的态度。
9.【答案】(1)①跑 ②言辞和脸色 ③详细 ④全部
(2)D
(3)①有时遇到老师训斥我,我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②好的大臣与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了解他们。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具”可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具答之”解释为“详细”。“悉”可结合《出师表》中的“悉以咨之”解释为“全部”。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相当于“而”/动词,认为。B项,代词,代指抄录书/助词,的。C项,代词,他/表示祈使语气。D项,都是语气助词。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②善:好的。知:了解。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