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识别海底地形名称。
海岭
海岸带
⑤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解题思考(步骤)】
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问题:
①过度捕捞
②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填海造陆
③海洋污染
对策:
①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②合理捕捞,捕养结合
(二)海洋矿产资源
分类
滨海砂矿
油气资源
可燃冰
开发利用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
锰结核(多金属结核)
2.可燃冰: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其列为我国第173个矿种。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替代能源。
小结:海洋矿产资源
分类及分布
滨海砂矿
分布在滨海地区
油气资源
分布在大陆架地区
可燃冰
分布在大洋洋盆
锰结核(多金属结核)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海面
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
海底
(3)海洋空间资源
类型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交通空间 海港码头、运输船空间舶、海上航道等 海上、海中、海底环境中可利用部分 ①海洋资源利用形式多样﹐拓宽了人类生活空间
②随着人类向海洋挺进,利用空间更为广阔
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人工岛、围海造陆、海洋牧场
通讯空间 海底光缆
储藏空间 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倾废场
娱乐空间 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
优点:
缺点:
海洋空间利用的优缺点:
空间广阔,
立体利用,
地价便宜,
不迁人口,
隐蔽性好,等。
环境复杂,
气象多变,
海水腐蚀性强,
海冰破坏性大,
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等。
海洋能源资源
类型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潮汐能 海水及其运动中 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 ①为可再生资源,污染小
②作为新的能源
海流能
波浪能
温差能
盐差能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
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2
3
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问题 原因 危害 分布
海洋 环境 污染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 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健康 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海洋 生态 破坏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 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生赤潮等 海岸带
海平面 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生态破坏与污染
原油泄漏
废弃渔网困住海豹
海洋垃圾污染
美国漏油事故
赤潮:又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拓展:什么海域易发生赤潮?
(1)所处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海域;
(2)地形较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海域;
(3)位于携带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河流入海口的海域;
(4)海水养殖业发展快的海域。
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
③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
思考1:大量石油进入海洋,会给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1、对水生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2、油膜覆盖,抑制光合作用,使渔业资源衰退
3、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的气体交换,对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4、影响旅游业
5、危害人类健康
★ 阅读P117
思考2: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
1.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2.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3.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向海洋排污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和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材P118:
议一议,试提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