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他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臧克家(1905-2004年),著名诗人,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多音字:
给:gěi(给力) 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
当:dāng (当时)dàng (上当)
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
近义词:
伟大——崇高 俯下——低下 不朽——永恒
情愿——甘愿 摔垮——摔坏 永远——永久
抬举——器重
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 抬举——贬低
理解词语:
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不同的人,其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迴异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子牛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课文主题: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内容上的对比:第二节和第五节、第三节和第六节、第四节和第七节中,写法上:“有的人”这三个字反复出现。)
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人
齐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像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相同吗?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不同。第一个“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