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试题讲评 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广东一模语文试题讲评 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09: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2023届高三
广东一模语文试题讲评
2023.3.28
素养培优
思维训练——将规范抓牢夯实。
01
02
知识迁移
教考衔接——让技能准确迁移。
03
能力提升
纠错训练——把补弱落到实处。
04
知识储备
知识构建——将积累贯穿始终。
评讲目标
01
现代文阅读I
宏观思考:
明确核心话题
微观勾画:
把握各段内容
迅速串联:
梳理文章思路
勾画
1.观点句
2.论据句
3.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5.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4.有助于厘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述,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词之后。
表时间的词语/表数量、范围的词语
表已然、未然、或然、必然的词语
表程度的词语表指代性的词语
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
表因果关系的词语
表转折关系的词语
表并列或递进关系的词语
表分类分层的词语
表举例子的词
表解说词语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材料一:改编自费孝通的《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材料二:改编自石英的《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核心话题:中国社会学理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符合“人民的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4.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实践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 费孝通的经历,给今天建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提供了哪些最基本的研究策略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材料出处
考查问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千里迢迢,远涉重洋来到这北美胜地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会给我今年的马林诺斯基纪念奖,我的心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欣慰和感激。
我师事马林诺斯基教授为时不久,只有两年。从1936年到1938年。我就教于他的门下实有我内在的原因,1A首要原因是我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动机。我在《乡土中国》导言中有过一段自白。当时作为一个三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处于民族和国家存亡绝续的关头,1A很容易意识到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密切关系,而觉悟到不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也就谈不到个人的出路,要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变动的时代里心安理得地做一个自认为是有意义的人,当时像我一样的那些青年人,开始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因而要求摸索出一条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我早年所追求的就是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了书斋,甚至抛开了书本,走入农村、城镇等社区去观察和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1B但是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得到的许多资料怎样去整理、分析、解释以达到认识中国社会的目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找到了马林诺斯基教授的门上。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我把去英国前在我家乡一个农村里所记下的调查资料,整理和编写成《中国农民生活》这本书。
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怎样迅速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的研究工作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参加,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民族情况必须要搞清楚。比如,中国究竟有哪些民族?各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我所参与的研究工作是跟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要求和政府在民族方面的工作的开展相适应的。各民族为了要改变落后面貌、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求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而这些改革却必须从当时的发展阶段出发,由他们本民族人民自愿进行。这里就需要这一种科学研究——如实地分析各民族的社会当时已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们研究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目的是在帮助各民族发展起来,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比较社会学的知识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作为我们分析具体社会的工具。我们是为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提供科学的事实根据和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意见。所以说,这可以说是一种应用的人类学。
1B 我常常想到解放前在农村里调查时遇到的苦恼,那就是被调查者并不真的理解我为什么要去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解放后,我做调查工作时也就感觉到温暖和亲切。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窍门,只不过是因为被调查者是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从这种切身体会中,我似乎见到了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就是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完全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入科学性和主动性。
这段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的应用人类学必须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人类学。这就是我在题目中所说的人民的人类学的涵义。
(摘编自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材料二:
1C(围绕着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深层次上是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属性的冲突: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理论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知识,而不能是只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知识。有人将本土化追求与“反实证”倾向联系认为“社会学中的反实证倾向存在已久,并非中国社会学中主张本土化者之首创”。也有人将对本土化的质疑归结为方法问题,认为“社会学本土化之类,所遭遇的最大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方法问题……这点成为熟悉实证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者质疑 本土化是否必要和可能的理由”。从本土化之争可以看出,我国不少社会学人实际上把 诞生于西方且富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社会学当作了社会学的全部,潜意识中将“科 学”与“人文”相对立)。
1D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命题,大声疾呼“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他特别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 致知”就是一种直觉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 的方法论的意义,它是通过人的深层心灵的感知和觉悟,直接获得某些认识,这种认知方式,我们的祖先实践了几千年”。费先生“双重性格论”为奠定社会学的中国特色指出了方向,他强调“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注重“解剖麻雀”式典型个案研究, 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实现“双重性格”的优势互补。这里有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石英《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认识到个人出路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联,科学理解中国社会以求挽救国家和民族, 是费孝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的原因。
B. 费孝通早期开展学术研究时遇到的困难, 一是如何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解读,二是在调查时常常遭受到被调查者的冷遇。
在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如何看待本土的地方性知识是争论的焦点。
D. 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既要保持传统上强调的科学属性,又要与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相一致,提出了新的社会学方法论。
【试题分析】“不可调和”的理解不正确,费孝通提出的“双重性格”的命题是解决两 者冲突的方案。
C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相较于在书斋里拿着书本思考,理解社会状况更好的方式,是实地观察和体验 生活。
B. 人类学科学性和主动性的新境界,摆脱了盲目被动局面,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方 法论。
C.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智慧,超越国界,具有当代 价值。
D. 费孝通特别关注直觉认知方式,他在《乡土中国》 一书中常运用这一方法理解 问题。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第 4 段,“科学性和主动性”是指能够让被调查者感到“温暖和 亲切”“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就 是材料二第 2 段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直觉认知方式,这种认 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且根据材 料二第 1 段,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具有理性、定量、普遍性等特点;而费孝通所指的“社会科 学的新境界”具有“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的“人文性”方法论特点。
B
理解性比对分为三步:
第一步:阅读选项,切分层次,标出关键。先把选项切分出若干小层次(一般以逗号为一个单位),再将各小层的主干词或重要的修饰语、限制词标出。
第二步:回到原文,找到对应区域。
第三步:两相比对,确定正误。
比对一般会从两个角度入手:
(1)比对词语。看选项与原文在词语的内涵、范围、程度、时态等方面有无改变,看有无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缩小或扩大范围、颠倒时态、改变已然与或然、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设误点。
(2)比对句子。看选项与原文在句意的理解尤其是句间关系的判断上是否一致,有无条件绝对、因果失当等问题。
“选择题”解题方法——理解性比对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符合“人民的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 为完善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而开展的研究
B. 为调查全民普法教育的现状而开展的研究
C. 为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而开展的研究
D. 为改善特大型城市人居环境而开展的研究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人民的人类学”指的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工具,为解决 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以服务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A项,该项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B项,该项研究没有指向具体要解决的问题;C项,该项研究没有为解决人 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
D
选择题第3题,文本外对文本内推断,选择题创新题解答。
规律总结:选择题3还是沿用文本内推断文本外的命题模式。做这道题要抓住关键点,对原文观点的把握;难点在于对选项内容的理解,有时因涉及到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要读懂选项内容。有了观点做支撑,再来对比分析选项内容,选取最合适或不合适的一项,也就不难。
解题方法
4.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实践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答:①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 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2分)
②他“将心比心”,让当地人民理解并认识 到研究的目的,调查双方能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又“推己及人”,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 见。 (2分)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我们是为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提供科学的事实根据和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意见(2 分)(第三段末句)
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入科学性和主动性(理解调查目的,良好的沟通氛围,温暖和亲切)(1 分)
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书斋,甚至抛开书本,走入农 村城镇等社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来了解中国社会(1 分)。
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最后一段,与 ②后半部分重复)(1分)。
5. 费孝通的经历,给今天建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提供了哪些最基本的研究策略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①坚持人民立场的策略,他也由此迈入社会学殿堂、投身民族研究;
②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早期为认识中国社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解放后则致力于民族 地区的发展;
③坚持理论创新的策略,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 的创新主张,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4分。每点2 分,答对其中 2 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摸索出一条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或"能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1分)
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1分)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或“有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1 分)
坚持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1分)
信息筛选与整合题
解题步骤:
先根据题干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点;然后,将主要信息点归纳概括出来;最后,规范整合,组织答案。
相信一个真理:“答案就在原文中。”
找准一个角度:审题,题目要求是从哪个角度来总结概括的?
树立一个意识:按条理梳理,小序号标注。
02
现代文阅读II
作者及作品简介
在九十年代新出现的科幻作者中,王晋康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堪称中国科幻这一时期的旗帜性作家。
九十年代是王晋康科幻创作的前期,以短篇为主。发表过《魔环》、《解读生命》、《牺牲者》、《养蜂人》、《侏儒英雄》、《生命之歌》、《七重外壳》等几十个短篇。还有《追杀K星人》、《生死平衡》等两部长篇科幻小说。
王晋康的科幻小说不仅有严谨和独到的主题思想,又注重保持文艺作品的独特价值。在他笔下,科学精神和艺术精神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他擅于将科技细节融入作品情节之中,达到了挥洒自如、水乳交融的程度。这也是他多年科幻小说创作经验的结果。
在《失去的瑰宝》里,王晋康体现了他的文艺情怀。时间旅行这么重要的科技,居然只是追诉一个艺术家的瞬间。而在《泡泡》中,我们又能看到他如何实践核心科幻的理念,超空间本来只是抽象推导的结论,但作者却把里面的景像描写得如在眼前。这种变抽象为形象的能力,恰恰是科幻作家的专长。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关于文中第二次穿越和第一次穿越的异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有人说本文标题中的“瑰宝”既指阿炳创造的音乐,也指阿炳本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陈述理由。(6分)
9. 本文通过“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实现了人物之间跨越百年的交流,这种跨越通过人物梦境也可以实现。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和梦境相比,以科幻创意表现有什么好处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瑰 宝
王晋康
2050年12月,我离开设在太空城的时空管理局,回乡探望未婚妻栀子。那天是阿 炳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阿炳是她最崇敬的音乐家,是她心中的神祗。她在音乐厅举办阿炳二胡曲独奏音乐会,当《二泉映月》的旋律从琴弓下淙淙地淌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天籁。那是瞎子阿炳想象中的无锡惠泉山美景,月色空明,泉声空灵,白云悠悠,松涛阵阵。这是大自然最深处流出来的净泉,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谐振。琴弓飞速抖动,栀子流泪了,观众也流泪了。当最后一缕琴声在大厅中飘散后,台下响起暴雨般的掌声。
回到家,栀子还沉浸在激荡的情绪中,她说:“阿炳先生的乐曲是偶然飘落人间的仙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至宝。先生一生穷愁潦倒,但有《二泉映月》传世,他的一生也就值了!”
她的目光里燃烧起痴狂的火焰:“何汉,据说阿炳先生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可惜它们永远失传了。一想到这些丢失的瑰宝,我就心如刀割!”
“我们去找到那些失落的瑰宝!”虽然时空管理局的规定十分严格,处罚严厉无情,但是,我顾不得了。
我们选择了1946年的惠山寺庙会。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喜悦中夹杂着凄楚 困苦。庙会里人头攒动,江湖艺人在敲锣打鼓、翻筋斗、跳百索、立僵人,地摊上摆 着泥人大阿福。我穿着长袍,栀子穿着素花旗袍,在一条小巷里等待。小巷铺着青石 板,青砖垒就的小门洞上爬着百年紫藤,银杏树从各家小院中探出枝叶。
阿炳的琴声从巷子深处涌来,是《听松》,沉雄有力,气魄宏大。两个身影在拐角 出现,前边是一位中年女人,穿蓝布大襟上衣,手里牵着阿炳长袍的衣角,显然是他 的夫人董彩娣。阿炳戴着墨镜和旧礼帽,肩上、背上挂着琵琶、笛子和笙,一把二胡 用布带托在胯部之上,边走边拉。
他们走过去了,栀子还在呆望着。我推推她,她才如梦初醒。我们赶紧追上阿炳, 把激光录音头对准琴筒。阿炳的琴声连绵不断,起承时流转自然。阿炳的操弓如云中 之龙,夭矫多变,而贯穿始终的基调苍凉高远。阿炳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物我两忘, 与音乐融为一体。
整整一天,我们像导盲犬一样走在先生前面。直到夕阳西斜,董彩娣拉着丈夫返 回,在青石板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和栀子坐时间车赶回,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听录音, 做统计。先生共演奏了270首乐曲,栀子说,它们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至少有15首是 堪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栀子欣喜得难以自禁:“汉,知道你对人类做出了多大 的贡献吗 储师竹、杨荫浏先生只录下6首,我们录下270首呀。”
栀子说:“今天再去一次,请先生亲自为他的乐曲定出名字好吗 ”
我不能不同意: “咱们要尽量早点返回,不要忘了,我们是未经批准的时间偷 渡者。”
这天春雨浙浙,我们在街上没等到先生,便辗转打听,来到先生的家。 一座破房,门廊下四个孩子在玩耍,他们是董彩娣前夫的孩子,个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董彩娣不在家,孩子们说她“缝穷”(给单身穷人做针线活)去了。阿炳先生坐在竹椅上,仍戴着墨镜和礼帽,似乎随时准备出门。他侧耳听我们进屋,问:“是哪位贵客 ”
栀子趋步上前,鞠躬说:“阿炳先生,华先生,我们把您昨天的演奏全录下来了, 请您听听,告诉我们每首曲子的曲名,好吗 ”
先生点头说:“好呀。”
栀子打开激光录音机,第一首先放《二泉映月》。凄楚优美的琴声响起来,阿炳先 生浑身÷颤,侧耳聆听一会儿,急迫地问:“你们哪位在操琴 拉得这么好 ”
栀子的泪水慢慢溢出眼眶:“先生,是您呀,这是您的录音。”
原来先生刚才没听懂栀子的话,他不知道什么是录音。栀子做了解释,把录音重 放了一遍,阿炳入迷地倾听着。 一曲既毕,栀子说:“先生,这是你的一首名曲,它已 经…… ”她改了口,“它必将留传千秋。请给它一个名字吧。”
阿炳苍凉地说:“姑娘,我盼知音盼了一辈子,今天才盼来啦。这首曲子我常称它 ‘瞎拉拉’,若要起名字,就叫…… ‘二泉月冷’吧。”
栀子继续播放,阿炳也一首首给出曲名。快中午了,雨越下越大,董彩娣回来了。 我们都沉浸在音乐氛围中,没注意到她坐立不安的样子。她终于打断阿炳的话头,伏 在他耳边轻声说着什么。
我皱着眉头对栀子说:“她好像说要把琵琶当出去,买点儿肉菜招待我们。”
栀子眼眶红了,急急掏出钱包:“先生,我这儿有钱!”她肯定想起人民币不能使用,又急忙扯下耳环和项链:“这是足金的首饰,师母请收下!”
我厉声喝道:“栀子!”
栀子扭回头看看我,这才想起出发前我严厉的嘱咐。她无奈地看看阿炳夫妇,泪 水夺眶而出。忽然她朝阿炳跪下,伏地不起,肩膀猛烈地抽动。阿炳先生对妻子低声 交代着,让她到某个熟人那儿借钱。趁这当儿,我急忙扯起栀子离开,甚至没向阿炳 夫妇告别。
桅子泪水汹涌, 一直回望着那座破房。
我曾再三向栀子交代:“时间旅行者不允许同异相时空有任何物质上的交流。这是 旅行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如果把原子弹带给希特勒,把猎枪带给尼安德特人,甚至只是把火柴带给蓝田猿人……历史该如何震荡不已!
过度剧烈的震荡有可能导致时空结构大崩溃。”
回到时间车里,栀子啜泣不已,激动地说:“这样伟大的音乐家,你能忍心旁观他受苦受难,四年之后就吐血而死 汉,我们把阿炳先生接回2050年吧!”
我启动了时间车:“我们只是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历史的。需要改变的太多了,你能把岳飞、凡 · 高、耶稣都带回到现代 想都不能想啊。”
栀子悲伤地沉默了很久,低声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段“我”对未婚妻栀子所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欣赏,为下文“我” 决定陪栀子穿越时空寻找“瑰宝”作了铺垫。
B. 1946年的无锡城,庙会的热闹和小巷的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杰出民间音 乐家阿炳的出场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
C. 栀子认为阿炳创作的270首乐曲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还不乏可与《二泉映月》 媲美的极品,这是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
“D. 名曲《二泉映月》在文中多次出现, 一方面回应题旨,另一方面也作为线索串 联起相隔一百多年的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
A
【试题分析】B项,“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不当;C项,“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 有误;D项,“回应题旨”和“作为线索串联起”不对。
7. 关于文中第二次穿越和第一次穿越的异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两次穿越都是为了失去的“瑰宝”,但具体目的有所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寻找乐 曲,第二次是想请阿炳给乐曲定名,相比较之下,第一次比第二次更为重要。
B. 两次穿越抵达的地点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无锡,但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有所 不同,第一次主要是在阿炳前来卖艺的惠山寺庙会上,第二次则是在阿炳的家。
C. 两次穿越的时间很集中,就在前后两天,但天气却有所不同,第一次是晴天, 第二次是雨天,不同天气营造的不同氛围和两次穿越后发生的不同故事吻合。
D. 两次穿越后的栀子都和阿炳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但第二次他们之间的交流更
加深入,具体说来,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从物质、信息到情感多方面的交流。
【试题分析】未进行物质交流。文中“掏出”和“扯下”只是栀子的动作,她并没有和
阿炳交流
D
8. 有人说本文标题中的“瑰宝”既指阿炳创造的音乐,也指阿炳本人,你同意这一说 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陈述理由。(6分)
示例一:同意。 (1 分)因为阿炳本人跟他创造的音乐一样珍贵。 (1 分)阿 炳才华横溢,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 270首乐曲,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 (1 分)阿炳安贫乐道,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从容自若; (2 分)阿炳着装整肃,谦恭有礼,有谦 谦君子的风范。 (1 分)
示例二:不同意。 (1 分)因为文中的“瑰宝”有特定的所指,指的是阿炳创造的音乐。 (1 分)文中栀子和何汉穿越的目的是寻找丢失的“瑰宝”,也就是阿炳先生能演奏但却未能传世 的 300 多首乐曲。 (1 分)当他们录到了 270 首乐曲后,他们认为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分)小说的结束,栀子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 (1 分)
[6 分。分点赋分,满分为止。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
评分细则:
回答第一问“同意”或“不同意”(1 分)
示例一,答到“瑰宝”指阿炳与他的音乐一样珍贵' 或者“至宝”、“净 泉”“仙音”等,(1 分);答才华横溢,“伟大的音乐节”'“演奏家”(1 分);答 到一生穷困潦倒,对此坦然面对'乐观'从容自若。(2 分);答到谦谦君子或从 衣着外貌描述(1 分)
示例二,参考答案即可
补充示例三,不同意,(1分);“瑰宝”指阿炳,他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 分);分析参考示例一,言之成理即可。
考查知识点——观点探究+标题的意蕴
“观点探究”答题模式:观点+理由
“标题的意蕴”解题方法:
分类 说明
表层含义 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探究小说“标题意蕴”需注意两点:
1、如果标题是比喻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这样才可以领悟标题的深刻含义。
2、从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从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标题的意蕴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题干要求探究的内容是什么?题干对探究有哪些要求?
第二步:关注表达技巧。标题是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点出标题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解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字面含义。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在表层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挖掘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第五步:综合信息,规范作空。
此次的考题就是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
9. 本文通过“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实现了人物之间跨越百年的交流,这种跨越通过 人物梦境也可以实现。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和梦境相比,以科幻创意表现有什么好处 (6分)
答:①让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更具真实感,并因此更加打动人心;
②让人物活动和人物交流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艺术张力;
③让背景设置更有想象力,更有助于表现人们理想中的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
[6 分。分点赋分,每点2 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
评分细则:
人物形象:更真实;(1分)
情节:更可信;(1分)
艺术效果:感染力'打动人心' 张力;(1分)
读者感受:吸引阅读兴趣,(1分)
主题:科技进步,时代变化,通过科幻的形式突出保护、尊重瑰宝,(2分)
考查知识点——文本特征
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功效
1、梦境表达心境美。人在白天的心境幻觉常常幻化为晚上的梦境。心境、梦境融为一体。梦境呈现心境,梦境胜似心境,梦境胜似心境。
2、梦境蕴含志向美。梦可以使人的追求更加美好。如《行路难》中李白借梦幻来表达虽遭馋毁而关心国事的思想感情未泯。
3、梦境潜隐向往美。梦,大多是向往的达成,是向往的潜层隐匿。如阿Q借梦才能对那些欺人者以诅咒和惩治,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4、梦境创设情节美。梦境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特定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与情节有关,它既能引出情节,又能推动情节。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在主观意识与客观因素常常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以梦境构成全文,顺理成章。再如贾宝玉的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的梦中喻示凤姐、林黛玉的梦中谢世等情节无不巧妙地透露出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些梦境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5、梦境反映现实生活美。梦和现实是一种补偿关系,当人们的愿望还不能实现,便在梦中得到补偿。
6、梦境具有创造美。梦有助于启示人们摆脱思维定势,打破思维常规。
7、梦境体现空灵美。神秘美、荒诞美、虚幻美、空灵美,是梦的共性。梦是大脑的产物。它像薄雾一样变幻莫测,飘忽不定,聚散无序,又由于在睡眠中,梦缺乏严密的意识机能,出现支离破碎阴差阳错的情况。所以,梦往往体现荒诞不经和扑朔迷离的特点,隐现虚幻之态,渗透空灵之美。如李白梦游天姥,群仙列队欢迎。
(资料源自于网络信息整理)
科幻小说的特点
科幻小说的特点:
1、科幻小说具有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
2、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
3、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
科幻小说的8个子流派:
奇幻小说:受神话和民间传说启发的科幻故事,通常包含魔法元素。
超自然小说:关于秘密知识或隐藏能力的科幻故事,包括巫术,招魂术和通灵能力。
乌托邦小说:关于作者认为是完美,理想社会的文明的科幻故事,常常带有讽刺意味。
反乌托邦小说:关于作者认为在政府规则,贫困或压迫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社会的科幻故事。
太空歌剧:以肥皂剧为主题的戏剧,科幻故事发生在外太空,以冲突,浪漫和冒险为中心。
太空西部:融峡苹迷?赜胛鞣嚼嘈驮?氐目苹霉适隆
赛博朋克:科幻故事,将先进技术与较不先进,崩溃的社会并置。
蒸汽朋克:将科技与蒸汽动力机械相结合的科幻故事。
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科学性、文学性、幻想性
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所谓科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题材有关科学问题;二是以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谓文学性:一是指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二是指有强烈的文学手法、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叙事、精彩的描写等;三是指表达目的不只是表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如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等。
【典例示范】
(2018·全国卷Ⅲ)阅读《微纪元》(节选),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答: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文言文阅读
《后汉纪》简介
《后汉纪》是编年体东汉史,记事溯自新莽天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全书30卷,21万余字。
《后汉纪(史部26)》为四库全书之一,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六千七百五十二函。
作者袁宏(328年-376年),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幼年丧父,家中生活比较清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刻苦力学,终有所成,少年时代就以文思敏捷、文章华美而闻名于世。他曾作过桓温等人幕僚,后任东阳郡太守,49岁时死于任所。袁宏亦是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后汉纪》、《三国名臣赞》现仍存世,《东征赋》、《咏史诗》、《竹林名士传》等都已失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 对于郊外祭祀,光武帝和郑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3分)
考查问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乖谬不和】,日月薄【相继】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 下。公卿百察,各上封事【密封的奏章】,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贤德、良善、端方、正直】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善政】,不用善【善人】,则取谪【承受灾祸】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致力】三而已: 一曰 择人,二曰因民【顺应民意,即做有利人民的事】,三曰从时【顺从时令做事】,此应变【应对变化】之要【要务】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通“返” 】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九合诸侯】之功。愿陛下成屈【使…降低身份】已从【顺从】众之德【心意】,济【发挥】群臣举善【举荐善人】之美【美德】。”不从。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以…为美】其
译文: 十二月三十日 , 日偏食。皇帝下诏书说: “阴阳之气乖谬不和 , 日食月食相继出现。如果百姓有什么罪过 , 都让我一 个人来承担 , 现在大赦天下。公卿百官 , 你们各人呈上密封的奏章 , 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 , 举荐具有贤德 、 良善 、端方 、正直 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太中大夫郑兴呈上奏疏说:“ 臣听说国家没有善政 , 不用善人 , 就会在日月的灾祸中承受灾祸 , 所以政事是不能不慎重的。致力做好三点就行了: 一是选拔贤人 , 二是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 , 三是顺从时令办事, 这是应对变化的要务。过去齐桓公到莒国逃避祸乱 , 鲍叔跟从他。回到齐国后 , 鲍叔举荐管仲 , 桓 公听从了。于是建立了九合诸侯的重大功业。希望陛下能降低自己的身份 , 顺从大家的意见 , 以发挥群臣互相谦让的美德。” 皇帝没有接纳。郑兴字少赣 , 是河南开封人。曾跟从刘歆学习讲议 , 刘歆向人称道他的才华 ,
才,学者皆师【以…为师,名词意动用法】之。兴既【…之后】之【到】凉州,坐【连坐】事免【被罢免】。会【恰逢】赤眉作乱,东道【向东的道路】不通,兴乃归【归附】隗嚣。嚣贰【怀有贰心】于汉,兴每匡【匡正】谏【劝谏】,言辞恳至【到极点】,嚣虽内【内心】不能悦,而外相崇【尊敬】礼【以礼相待】。 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迁徙房舍】益禄【增加俸禄】。兴见嚣曰: “黄堂同僚【同殿为臣】故归骸骨非敢为用【出任官职】也求为先人遗类【归葬】耳幸蒙覆载【天地的恩情】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侍奉】亲之道,生【活着的时候】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遵奉】以周旋【周全的礼节】,不敢失坠【违反】。 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被迫停止】,是【这】以【用】父母为【作为】请【请辞的理由】也,无礼甚矣。将军焉【怎么】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置办行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任命】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
译文:求学者都向他学习。郑兴到凉州后 , 因事获罪被免官。恰逢赤眉作乱 , 向东的道路不能通行 , 他就归附了隗累。隗嚣要背叛汉朝 , 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 , 言辞恳切至诚 , 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 , 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而以礼相待。郑兴向隗累请求回家安葬父母 , 隗嚣没有同意 , 却给他迁徙房舍 、增加俸禄。郑兴前往面见隗嚣说: “我们曾同殿为臣 , 所以冒昧请求退职回家 , 不敢再出任官职了 , 只求为归葬先人而已。幸蒙天地的大恩 , 又得保全性命。现在我告老还乡 , 却迁徙了房舍 、增加了俸禄。我听说侍亲的道理 , 父母活着时用礼节奉养他 , 父母死后用礼节安葬他 , 用礼节祭奠他 , 遵奉这些礼节 , 不敢半点违反。现在为埋葬父母而请求回家 , 却因为增加了俸禄而事情受阻 , 这是用父母作钓饵 , 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 隗嚣说: ”你能这样做就太好了。“于是为他赶办行装 , 叫他和妻子一道离开。皇帝听说郑兴回来了 , 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推 荐郑兴说:
“执义坚固,敦【笃厚】于诗书,好古[喜好古代的事物】博物【通晓事物】,见疑不惑【看见疑惑的事也不被迷惑,即思想坚定】,宜侍帷幄【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指皇帝。此处指皇帝的近侧、身边】,以益【更加】万分【分劳】。”于是敬【敬重】异【更加】焉, 每朝有大议【商议重大事情】,辄访问【拜访询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 “欲以谶【chèn,预言;征兆]决【断定】之,何如 ”兴曰: “臣不为【做】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以…为非,认为不正确】之邪 ”兴曰: “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缓解怒气】 曰:“言不当【应该】若是【像这样】邪。”兴数【多次】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 ·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译文:“郑兴坚守正义 , 喜好诗书 , 知识渊博 , 思想坚定 , 应该留在皇上的身边 , 为陛下分劳。”于是皇帝更加敬重他了 , 每当朝中商议重大事务 , 总是拜访郑兴咨询。 皇帝曾经问郑兴郊祀的事 , 并说: “我想用谶言断定 , 怎么样 ” 郑兴答道: “臣下不谈谶的事情。” 皇上怒道: “你不谈谶的事情 , 是认为它不对吗 ” 郑兴惶恐地说: “臣只是没有学过谶书 , 不敢认为它不对。”皇上的怒气才缓解下来说: “说话不该像这样。”郑兴多次言政事 , 文辞都温和儒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B.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C.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D.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解题方法】找第一处不同“非敢为用也”,抓句末虚词,排除了AB两项;比对CD两项,“得自保全”,根据“得”的意思,选择“C”。
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屈己从众的“屈”意思是降低身份,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相同。
美其才的“美”指称道,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 不同。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葬父母。
征,汉代时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直接任用有才能或具美德的平民入朝为官。
【试题分析】“威武不能屈” 的 “屈” 意思是“屈服” , 与“屈己从众" 意思不同。
A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他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 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
C. 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 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 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试题分析】郑兴并没能劝服隗嚣归顺朝廷。
B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2)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
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 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
[4 分。大意2 分,“封事”“讳”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 对郑兴很尊敬且以礼相待。
[4分。大意2 分,“内”“崇礼”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 "百寮”译为:百官,官员,大臣,得1分,译为同僚不得分。
② "封事”译为:密封的奏章,密奏,得1分,译为奏章不得分。
③ "讳”译为:顾忌,忌讳,避讳,得1分。
④ "举”译为:举荐,推举,推荐,得1分。
评分细则:
“每”译为:经常,常常,时常,得1分,译为每次不得分。
“恳至”译为:诚恳,恳切,得1分。
“内”译为:心里、内心,得1分。
“崇礼”译为:尊敬而以礼相待,得1分,译为崇尚礼节不得分。
14. 对于郊外祭祀,光武帝和郑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3分)
①光武帝打算用占卜来决定郊外祭祀之事;(1分)
②郑兴不赞成用占卜 来决定,但他没有直说,只推说自己不了解占卜。(2分)
[3分。答对第①点,1分;答对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 武帝用占卜决定,得1分。
② 郑兴不赞成用占卜决定,得1分。
03
古诗词阅读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唐朝大臣、文学家。
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提拔为校书郎,调为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他所创作的《莺莺传》因被后人改编为《西厢记》,而成为流芳千古的伟大艺术作品。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作者简介
元稹《过襄阳楼》
诗歌题材:写景抒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 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 压,终难走脱牢笼。 ……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作分析。(6分)
考查问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过 襄 阳 楼
元 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 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
补充注释:
莺舌:莺声。 信马: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暂教:姑且让。
译文:
襄阳楼下绿树成阴,荷叶像铜钱一般平铺在城池水面上。
只见柳絮纷飞,飘在水面上,到处都是;三两声莺啼从林叶间传来。
每日在楼前信马由缰却不得上楼观赏,时不时站在水边看云的倒影。
我早晚都要上楼去,与君一起吟咏赏月,尽情欢娱。
赏析:
首联从襄阳楼下所见之景写起。先写树阴,再写水中荷叶。“钱”“平”形象生动描写出了荷叶之情态,令人联想翩翩。开篇由景切入,这是律诗常用起笔手法。
颔联承前再写所见所闻。再写水上柳絮,然后写林间所闻莺啼。视听结合,给人以生机之感。
颈联转笔又再写水与楼下行动,呼应首联。此三联从楼下写到水面,再由水面写到楼下,反反复复,错落重叠,起伏激荡。可谓不落窠臼,独创新颖。
尾联借典抒情,卒章显志。运用想象,遥想与古之名士登楼赏月吟咏之为,含蓄达意。借用东汉文学家王粲与东晋名士庾亮的典故,既呼应诗歌题目,表明写作意图;又委婉表达诗人淡泊心志、纵情吟咏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微之此诗,呈上府主司空,欲登襄阳楼上,则亦前段叙楼,后解叙意,此自为律诗寻常旧格,亦既由来久矣。今乃忽然出手写楼,忽然接手写水;忽然顺手承之再写水,忽然顺手承之再写楼。于是连自家亦更留手不得也,因而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而后之读者,乃方全然不觉,反叹一气浑成。由此言之,世间妙文,本任世间妙手写到。世间妙手,孰愁世间妙文写完!后人固不必为前人邈真,前人亦何足为后人起稿?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
其实此诗前解一、二,原自只写襄阳楼下,树阴荷钱,平平作起耳,不知何故,三乃偶然误写“拂水”二字。若在他人,只是连忙改去便休,独有微之偏不然,偏要反更写“隔楼”二对之,一似我乃故意作此重叠者。于是一时奇兴既发,妙笔又能相赴,索性后段五、六亦再写此“有时水畔”“每日楼前”之二句也。言有时只是楼前立,每日只是楼前行,拜不能得上楼。若幸而得上楼,则真司空之赐也。后段写得上此楼,心感如获。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 “荷叶” “柳花” “莺舌”美不胜收,但 “千万点”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B. 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
C. 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 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 一气浑成。
D. 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 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
【试题分析】“千万点”和“两三声”并没有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A
16. 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 一受前人欺 压,终难走脱牢笼。 ……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作分析。(6分)
答:(1)本诗三次写楼,三次写水,错落重叠,是为“鼓荡”; (2 分)
(2)襄阳楼下景物多样,人事种种,作者独对“楼”和“水”情有所钟,这样的关注点发自诗人“性灵”, 是诗人“只听自己”的结果; (2 分)
(3)这样的写法前所未见,可谓诗人独创,这就使诗歌摆脱了 “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 (2 分)
[6分,每点 2分。若有其他说法,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
评分细则:
第一个点回答“重叠”“反复”“多次”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得1分。
第二个点回答按照主观情感,抒发个人感受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得1分。
第三个点回答“独创”“创新”“ 不落窠臼”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得1分。
考查知识点——创新题型:情境类提问
第一步:需解读“情境”语句的意思,即审清题干的“引导语”。
第二步:根据 “引导语”的内容或方法,逐句分析诗歌内容。
第三步:根据要求,组织答案,规范作答。
此道古诗主观题最大的难度是要诗书金圣叹的点评的意思。
04
名篇名句默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和秦王朝的覆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并提出如果秦王朝爱护六国的人民,“ , ”这一观点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
(2)作为一个诗歌意象,“沧海”既可以表达开阔的胸襟与奋发的情感,又可以承 载别离的伤感与忧伤的思绪,前者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后者如李商隐的“ , 。”
(3)“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当它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如“ ,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05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当我的肠胃被全面改造过来后,我也开始全面掌控家里的厨房(其实也就一只炉 子、 一张矮桌、 一把菜刀加一个纸箱),成为家里的首席大师傅。强硬自负如卡西,都 默默认同。斯马胡力更是 。只有李娟做的,他无论是什么才极卖力地吃。 连她烧的白开水都喝得 。
我怀着无限乐趣一次又一次用力剜出一大块细腻洁白的羊油,丢进热锅。看着它 面对我愉快地苏醒,看着它丝丝入扣地四面融化,润物细无声。再 扔进切碎的洋葱和固体酱油。香气“啊”地尖叫一声,喜气洋洋地烟花般绽放。毡房被香得微微地鼓胀。赶紧倒清水!浇灭它的热情!于是香气迅速退却到水的内部。盖上锅盖煮啊煮啊,柴火烧啊烧啊。一旁的面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暗自变软,并且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柔软……温顺地任我把它切成块儿、搓成条儿、捏成片儿。无怨无尤,躺倒了一桌子。水开了,边开边说:“来吧来吧,快点快点!”满锅沸腾,无数只手争先恐后地招摇。我每丢进几块面片,面汤就会稍稍安静一点点。但还是无法安抚。直到 “熟”这种力量全面覆盖上来,锅中诸位才满意地、香喷喷地渐渐静止下来。炉火也渐渐熄灭。汤饭如鲜花怒放一般盛了满锅。至于放多少盐,不必操心,我的手指比我更清楚。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强硬自负如卡西,都默默认同。斯马胡力更是 。只有李娟做的,他无论是什么才极卖力地吃。 连她烧的白开水都喝得 。
我怀着无限乐趣一次又一次用力剜出一大块细腻洁白的羊油,丢进热锅。看着它面对我愉快地苏醒,看着它丝丝入扣地四面融化,润物细无声。再 扔进切碎的洋葱和固体酱油。
赞不绝口/啧啧称赞
津津有味/有滋有味
出其不意
评分细则:
第 1 空补充:赞叹不已、赞誉有加、拍手称赞、拍案叫绝。
第2 空补充:一干二净。
第 3 空补充:出人(乎)意料'出人(乎)意表。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结构分析法
成语只要是放在句中,总会有它的具体位置;只要有具体位置,就会有结构特点。通过位置分析它在句中的结构特点,就有迹可循,顺藤摸瓜,找出相关成语。
逻辑结构: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句式结构:对比、反衬,排比,主谓、动宾、偏正等。
语法结构:主语位置(名词性)、定语位置(名词性、形容词性)、状语位置(副词性)、谓语位置(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等。
2.提示分析法
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或明或暗的对该成语进行阐释、照应或提示,圈画出所填成语的前后提示词语,然后按语境意思选择成语。
成语填空解题方法
3.限制分析法
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对该成语起着限制作用。认真分析与体会语境的限制性,我们要关注语境中隐含的对象,褒贬,谦敬等限定性要求的词语。
4.搭配分析法
句中的成语总会有一些内容与之搭配,认真分析、体会成语与语境的搭配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要关注语境中隐含的结构、内容、语法、逻辑等方面的搭配要求。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只有李娟做的,他无论是什么才极卖力地吃。
答:只要是李娟做的,无论是什么他都吃得极卖力。
[4分。“只有……才……”改为“只要是……都……” 1分;“无论是什么”调序1 分; “极卖力地吃”改为动补结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若有其他改法,只要表达正确流畅,可 酌情赋分。 ]
评分细则:
“只有”改为“只要是”得 1 分,改为“只要”不得分。
“才”改为“都”得 1 分。
“他无论是什么”调序为“无论是什么他”得 1 分。
“极卖力地吃”改为“吃得极卖力”得 1 分。
20. 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进行简要赏析。(4分)
答: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有:羊油“苏醒”,香气“尖叫”,面团“等 得不耐烦”,水“边开边说”和“争先恐后地招摇”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对象人格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充满活力的食物烹制过程,表达了对食物的极度珍爱和对生活强烈的 热爱之情。
[4 分。找出一处拟人 1 分,找出两处即得 2 分;分析 2 分。 ]
评分细则:
① 找出一处拟人句1 分,找出两处即得2 分。
② 效果分析2 分,分析赋予对象人格化特点得1 分,具体内容情感得1 分。
③ 也可以一句一次分析得1 分,两句两次分析得2 分。
④ 表达效果分析时回答生动形象套话,不涉及语句的具体内容情感不得分。
【答题模板1】拟人+拟人解读(把什么物拟成人的什么情态)+表达效果(情感表达效果+艺术表达效果)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相似性解读
【答题模板】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表达效果(通过比喻来表达出什么意思<历史性和丰富性>,有什么艺术效果<生动形象>)
【答题模板】拟物+拟物解读(把甲物拟成乙物的情态)+表达效果(艺术+情感)
【答题模板】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加气势+广文义)
【答题模板】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借代+借代解读(拿什么代指什么)+表达效果(相关性分析)
【答题模板】夸张+夸张解读(夸张的具体内容)+表达效果1(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效果2(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
【答题模板】反复+反复解读(反复的内容)+表达效果(强调/突出/描绘/照应/延宕)
【答题模板】设问+设问解读(构成)+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反问+反问解读(构成)+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对比+构成(……和……形成对比,突出……)+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
【答题模板】引用+内容作用+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
【答题模板】双关+内容解读+效果(语言含蓄,发人深省)
【答题模板】通感+通感解读(××属于×觉,××属于×觉,由×觉向×觉转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或表达了……的情感,或描绘了一幅……的意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
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 ① ,与我国其他航
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
车,是现代科技成果。 ② ,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
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从字面上来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 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
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 着
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 ③ ,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 的火种,
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
21. 以下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则新闻报道标题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
B. 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C. 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D. “祝融号”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B
拟写新闻标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核心话题。通过阅读材料,明确材料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第二步:找出关键语句。找出关于核心话题最具有概括性或判断性的语句,再从中提炼出关键词。
第三步:准确组织答案。答案应做到表达准确,确保题干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拟写标题:对象+事件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表达连贯。要求:每处 不
超过20个字。(6分)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 ① ,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 ② ,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首辆火星车命名
以火神的名字命名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
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 ③ ,寓意点燃我
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
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评分细则:
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 1分,给火星车命名得1分。
② 火神(或祝融)得1分,命名得1分。
③ 首辆火星车命名得 1分,祝融号得 1分,漏掉“首辆”扣1分。
写作

四、 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观察尺蠖软且细长的身体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了 “尺蠖之屈,以求信(通‘伸’)也”的哲思。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科技人员,创造 性地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模拟尺蠖的运动,提高了火星车在复 杂地形自主脱困的能力。最近有信息传出,美国宇航局最新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 火星车的设计,将以一种像尺蠖爬行一样的协调方式移动轮子,中国科学家回应:欢迎共享。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令人以 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复兴中学将在五四青年节组织以“灵感 ·创造 ·共享”为 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评分细则: 一、题目由材料、写作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一) 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分为三层: 第一层:先祖观察尺蠖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哲思。
第二层:今人模拟尺蠖的运动,创造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 统;
第三层:美国宇航局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中国科学家愿 意“共享”。
三层内容分别对应了三个关键词:灵感、创造、共享。
(二) 对引导语的理解
1、引导语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 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
第二层是设置写作的具体情境任务。
2、 征文主题解读:“灵感 创造 共享”。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灵感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 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创 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共享指“共同享有;共 同享用”。
3、 把握主题词的关联。
征文活动将三个主题词并置在起来,意味着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就要 求考生要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及引导语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关 系:
三者关系是递进式。灵感可以带来创造,创造获得的成果可以共享。
三者关系为条件式。创造需要灵感,共享需要创造的成果。
三者关系为并列式。结合引导语‘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 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的启示表述,由某一主体引发或引起的 灵感、创造和共享,可以构成并列式关系。
4、价值导向。
复兴中学、五四青年节等具体情境设置,蕴含了时代发展要求和青年担当的 主流价值导向,也预设了考生的写作身份。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写作要求在写作的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作了具体到要求。
二、评分要求
(一)平均分控制: 45分。
(二)具体情况:
三个关键词只谈其中一个,另两个完全不出现,20分以下。三个关键词只写一个方面,另两个只在头尾出现,没有写出三者之间的内在 关联, 36 分以下。
三个关键词中,只写出了两个方面内在关联,可以给到44分。三个关键词都出现了,但单单写出了两个方面内在关联,三者没有形成有机 联系, 48 分以下。
写了三个关键词,并且能写出三个关键词的有机关联,可以52分以上。三者关系讲清楚了,但是忽略了情境任务,不超过50分。
三者关系讲清楚了,并完成情境任务,有青年意识, 54分以上。 只要三者的逻辑关系正确,三个关键词在写作中出现的顺序可以调整。
附下水作文:
创造来自灵感 共享走向未来
(嵌入关键词,采用对偶句式)
①谁能想到,一只小小的尺蠖,竟然能触发古之圣贤灵感,得出哲思?谁又能想到,还是这小小的尺蠖,竟然还能让今之科技人员触发灵感,创造性设计出火星车的悬挂系统,且还能让他国得以共享?(引述材料)可见,(简单过渡)世界奇妙,就在于这灵感激发创造;世界精彩,就在于这创造可以共享,一起走向未来。(亮明观点,呼应标题)【引】
②创造来自灵感,灵感源自生活,在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用心思考。(分论一,论点单独成段,突出观点)
③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小小尺蠖,本属寻常之物,可是它以软且细长之躯,屈伸而行,让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灵感大发,得到了这一哲思:“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屈,可伸也!屈乃伸的动力!尺蠖触发的灵感还未结束,三千年后的中国科技人员再次从尺蠖运动中触发灵感,创造性地设计出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提高了火星车在复杂地形自主脱困的能力。(分析原材料)倘若不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用心思考,我们的古人与今者又怎能有此智慧结晶?有此哲思与科技创造? (假设分析)【析】
④创造来自灵感,灵感源于生活。(分析原材料后得出的结论,重申分论点一)古今中外同理。(过渡句)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创造不就是源自生活中的灵感吗?水壶里的沸水把壶盖冲起来,触发了瓦特的好奇心,也正是这一好奇心触发了他的灵感,启发了他对蒸汽机的发明创造。我国古人见飞鸟而思飞,莱特兄弟创造发明了飞机;最后不都是源自生活的灵感而终成现实?(联系生活,进一步事例论证)灵感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就看我们会不会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小结句) 【议】
⑤灵感是奇妙的,创造是美妙的,而把创造共享出去,这才是最精彩的,也是最美妙的。(分论点二)当美国宇航局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运用在他们的月球车上,中国科学家的回应是:欢迎共享。(析原材料)确实,科技无国界,智慧无国界,共享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式。如果说灵感是电光石火一刹那间的事,是无法共享的,但是因灵感而激发的创造发明成果则完全可以共享。科学技术也可以共享,经验可以共享,很多地球资源也可以共享。这样世界才能更多彩,未来才能更精彩。(事理论证)【议】
⑥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以开放包容、多边主义为主流的世界, 封闭自守、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注定行不通,注定会无路可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把准时代脉搏,把握住生活中的灵光一现,敢于创造,善于思考,并懂得共享智慧与经验,共享资源与科技成果,让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更加和谐精彩,也与人类命运与共,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联系时代,突显身份与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论点)【联】
⑦创造因灵感而萌发,未来因共享而精彩。美美与共,和谐共荣。(呼应标题与开头,结构完整)【结】
点评:
本文根据材料立意:灵感、创造、共享,题目紧扣三个关键词而拟,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关系。
全文按照“引议联结”的论证思路与逻辑结构展开论述,分别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对三者关系进行阐论。
在联的部分,紧扣写作任务中的情景,体现作者身份与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时代意识。收尾简短有力,结构完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