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2023.04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1.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
C.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D.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2.世界古代某一地区的文明成就包括“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这一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 ④
3.古希腊神话中,无论是阿伽门农儿子弑母案还是达奈俄斯女儿违抗父命案,雅典娜女神的一票在审判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城邦民众的投票成了不可或缺的基础票数。这反映出 A.寡头政治影响司法审判B.宗教势力左右社会公正C.神话传说蕴含民主观念D.法律注重维护血缘伦理
4.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征服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修复神殿、实行相当宽容的宗教政策,赢得了僧侣的支持;在政府机构中,不仅用波斯人而且也用当地人为官;修建宫殿时也注意吸取亚述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的做法。这说明波斯帝国 A.试图同化被征服地区文明B.采取灵活变通的统治政策C.重视用神权维系王权秩序D.建立起了完善的治理体系
5.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亚历山大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已有,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同时,他还把东方大量的学术资料带到希腊。这反映出 A.不同地区文明碰撞交流B.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C.人们不断反思本土文化D.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6.公元2世纪,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罗马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C.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D.加快了罗马城市化进程
7.“希腊文明与西亚北非文明的冲突,推动的是两大文明的融合,而不是一个文明消灭另一个文明。”最能体现“两大文明的融合”成果的是 A.雅典城邦制B.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C.腓尼基字母D.希腊初期的雕刻艺术
8.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
A.庄园成为独立的国家B.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D.教权的威胁已不复存在
9.下面是西欧中世纪庄园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 A.领主与村民间和谐共处 B.经济形态具有一定封闭性 C.村民实行集体劳作方式 D.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0.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哪一选项反映该官员的主张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注意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 C.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D.认为本国习俗比华夏文明 11.11-13世纪左右,西欧一些城市的市民组织成立了一系列体育社会团体,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这些团体组织了保卫城市的军事训练、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学徒格斗和底层市民的节日狂欢等活动。这些团体的成立
A.有利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B.使市民获得管理城市的权力C.进一步弘扬了欧洲骑士精神D.开启了中古欧洲的体育教育
12.下图所示为英国都铎王朝亨利七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意在 (
禁止除了家用仆人以外任何形式的人身依附
规定有养病特权的贵族不得随意使用家兵
地方治安法官有权监视郡长,去留完全由国王和御前会议掌握
) A.强化王室权威 B.垂直管理地方 C.维护市民权益 D.削弱贵族势力
13.拜占庭帝国在5世纪时建立了大型宫廷学校,在9世纪时又将其重新改组整合,使之主要讲授法律等课程。9世纪时宫廷学校的主要教学文献最有可能是
A.《吉尔伽美什》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
14.灭亡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并控制了连接亚欧商路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5.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B.笈多帝国时期婆罗门教成为国教
C.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D.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印度河中游
16.日本大化改新过程中,对习俗也进行了改革,曾下“薄葬令”,提倡丧仪从简,限制古坟的建造,还废除了殉葬制度。这反映出大化改新
A.确立了幕府统治 B.推行日本文明开化
C.消灭了贵族特权 D.全面效仿中国习俗
17.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的西非强国是
A.桑海 B.阿克苏姆 C.桑给巴尔 D.马里
18.1986年,非洲某文明的一处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大阿克苏姆 B.大马里桑海
C.大摩加迪沙 D.大津巴布韦
19.他们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他们”应该是
A.玛雅人 B.古埃及人
C.印加人 D.古希腊人
20.“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的名言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
A.社会主义 B.蒙昧主义 C.科学主义 D.人文主义
21.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 B.文化繁荣,宗教信仰动摇
C.思想开放,近代科学发展 D.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
22.《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23.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 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24.1519年,一位航海家率领五艘海船向西航行,最终只有一艘海船完成航行后返回到欧洲,他本人也在途中因与土著人发生冲突而丧生。据此可知,该航海家及其船队
A.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C.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 D.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25.下图是16世纪到17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航线的船只采用蒸汽动力 B.长崎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
C.该航线为中国带来大量白银 D.葡萄牙是主要的贸易参与国
26.咖啡原产于非洲,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为日后咖啡的世界主产区。咖啡的交流传播
A.丰富了各地人们的食物种类 B.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C.得益于各国政府的大力倡导 D.促进了拉丁美洲经济的转型
27.“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已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提出这一主张的可能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亚当·斯密 D.康德
28.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强调人性解放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肯定人的价值
29.下面为1550-1800年美洲贵金属的流向情况表(单位:百万帝国银元)。表中现象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2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表明欧美亚的三角贸易规模扩大 B.加速了西葡两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C.使全球贸易中心由欧洲移至东亚 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0.《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A.推动了“光荣革命”的发生 B.使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 D.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31.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开罗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32.麦迪逊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否则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为“铲除这一祸根”,美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 D.三权分立制
33.下图为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的示意图。这一政治体制体现了
A.直接民主,主权在民 B.州权至上,地方自治
C.自由竞争,市场调节 D.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34.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A.资本主义的确立 B.资本主义的扩展 C.资本主义的危机 D.资本主义的终结
3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大工厂的确立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海外殖民扩张
36.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A.轮船的出现 B.飞机的出现 C.汽车的出现 D.内燃机创制
37.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 B.工厂制度形成并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38.下面漫画《下一个!》(1904年)把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描绘成一只章鱼,章鱼的头好似储油罐。章鱼的触须不只向工业设备延伸,还缠住了国会和白宫。画面最前方描绘了企业家惨遭鱼肉的样子。这幅漫画反映了
A.殖民主义的本质 B.西方民主的没落
C.垄断组织的影响 D.工业设备的蔓延
39.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 “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空想社会主义萌发 B.剩余价值论创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40.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这一政权
A.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C.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D.直接推动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第Ⅱ卷(选择题 共2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
41.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等《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5分)
42.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
材料二 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简析英国发展运河的经济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交通业发展的认识。(2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B A B D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B C B D D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B B C A C C B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D B A D D C C A
二、非选择题
41.(10分)
(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3分)
贡献: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分)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2分)
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3分)
42.(10分)
(1)意义:①促进了内陆资源的开发;②降低了工业原料的运输成本;③推动了大量工厂的建立;④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和新兴工业城镇的发展。(4分)
(2)特点:①具有阶段性;②政府主导;③融资形式多样;④重视国有铁路建设;⑤积极运用新技术。(任意4点得4分)
(3)认识:①交通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②交通业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③交通业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作用。(任意2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