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分层作业
(一)【夯基达标】
1.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2.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收复台湾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抗击沙俄入侵
3.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表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①清政府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康熙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君主专制的强化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对外交往与冲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某同学在写历史论文时,搜集了《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的设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历史文章,据此推断他的论文题目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民族之间的战争
C.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D.民族政权的并立
5.如图所示:下列表述符合这位清朝官员身份地位的是( )
①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②掌管西藏外交事务
③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④掌管“广州十三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培优促能】
1.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犹,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A.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B.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C.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
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3.“清朝乾隆皇帝先后颁行了《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这表明( )
A.汉藏之间民族差异在不断缩小 B.清朝时西藏开始成为中国领土
C.清朝时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D.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4.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朝前期结合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灵活制定管理制度,如设置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参赞等。这表明其对少数民族管理的特点是( )
A.注重边疆开发 B.提倡民族自治 C.注重因地制宜 D.提倡多元发展
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成的湖南省首部《湖南通志》中,只是书写“各府州县”,依次叙述了长沙府、衡州府等诸州府疆域。而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成书的《湖南通志》,聚焦全省四至八到及其疆域广袤,对疆域认知走向清晰。这一变化( )
A.有助于强化省籍地域意识 B.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体现湖南的超强经济地位 D.表明修纂省志已成社会共识
6.文物、遗址见证历史。下图中的文物、遗址见证了清代
达赖金印 新疆伊犁将军府遗址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A.我国民族的团结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我国边境的危机 D.边疆管理机构的设置
7.(2023·广东·模拟预测)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
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
材料二
时期 措施
唐初 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唐太宗时期 在归顺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都护府与羁縻州,以本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并得以世袭
唐中宗时期 吐蕃派遣使者向唐中宗请求联姻,中宗应允,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唐玄宗时期 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穆宗时期 与吐蕃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稳定边疆的方式。
材料三 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边疆施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
1.【史料实证】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其主题是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2.【时空观念】以下为中国古代从秦到清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和强化D.中国版图不断扩大
3.【家国情怀】1662年,他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材料中的“他”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康熙 D.郑成功
四、【挑战真题】
1.(2022年山东临沂)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这表明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显强化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2.(2022年重庆A卷)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率兵进军台湾时,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和澎湖列岛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这些地区应由中国政府管辖。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清朝建立台湾省
3.(2022年浙江宁波)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
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4.(2022年浙江绍兴)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5.(2022年辽宁盘锦)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从文物和遗存中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下列文物和遗存,可以反映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 件
元朝 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3年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分层作业
(一)【夯基达标】
1.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答案】B
【详解】根据秦朝、西汉、明朝、清朝疆域图,秦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西汉、明朝、清朝版图不断扩大,说明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巩固、不断得到发展,D正确;秦朝、西汉、明朝、清朝都是统一的王朝,排除A;从地图看不出中外交往不断扩大、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排除CD。故选B。
2.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收复台湾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抗击沙俄入侵
【答案】A
【解析】荷兰于1624年占据台湾。 1661 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 1662 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材料中是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赞誉,A项正确;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排除B项;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排除C项;抗击沙俄入侵是17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A项。
3.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表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①清政府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康熙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君主专制的强化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对外交往与冲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清政府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③康熙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都属于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事件;由此判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某同学在写历史论文时,搜集了《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的设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历史文章,据此推断他的论文题目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民族之间的战争
C.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D.民族政权的并立
【答案】A
【解析】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的设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反映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项正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不属于民族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C项只符合雅克萨之战,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并非民族政权并立,排除D项。故选A项。
5.如图所示:下列表述符合这位清朝官员身份地位的是( )
①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②掌管西藏外交事务
③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④掌管“广州十三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 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1713 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 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A项正确;“广州十三行”是负责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CD选项。故选A项。
二、【培优促能】
1.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犹,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A.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B.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C.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详解】雍正帝以前被认为是夷狄的湖南、湖北和山西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说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言论有利于民族与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雍正帝是在强化民族认同,而非为君主专制辩护,更没有否定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D;雍正帝的主张没有打击和削弱到地方势力,排除C项。故选B项。
2.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
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年班”制度和“围班”制度加强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和中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C项正确;材料所述这些措施的首要目的是维护统治,而非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排除A项;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这些举措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有助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但“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清朝乾隆皇帝先后颁行了《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这表明( )
A.汉藏之间民族差异在不断缩小 B.清朝时西藏开始成为中国领土
C.清朝时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D.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可知,清朝对西藏、新疆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表明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D项正确;题干属于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与汉藏之间民族差异无关,排除A项;西藏开始成为中国领土是在元朝而不是清朝,排除B项;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都属于边疆地区治理范畴,这与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朝前期结合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灵活制定管理制度,如设置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参赞等。这表明其对少数民族管理的特点是( )
A.注重边疆开发 B.提倡民族自治 C.注重因地制宜 D.提倡多元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前期结合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灵活制定管理制度。”可知,清朝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方式。所以是因地制宜。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边疆开发的问题,排除A项;清朝没有让各民族实施自治,排除B项;多元发展应该是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成的湖南省首部《湖南通志》中,只是书写“各府州县”,依次叙述了长沙府、衡州府等诸州府疆域。而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成书的《湖南通志》,聚焦全省四至八到及其疆域广袤,对疆域认知走向清晰。这一变化( )
A.有助于强化省籍地域意识 B.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体现湖南的超强经济地位 D.表明修纂省志已成社会共识
【答案】A
【详解】清朝从初期书写“各府州县”,到后来聚焦全省四至八到及其疆域广袤。可见,清朝对于对疆域认知变化有助于强化省籍地域意识,A项正确;对于省籍地域意识增强并不一定能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湖南的超强经济地位,排除C项;“社会共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文物、遗址见证历史。下图中的文物、遗址见证了清代
达赖金印 新疆伊犁将军府遗址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A.我国民族的团结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我国边境的危机 D.边疆管理机构的设置
【答案】B
【详解】达赖金印、新疆伊犁将军府遗址和雅克萨反击战中使用的铜炮,这些文物均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关,B项正确;材料虽与少数民族有关,但不涉及民族团结层面,排除A项;材料并非都是边疆管理机构,材料并非都与与边境危机有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7.(2023·广东·模拟预测)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
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
材料二
时期 措施
唐初 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唐太宗时期 在归顺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都护府与羁縻州,以本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并得以世袭
唐中宗时期 吐蕃派遣使者向唐中宗请求联姻,中宗应允,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唐玄宗时期 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穆宗时期 与吐蕃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稳定边疆的方式。
材料三 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边疆施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1)秦朝:①在北方击退匈奴;②修筑长城;③秦朝在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④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⑤开凿灵渠;⑥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加强对南方的管辖;⑦移民戍边。
汉朝:①北击匈奴;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③设置河西四郡;④设立西域都护府;⑤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⑥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方式:①战争;②册封;③和亲;④会盟;⑤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3)特点:①兼具继承性和创新性;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③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影响:①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②加强了民族的交融;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④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有:在北方击退匈奴;修筑长城;秦朝在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开凿灵渠;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加强对南方的管辖;移民戍边。汉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有:北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设置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创建都护府与羁縻州,以本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并得以世袭”“吐蕃派遣使者向唐中宗请求联姻”“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与吐蕃会盟”可知,唐朝时期稳定边疆的方式有:战争、册封、和亲、会盟、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等。
(3)根据材料三“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可知,清政府在管理边疆地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管理边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民族的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三、【核心素养】
1.【史料实证】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其主题是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设置伊利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关系,抗击沙俄维护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项正确;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仅是材料的一方面,说法片面,AD项排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排除。故选B。
2.【时空观念】以下为中国古代从秦到清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和强化D.中国版图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封建社会早期,皇权对的控制力和渗透力远不如封建社会晚期,因此对于国家的疆域边界的界定比较模糊,后来越来越清晰,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多民族,而且秦道情有统一多民族国家时期也有分裂割据时期,排除 A项;题干没有体现多民族,更无从谈及多元一体,排除B项;元朝时期是我国疆域最大时期,版图是有所变化的,到清朝基本定型。排除D项。故选C项。
3.【家国情怀】1662年,他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材料中的“他”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康熙 D.郑成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关天培、陈化成是抗英民族英雄,康熙抗击沙俄侵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四、【挑战真题】
1.(2022年山东临沂)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这表明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显强化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驻藏大臣的实权越来越大,排除B项;“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排除C项;驻藏大臣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军事、外交等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重庆A卷)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率兵进军台湾时,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和澎湖列岛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这些地区应由中国政府管辖。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清朝建立台湾省
【答案】A
【解析】【考查点】郑成功收复台湾。【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军进军台湾,赶走了荷兰者,成功收复了台湾,A项正确;康熙帝统一台湾时打败的是郑氏集团,而不是针对荷兰殖民者,排除B项;清朝设置台湾府,建立台湾省是加强边疆管理的表现,但与“进军台湾”“正告荷兰殖民者”等信息不同,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3.(2022年浙江宁波)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
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清朝管理西藏地区的史实。C项正确;汉朝对西域管理是设置西域都护,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任用少数民族官员,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历代印刷术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浙江绍兴)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据“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次军事行动是雅克萨之战,其最后结果是签订《尼布楚条约》,D项正确;设置台湾府是清朝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清政府在西藏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统一黄河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年辽宁盘锦)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从文物和遗存中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下列文物和遗存,可以反映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班禅金印反映了清政府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伊犁将军府反映的是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则反映了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所以反映的主题应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项正确;这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都在清朝,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的是隋唐时期,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指的是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 件
元朝 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3年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答案】(1)两个国家的名称:荷兰、日本。
(2)原因: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归人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大陆的大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任答其中3点即可)
(3)历史结论: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脉相承同宗同源;中国人民用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上承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等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侵占台湾的国家是荷兰、日本。
(2)根据材料信息,“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结合所学知识,1683年台湾回归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出现大力移民到台湾,台湾经济发展受到大陆文化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同宗同源,中国人民捍卫领土主权完整,国际上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