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选必三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目 录
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
化时代”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割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重点: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1世纪
13世纪初
1218年
1235年
13世纪中叶
1271年
公元前323年
蒙古汗国建立
第一次西征
元朝建立
第二次西征
第三次西征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融合;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西亚、北非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希腊化时代”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欧洲传教士、马可 波罗、列班 扫马);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西征的蒙古军队由东向西迁
徙;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迁徙,进人中国中原地区);亚欧内陆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时空坐标
亚历山大入侵波斯
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三个国家
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
东西方交流
一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
亚历山大远征与
“希腊化时代”
希腊塞萨洛尼基城的亚历山大雕像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
马其顿王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国王。世界古代史上
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
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
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吞并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323年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东西文化,鼓励民族间通婚,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知识拓展:亚历山大简介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马其顿王国
亚历山大远征路线图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
1.概况:
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期间遇到当地王公波鲁斯的顽强抵抗。虽然波鲁斯战败,但亚历山大为笼络人心,归还了波鲁斯的疆土。这幅油画表现的是波鲁斯被带到亚历山大面前的情景。
《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
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隶。
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几乎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宫被烧毁。
中亚:大量居民被屠杀或被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
思考:请举例说明亚历山大远征的“破坏性”影响?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影响
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②被征服地区人口遭到奴役、屠杀,城市遭到劫掠、烧毁。
(1)消极影响:
(一)亚历山大远征
亚历山大在远征的过程中,屠杀的当地
平民多达25万人。在中亚地区,大量当地居
民或被屠杀、或被卖为奴隶、或被强行迁徙
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
波斯波利斯是波斯王国的首都,是世界
最富庶的城市。亚历山大把它向马其顿人
描绘成最令人痛恨的亚洲城市。他放手让
自己的士兵进行劫掠。马其顿人冲入城中
杀死遇到的所有男人,抢劫居民……在这里,大量的黄金和白银遭到掠夺,绣有鲜艳紫色和饰有黄金的华丽服装,现在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享誉整个文明世界的宏伟的波斯宫殿被付之一炬。被亚历山大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位于伊朗的波斯波利斯遗址图
波斯波利斯的毁灭
亚历山大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大规模的冲撞。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2.影响
(2)积极影响: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希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
①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亚历山大自己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为妻;然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由他主持让9000名士兵娶东方妇女为妻子。这就是著名的“东西方联姻”。),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思考:亚历山大统治方式特点?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1)中央: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
(2)地方:行省制;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3)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思考:结合史纲下的内容,思考如此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将如何统治?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三个部分: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统称“希腊化世界”。
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1.含义
空间角度
时间角度
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新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其他非希腊世界的一个全新的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他们生活在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1)统治阶层
希腊化
②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部分人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成为了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2.主要表现
【学思之窗】(教材63页)
材料中的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
①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原因
②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发展。
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
亚历山大城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2.主要表现
(2)希腊文化
不断发展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2.主要表现
(2)希腊文化
不断发展
成就
①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
②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④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
⑤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正在指导学生的埃拉托斯提尼
阿基米德
欧几里得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奠基人,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的一个贵族家庭,十一岁时,被父亲送到学者云集,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的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学成就有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发现浮力定理、杠杆原理等。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
等一等再杀我,我不能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完整的公式!
“走进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2.主要表现
(3)西亚、北非文化依然保留
希腊化的同时,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思考1:P63 〔历史纵横〕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
文化间的冲突
思考2:“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①从总体上看,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②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③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④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⑤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2.主要表现
(3)西亚、北非文化依然保留
希腊化的同时,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问题探究】“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①从总体上看,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②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③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④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⑤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思考:同样是通过战争,被征服的波斯和埃及等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腊文化,罗马人本来是胜利者,为什么也甘愿学习希腊文化?查找资料,看看罗马人如何借鉴希腊文化,并谈谈你对贺拉斯这句话的理解。
①学习原因:罗马虽有自己文化,但较希腊文化落后很多。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鼻祖,有很强的传播性和辐射性。罗马人意识到,要真正统治希腊,需要学习希腊的文化。
②如何借鉴:罗马的雕塑、美术、神话、史诗都有对希腊文化的模仿痕迹。
③理解:贺拉斯在强调罗马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肯定了罗马文化的崛起,正是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才成就了辉煌灿烂的罗马文明。
马克思: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P65探究与拓展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
二
蒙古西征与
东西方交流
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雕像
第一次 1219——1225
第二次 1235——1242
第三次1252——1260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
(1)背景:
13世纪初,蒙古汗国崛起
(2)概况:
1218年,中亚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了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建立了元朝第一个西北宗藩国——金帐汗国)
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部宗藩国——伊利汗国)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
(3)结果:
在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的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名义上仍尊元朝为宗主国,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的蒙古帝国建立。
蒙古四大汗国示意图
窝阔台汗国
“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区,有一些小树林,但是在其他地区,则完全没有树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来灌溉,是不能有收获的,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其职责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对外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
12世纪末期,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和互相征战的纷杂局势为成吉思汗的征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曾经所向无敌的阿拉伯帝国早已日薄西山……。
——《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响》纪宗安 李强
【课堂探究】 蒙古帝国不断向外扩展的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
雄才大略人物
东西无强国
蒙古三次西征,所到之处大肆屠城,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西征的影响
(1)消极影响: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称为“黄祸”。
1220年—1221年,成吉思汗攻下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干,城中20万人被屠杀干净。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 120万人被杀,底格里斯河一片血红。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摘编自《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①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A.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国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B.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75年来华,据其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神奇的东方世界,对15世纪欧洲大航海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C.畏兀儿人班列·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西征的影响
(2)积极影响:
马可·波罗
班列·扫马
蒙古人的西征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1260年,埃及在大马士革一战中,击败了蒙古军队,俘虏了一些制造火药的匠师,缴获了大量火器,中国的火药技术传播到了西方;同时,印刷术由于蒙古势力的扩张,形成了一般向西传播的浪潮,经由波斯,印刷术传入欧洲;中国的中医学成就也传向西方。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被译成波斯文,取名《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在中国文化西传的同时,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军事技术也传入了中国。由于元代全国各地有许多木速蛮居民,回回历便也成为元朝通行的众多历法之一。而回回历的优点也为后来明朝历法的制定也提供了借鉴。有人认为,由于蒙古西征,我国的几大发明传到西方,导致了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这对开启近代工业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知识扩展: 蒙古西征与西方交流
3.民族迁徙
A.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B.自西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一部分融合成新的民族—回族。
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蒙古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的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西征的影响
(2)积极影响:
2.东西方交流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图集》
【教材思考点/6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中国:
①使欧亚内部民族分布产生变化,促进民族交融;
②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中国的发明传入西方;
③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也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①大批移民迁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②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对世界:
【探究】据材料分析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材料二: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阿拉伯地区发达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成果传人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重大的科技发明,也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对西方社会的变革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减少了欧亚之间的阻碍,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材料四:《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⑤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材料四: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材料三:东西方贸易在蒙古帝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
工和医被蒙古人看成是“人才”。蒙古帝国时,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
③蒙古统治者重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④蒙古帝国时期东西方人口流动频繁,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课堂小结: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蒙古人西征与东西方的交流
亚历山大远征
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
西征影响
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②客观上促进东西方交流;③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
①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和西亚文化融合;
②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融合;
③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④文学、科学等领域发展。
远征、影响(带来灾难和破坏、开启希腊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