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1 09:27:08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南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本卷为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种植水稻 B. 铸造青铜器 C. 烧制彩陶 D. 会使用火
2.下表是夏、商两朝王位传承情况。这反映了夏、商两朝( )
朝代 君主数量 代世 存在时间
夏朝 17君 14世 前2070- -前 1600
商朝 31君 17世 前1600- -前 1046
A. 中央政府权力增强 B.王位更迭利于延长统治
C. 王位传承方式不同 D.家国同构色彩日益浓厚
3.《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
A. 礼乐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据《礼记.礼运》载,孔子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表明孔子主张( )
A. 克己复礼 B. 仁者爱人 C. 有教无类 D. 因时改良
5.《商君书》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商)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
A. 重农抑商 B. 君主专制 C. 奖励军功 D. 取信于民
6.泰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
A.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B. 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C. 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7.《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按照秦律,陈胜、吴广并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
A. 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考证 B. 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 文献资料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D. 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8.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机构权力 D. 强化国家大一统
9.汉武帝时定《六条察郡之法》,规定以六百石的低级官员为部刺史,可以监察、弹劾二千石的地方官员和王侯,足见监察官地位的显赫。这一现象实质上体现了( )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地方权贵地位下降
C. 皇权专制的完善 D. 汉代加强法治建设
10.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的书法家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11.唐朝前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政治清明时期,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时期的唐朝帝王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高宗
12.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 农业生产的发达 B. 泉州口岸的开放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对外交流的繁荣
13.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 官员特权遭到否定 B. 地方权力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14.“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为政以德” B.“万物皆有理”
C.“以法治国” D.“民贵君轻”
15.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 )
A. 维护封建统治的出发点 B. 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
C. 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D. 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
16.“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17.下列哪个区域在元代正式成为中国行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蒙古 B. 新疆 C. 西藏 D. 海南岛
18.《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的目的是( )
A. 强化专制皇权 B. 便于传达政令
C. 监视官员百姓 D. 控制国家兵权
19.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郑和等人立碑写道:“及临外邦,藩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驱除倭寇实例 B. 扩大政治影响
C. 传播中国文化 D. 寻找黄金财宝
20.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
A.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 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 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21.关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之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有人称之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之为“磕头战争”。这说明(  )
A. 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做不到客观公正 B. 研究视角的差异造成历史阐释的不同
C. 历史研究材料的匮乏带来认知局限 D. 历史解释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断
22.《南京条约》签订后,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
A. 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动向 B. 主动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
C. 全面展现救亡图存的热情 D. 着力提升民众素养的意愿
23.在太平天国全部四十种官方文书中,除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外,几乎所有官方文书都是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这一现象揭示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 B.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C. 中国社会浓厚的宗教色彩 D. 太平天国理论体系的完备
24.1894年10月24日,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历时14天,清政府陆海军不闻不问。月余,徐邦道率部在土城子阻敌,予敌重创。但敌增兵纷至,清军后援不继,众寡悬殊,无以为食,争船逃走,旅顺陷落。这一结局(  )
A. 源于清军素质的低下 B. 动摇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C. 消磨了国人的反帝意志 D. 折射出清朝统治的腐朽
2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 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的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反割台斗争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义和团运动
26.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举措,本意是培养“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之人,遗憾的是,在新式学堂或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未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反政府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
A. 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B. 阻碍了思想解放
C. 挽救了清朝的危机 D. 传播了民主思想
27. 1912-1916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关于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达到86项,内含简化企业注册手续、奖励工商业发展、提供资金信贷、减免捐税、推广引导等大量内容。这些法规或政策( )
A. 彻底清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B. 扭转了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C. 使民国经济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 D.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8.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这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新文化运动期间 D. 辛亥革命期间
29.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 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
A.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
30.“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是我党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党的某次会议重大影响的论述。该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31.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 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彻底结束了袁世凯的腐朽统治
32.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 )
A. 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B. 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C.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33.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后一个是指(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古都北平和平解放改名为北京 D. 新中国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
34.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 213 14 369 16 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 )
A. 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3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
A. 进行“一化三改”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7.右图是安徽凤阳1980-1982年粮食产量,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C.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8.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
A. 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D. 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39. 对外开放在二十一世纪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主要是指( )
A. 参加万隆会议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重返“联合国” D. 加入了世贸组织
40. 2012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改造后的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辽宁”。同月,辽宁舰正式人列。2019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国航空母舰得以建设的根本因素是( )
A. 海权意识增强 B. 综合国力提升
C. 国防实力增强 D. 造船工业进步
4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 地域
42.《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革命”是指(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 B.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 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D. 中枢权力机构发展完善
43.古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44.唐太宗时,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能颁行。材料反映出( )
A.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B. 三省体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 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 门下省的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45.“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材料中“游行示威”是指(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
46.“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该歌词反映的史实最有可能是( )
A.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红军长征
C.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D. 辽沈战役
47.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肯定“私”的正当要求,主张保护人的私有财产。这些与宋儒不同的思想观念说明了( )
A.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B.程朱理学由此创立
C.陆王心学从此出现 D.儒学呈现活跃局面
48.有学者评价道: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产、分配和生活,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9.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学西方、求变革的思想主张。下列主张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 B.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
C.伸民权,设议院——林则徐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
50. 20世纪20年代,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教堂婚礼庄严神圣,新郎西装革履,新娘身披婚纱,来宾贺仪从简, 媒体竞相报道。 婚后,常日里他们食则西餐、出则汽车、娱则抚钢琴、乐则观西剧。这反映了( )
A. 西方思潮对中国传统的彻底荡涤 B. 普通民众对西式生活的全盘接受
C. 外来侵略对中国民众的长期逼迫 D. 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哈尔滨市南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C B A B A D A C B D C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B C B A B D D A D C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A D A C C D C D B B A D B C
46 47 48 49 50
B D B D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