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测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测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5: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测试卷
(一)橡胶带来的启发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没有坐垫,( )没有轮胎,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爱尔兰。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汽车肯定会颠缓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
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但是,( ) 这种轮胎装满了水,( ) 骑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遇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
有个叫迪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 有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一个 句,改成陈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体会到邓洛普医生是一个 的人。
(4)“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对“终于”- -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充气轮胎的发明经历了很长时间,不容易。
B.邓洛普医生做的试验次数很多,过程艰辛。
C.邓洛普医生的发明太慢。
(5)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 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石头为什么会“烂”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①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②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进攻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许多小动物也是石头的破坏者,它们有的在石头上打洞,有的叮在石头上生活。
生物死后,尸体也能分解出有机酸,迫使石头分解。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瘦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体会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画曲线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地说,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这许多破坏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决定“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因素有( )(多选)
A.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C.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以及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D.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正常生活。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根据是( )
A.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
B.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达到太阳总量的1%
C.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超过太阳总量的1%
D.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 )
A.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B.人类不懂得保护水资源
C.人类的总人口数的不断上涨D.对资源过度地消耗
4.“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中“这一过程”指( )
A.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C.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
D.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请列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自然的母性与父性
谁会置疑呢?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
大自然不但有母性的一面,也有父性的一面。大自然的母性呈现为慈眉善目,包容温柔,无私施与;父性,则表现为大自然的威严,大自然的金刚怒目,乃至对生灵的毁灭性打击。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大自然。大自然的母性,是在一线的,是无私施与的,更似天经地义的。事实上,大自然的父性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常常退居二线,表面上给你的,还是风平浪静,____________,由于人类过分地巧取豪夺总是屡屡得手,父性因而已被母性所掩盖。
今天的人类——总是淡视、漠视大自然的父性,乃至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凭空而来。随着人类手里拿上科技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大自然原来具有的神秘面纱已被一层层揭开。对大自然丧失一份敬畏,大自然多增加一份施与,伟大的人类,对大自然就势必增多一份不设防。
即使发生灾难性的海啸,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警醒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呢?
1.用“√”表示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正确的句子。
(1)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享受)、(索取)乃至(掠夺)大自然。____________
(2)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索取)、(享受)乃至(掠夺)大自然。_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掠夺)、(索取)乃至(享受)大自然。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线上选填合适的关联词语是( )
A.而且 B.或者 C.所以 D.但是
3.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词语并写下来。
(1)一次次都达到了目的。____________
(2)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自然母性的特性是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
大自然父性的特性是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
6.对画线句子中的“对大自然就势必增多一份不设防”的正确理解是( )
A.人类更加不用防备大自然会发生的灾害。
B.人类会更加不防备大自然可能带来的灾难。
参考答案:
(一)(1)既 也 因为 所以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木头做的,没有轮胎,在不平坦的路上会颠簸得厉害,- -不小心还容易摔跤。
(3)疑问
可以试试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留心观察、善于思考
(4)C
(5)示例:瓦特根据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
(二)1.指石像变小的 石像风化的原因
2.列数据;作比较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进行说明,使语言充满活力。
4.热胀冷缩
5.在风化作用下石头会烂。
6.潮湿寒冷的天气,干燥温暖的气候,生物的进攻。
(三)1.AC 2.A 3.D 4.B
5.示例: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巨大;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来自人
类自身。
(四)1.(1)√;2.D
3.(1)屡屡得手;(2)天经地义;
4.慈眉善目;金刚怒目;
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这两个成语是反义成语。
5.包容温柔,无私施予;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资,森林、水、空气……;
大自然的威严,大自然的金刚怒目,乃至对生灵的毁灭性打击。;
灾难性的海啸、台风、沙尘暴。;6.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